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个有趣的小典故-你都知道吗-.docx
6页15个有趣的小典故,你都知道吗? “五官”原指五个官员 黄帝战胜蚩尤后,定都涿鹿城(今河北涿鹿县),开头治世大业他封驯服七种野兽的马师皇为牧政官,治理衣食住行和驯服六畜;封在战场上救死扶伤的炎帝为医政官,治理医药和治疾;封理财有方的嫘祖为财政官,专管国家经济;封屡立战功的力牧大将军为军政官;封联系各部落有功的伏羲氏为行政官后来,这5位官员都作出很大的奉献,因而得到黄帝的嘉奖黄帝说:“多亏了五官的臣子相助,方使得我脸上增了光荣呀!”从今,人们便称脸上的口、鼻、眼、眉、耳为“五官”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一个人假如连续问另一个人几个问题,对方都答不出来,我们就会说对方“一问三不知”这句话最早见于《左传》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以为对敌情不甚清晰,不行轻举妄动,他对荀瑶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所谓“三不知”就是说对一件事情的开头、经过、结局都不了解 为什么富家子弟叫“纨绔子弟”? 由来于古代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
所谓裳就是大裙子一走,两腿呼呼进风有钱人为保暖,两条小腿各套上长筒袜,这种袜子叫绔更有钱人用细滑的丝织品做袜子,就叫纨西汉宫女穿开裆裤说的就是这种袜子(那时候没*)这也是纨绔子弟一词的由来 王府井是谁家的井? 外地人到北京王府井大街往往会惊奇:哪家王府的井这么出名?王府井大街本名“十王府街”,因明代这条街上有10座王府清依明制,亦在此街上建王府,其中以豫王多铎府多铎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地位特殊尊崇,故清代多称此街为“王府街”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朝重新厘定地名,因街南端有一甜水井,故与王府合称,改名为“王府井” “吹牛”最初只为渡河 据专家考证,“吹牛(皮)”一词起源于黄河上游一带黄河上游因沿途水急滩险多流沙,木制船难操纵还常被撞坏,沿岸居民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方法古代没有打气筒,要想将羊皮袋灌饱气,就只能靠嘴吹了而牛皮袋由于体积太大,想用嘴直接吹起来根本就不行能因此,假如有人说他能吹起牛皮袋,大家都会认为他是在说大话而对喜爱夸口炫耀自己的人,当地居民往往会说:“你要真有本领,就到黄河边上去吹牛皮好了!”从今,“吹牛(皮)”成了“夸口说大话”的代名词渐渐流传开来。
“毛遂自荐”其次年毛遂自刎 在中国历,毛遂是出了大名的一位一般的门客,凭借自信和士气,凭借胆识和才智,自荐出访楚国,促成了楚、赵合纵,同时也得到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这就是“毛遂自荐”但是毛遂之死却算得上一个悲剧据史料记载:由于毛遂促成了楚国与赵国的“合纵抗秦”大计,挫败了秦军的侵害,从而得到了平原君的特殊赏识在“毛遂自荐”的其次年,燕军派大将军粟腹领兵大举进犯赵国,由于平原君没有意识到毛遂只是个外交人才,而非统率千军的将才,便力举毛遂统帅大军前去御敌结果昌都一战赵军被燕军杀得片甲不留毛遂面对一败涂地的惨状,羞愤万分,自刎身亡这就是历鲜为人知的毛遂自刎从“毛遂自荐”的辉煌到“毛遂自刎”的凄惨,短短一年,毛遂从人生的顶峰坠落低谷,乃至殒命,这不能不让人嗟叹 “人不行貌相”说的是谁? “人不行貌相”是中国人挂在嘴边的一句古语那么,那个“不行貌相”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复姓澹台,名灭明,是春秋末期的鲁国武城人他天生异相,面貌丑陋,去拜孔子为师孔子爱答不理澹台灭明对孔夫子以貌取人的态度颇为绝望,离开孔子开头了漫长刻苦的自学历程澹台灭明自学成才后,四处游历讲学,名气传遍各诸侯国。
孔子不胜感慨:“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字子羽)渐渐这句话成了“人不行貌相”的提示 古*中状元为何称为“独占鳌头”? 