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工场、工厂和公司.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33635005
  • 上传时间:2024-01-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7.6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分工视角的商业组织形式的演化历史基于分工视角的商业组织形式的演化历史——工场、工厂和公司 公司治理 郭璨 2014-12-4基于分工视角的商业组织形式的演化历史当下公司无处不在的影响力令世人震惊在数百家乃至数十家跨国公司左右着市场经济运行的今天,公司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公司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但同时,公司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了权利的失衡和贫富悬殊公司是什么?公司从哪里来?公司与市场经济究竟有什么关系?是功,是过,公司如何改变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人类天生就是生意人,正如亚当斯密所说:交易可能是人的本性之一,它的历史可能和语言一样古老:从两河流域的神庙银行,到古埃及的奴隶制工场;从丝绸之路上栉风沐雨的阿拉伯商队,到北欧繁忙的行会、作坊;从中国明清时期兴盛的商帮,到欧洲近代的各种商业同盟,几千年来,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商业组织在这里,我们从斯密的经济学视角,采用 分工协作和权利分配两条主线,探究工场、工场和公司的发展进程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其特点是工人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在手工工场主雇佣下进行生产。

      早在14~16世纪中叶,西方的工场手工业已在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以及尼德兰、法兰西、德意志和英格兰各地萌芽和成长,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大和毛纺织业的发展,手工工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工场手工业从其起源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的手工工场其中有些是不同工种的手工业工人被一个工场主所控制;也有的是同工种的许多手工业者(如制针业者)在同一工场为同一资本家所雇用,各人按工序分担一种工作,制造产品这也是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另一种是分散的手工工场,手工业工人接受包买商人的订货在自己家里劳动,而这些手工业工人则支配“家内工业”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手工业行会与手工场主的矛盾14世纪中叶~16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各种手工业行会反对城乡商人雇主的斗争持续了约 200年之久,结果商人雇主取得了胜利英国1555年关于织工的立法,实际上有利于城市商人雇主向工业资本家转变;1575年的立法则使农村呢绒商可以自由发展16世纪中叶以后,集中的手工业遍及采矿、冶金、玻璃制造等部门无论分散的或集中的工场手工业,都可以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扩大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使资本家得以榨取相对剩余价值。

      同时,工场手工业提高了劳动效率,完善了劳动工具,在物质、技术上为产业革命准备了条件在手工工场里,手工业者有能力决定自己是否生产、生产多少,这完全取决于他的效用函数,可以不受其他任何人的影响和干预工场已经有了初级分工,但是,这一十分重要的分工不会凭空发生,它只能在资本预先积累起来才有可能出现在对积累的追逐中,需要雇佣更多的工人,而为了要雇佣工人,他便将工人工资抬高至“自然”价格之上,在成本控制动机的激励下,逐渐转为对机器动力的渴求工厂,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场所18~19世纪,经过工业革命,机器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凭借机器化大生产,最终战胜封建经济和小商品经济,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最初的工厂(例如在1771年建于英国殖民地的工厂)并没有大型的自动化机器那时的工厂纯粹是让一大群从事手工业(如纺织业)的工人聚集起来,一起进行生产这种做法令工序易于管理,而原料也能更有效地分配1840年前后,英国蒸汽机和自动织布机等机械发明后,开始出现以机器生产的工厂机械和可替换的零件使生产较有效率和减少废物。

      美国福特公司创在20世纪初创立了量产模式(生产流水线),使工厂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每组工人只负责某产品生产的一项工序,它大大地减低了生产成本,且为后来的消费时代奠下了基础踏入20世纪中后期,两项新的技术为工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它们都在日本首先发扬光大起来:一是利用统计原理及方法来进行产品的品质管理,该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成本效率以及产品的质量另一项是机器人的广泛使用,电脑控制的机械能快捷且准确地执行一些简单的工序,有效减低人为错误带来的影响在工厂里,劳动者收获劳动带来的收入,土地所有者收取地租,投资人分享利润各个利益相关者按照自己所投入的资源的重要性决定工厂的权利分配,以及工厂利益的配给状况其实,工厂与公司的历史并没有鲜明的时间的先后关系,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多的体现在法律概念和组织形式方面现在普遍认为,世界上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是成立于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其背后是数家工厂以及发达的贸易支撑就法律概念而言:公司是按法律程序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企业法人,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负债承担责任。