科举时代,经殿试由皇帝钦点为进士中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谓之“独占鳌头”传奇鳌是汪洋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法力无边,他原本是海龙王的三太子,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玉浆液,被罚到东海为鳌老祖宗往往视鳌为爱护神唐宋时期,在宫殿门前台阶上镌刻巨鳌的浮雕,所以宫殿又称鳌宫殿试录用的御赐进士中,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要到天子座前的阶下迎接殿试榜其中状元位置居中,且稍前于榜眼、探花,如三角形的顶角位置,正好站在第一块御道石正中镌刻的巨鳌头部,独个踏在鳌头之上,这就是“独占鳌头”的由来 “小鸟依人”最早形容男人 《说文解字》说:“雀,依人小鸟也这是“小鸟依人”一语的最早出处麻雀之所以“依人”,固然是由于凡人所居之处都能找到吃的小鸟依人”第一次用在人身上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且是形容男人有一次唐太宗和大臣长孙无忌品评当朝人物,评论到书法家褚遂良时,李世民说:“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褚遂良是李世民的书法教师,他也像麻雀一样栖宿在皇帝身边。
用“小鸟依人”形容他,这是等级制造成的视觉效果 生意人为何被称为商人? 西周初期,周公东征平叛后,将洛阳建为军事要塞商朝遗民*集中到洛阳,既无政治权利,又失去了土地,只好东奔西跑做买卖随着民族融合和商品经济的进展,周朝的少数贵族也开头做买卖商人慢慢地就失去了“顽民”的贬义,成为从事商品买卖的职业专称了商人群体作为社会的客观存在,后来成为了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社会四阶层之一久而久之,人们便有了这样的看法:商朝人以及商朝遗民就是做买卖的人后来,人们称生意人为商人 红缨枪上的红缨并非装饰 许多人认为红缨枪枪头处的红缨只是装饰,其实不然枪的缨也是实战的需要当枪刺进或是抽出敌人的*时,会有血喷出为了防止血溅,有红缨和无红缨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无红缨,有的战士被敌人的血溅污得满身,而有红缨,则可大大削减血溅,枪杆也不简单打滑而选红色是由于血的颜色在攻击时可以给对手造成错觉,增加士气 “一日三餐”源于何时? 由于农业不兴旺,粮食有限,秦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当时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音同雍),在太阳行至东南方时就餐其次顿称“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
古人认为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是一种越礼行为或特殊的犒赏由于生产力进展,粮食充分,汉代以后,一日两餐渐渐变为三餐,且三餐开头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 “朋”和“友”含义有别 在古代“朋”和“友”是两个词朋”在古代是一个货币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元角分,通常是五贝为一朋《诗经》中就有:“即见君子,锡我百朋而“友”在甲骨文中就是把两只右手合在一起,表示两个人握手的意思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原本不相干的词联合了起来,如《论语》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里的“朋友”和今日意思一样 哪些事登三宝殿? 佛教把佛、法、僧视为“三宝”,“三宝”所在的殿就是“三宝殿”,一般都称为“大雄宝殿”佛教的善男信女何时去“三宝殿”呢?按法规,初一、十五拜佛诵经要去;新年、节日祈福祭天要去;遇战祸、灾荒、婚丧、生日、病痛等事时要去;求神拜祖要去;做法事、进行某种仪式、拜佛上香、请僧人出庙要去;病体康复、考试中举、生儿育女等因许愿后要还愿也要去可见无事的时候,谁也不会去“三宝殿”后来,“无事不登三宝殿”比方没有事不会登门造访 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是个人 通常人们认为“有眼不识泰山”的“泰山”是山东境内五岳之首的泰山,但实际上泰山是一个人名。
春秋时代木匠鲁班对徒弟很严峻,每隔一段时期,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由于他始终不用心跟师傅学习木匠手艺,总是别出心裁,钻研竹器制作,结果被鲁班撵出了“班门”一年之后,鲁班在集市上看到有人摆出技艺到达炉火纯青的竹制家具出卖,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结果发觉这是他的徒弟泰山所做鲁班大吃一惊,慨然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