      公司的典型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司股东推举一些人作为董事,组成董事会以代表股东利益,董事会成员可以是股东也可以不是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决定公司重大事项,日常经营授权经理进行管理 在古罗马时期,公司就已经有雏形了近代公司存在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下半叶,也就是封建制度逐步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15世纪末,随着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发现,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商业贸易空前繁荣,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英法等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生长,各国相继进入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继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又进行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障和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使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迅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现代公司始于19世纪末,也就是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有两个因素强烈刺激了欧美各国在公司规模和数量上的急剧发展一是科学技术新发现和新发明在工业上的应用发展;二是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公司组织以其筹资和联合的优势,在资本集中和加速垄断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杠杆作用,与此同时,公司自身也获得了迅猛发展。

      正如列宁指出的:“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自由竞争达到顶点的最高阶段企业为在竞争中取胜,也纷纷采取股份公司形式,以扩大其规模和实力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五次经济危机,激发了竞争,带来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空前猛烈、规模巨大的企业兼并与合并浪潮,使工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作为实现生产和资本集中的有力工具,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以股份公司、特别是大公司之间的各种联合为特征的垄断组织,如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大量出现,迅速遍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各主要工业部门,控制了国民经济命脉,同时跨国公司大量出现基于上述原因,股份公司得到了普遍发展,不仅数量激增,而且公司分布范围也大大扩展,规模日益扩大公司的发展史表明,公司并非一开始就在所有产业部门全面展开的从公司的发展进程看,它在部门和产业的扩展有个客观的历史顺序,即公司最初起源于海上贸易(16世纪以前),接着扩展至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17—18世纪),最后,公司大量地、普遍地出现在制造业部门(19世纪下半叶之后)股份公司发展的这种顺序表明,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往往是从第三产业,即贸易(特别是对外贸易)和金融业的发展开始。

      百业兴办,投资为先外贸和金融是解决资金积累的两大工具,经济起飞从这里开始是合乎经济发展规律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晚于贸易的发展,又先于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的产品及其所需生产要素广泛而大量的流通,依赖于交通运输业的先行发展股份公司发展的这种顺序性还表明,证券市场是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有力机制,它能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自动地、有条不紊地把社会上的有限资源按照先后顺序和一定比例分配到各个产业部门无论是工场、工厂还是公司,分工都是重要的特征,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力的最大的提高以及生产中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进一步完善看来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还明确指出“分工的程度必然总是要受到交换能力的大小,换句话说,要受到市场大小的限制劳动分工使资财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只有在预先积累的资财越来越多时,劳动分工才能越来越细同等数量的工人所能加工的原始数量随着分工的愈来愈细而越来越大,更由于工人操作的逐渐简化,于是为简化这类操作的各种新机器也就应运而生随着劳动分工的推进,为了给予同等数目的工人以经常的工作,预先积累相应数量的食品,生活必需品也势在必行积累资财,能使同量的劳动生产更多的东西资财的积累是发展生产的必备条件,它和分工是相互促进的。

      分工为什么会有这种作用呢?深度阅读斯密的《国富论》,可以得到这样的答案:首先,从当时的主要生产形式手工工场的特点出发,总结了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劳动者的技巧因分工和专业化而增进;分工可免除工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费的时间;分工使操作简单化,可促进机械发明 其二,考察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指出文明国家的一切工业品,从生产原料、制造工具到加工成品、运输出卖,都是由各行各业分工协作而成这种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劳动生产力提高,产量增加,各生产者之间通过交换,互相供给需要,使社会各部分联成一个协作的整体 在他看来两种分工只是范围不同他认为分工是人类本性中互通有无的交换倾向引起的;也指出了分工给工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操作单一、呆板、妨碍工人智力发展 总体而言,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史上从手工工场到公司制企业的发展在组织内部,其权利的配置也逐渐由生产者即为经营者向委托代理制度演变不可否认,公司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而且会持续存在下去在我们未出生时,公司已经存在;在我们老去后,公司仍然会经久不息,释放其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