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圆明园的毁灭.pptx
53页万园之园遭毁灭 勿忘国耻兴中华,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 RJ,14 圆明园的毁灭,语文要素,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学习文中运用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增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阅读,第一课时,朗读视频,生字导学,笔画,结构,hu,13画,左右,毁灭 毁坏 烧毁 毁于一旦,组词,2.会写字,笔画,结构,,7画,左右,估计 评估 估算 不可估量,组词,笔画,结构,n,9画,左右,拱手 拱桥 拱形 众星拱月,组词,笔画,结构,hu,12画,左右,光辉 金碧辉煌 辉映 交相辉映,组词,笔画,结构,hun,13画,左右,煌煌 灯火辉煌,组词,笔画,结构,din,13画,左右,殿堂 宫殿 大殿 宝殿,组词,笔画,结构,ln,10画,左右,陵墓 陵园皇陵 丘陵,组词,笔画,结构,ln,9画,上下,饱览 游览 阅览 一览无余,组词,笔画,结构,jn,14画,左右,境界 学无止境 边境 身临其境,组词,笔画,结构,hn,7画,上下,宏伟 宏图宏观 宏大,组词,笔画,结构,tn,10画,半包围,唐代 唐突 荒唐 唐朝,组词,笔画,结构,chun,6画,半包围,闯练 闯关 闯荡 走南闯北,组词,笔画,结构,tn,9画,左右,统一 总统 统治 不成体统,组词,笔画,结构,xio,12画,左右,销毁 畅销 开销 销声匿迹,组词,笔画,结构,fn,8画,上下,奉命 奉还 侍奉 奉公守法,组词,整体感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昔日的壮观景象? 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珍贵稀有的历史文物。
圆明园的总体格局是什么样子的呢?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武陵春色,别有洞天,北远山村,山高水长,蓬莱瑶台,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玉杯(战国),玉琥(汉代),粉彩梅花仙鹤碗(清代),白玉仕女(清代),四库全书,女史箴图(东晋),唐卡,第二课时,阅读策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查找图片资料,并结合课后“阅读链接”体会情感本文讲述了世界伟大的奇迹圆明园被英法联军野蛮毁灭的事件,同学们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圈画出来,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并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感受帝国主义列强的罪恶,以及中华儿女抗击帝国主义列强的决心,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复习导入,用一个词来描述你心中的的圆明园举世闻名、金碧辉煌、 诗情画意、建筑雄伟,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的? 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 当时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府在哪里呢?,阅读课文,寻找下面问题的答案精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侵入,掠走 毁坏,烧毁,他们统统掠走了: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他们毁坏了 1.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园中许多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很多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 3.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他们烧毁了 1.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的圆明三园 2.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的许多小园 3.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 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首尾照应也叫首尾呼应,一般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即在文章开头提到一次相应的内容,结尾时再呼应一次。
首尾照应可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严谨,内容更加完整首尾照应,习作要素,1.要把好构思关做到前有因,后有果;前有悬念,后有落脚;前有伏笔,后有交代;前面提出问题,后面给予回答2.要写好开篇交代句和末尾总结句,增强文章的呼应性那么,怎样做到首尾照应呢?,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范例,结构导图,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不可估量,辉煌的过去,毁灭的经过,痛惜,建筑,文物,异常珍贵,仇恨,热爱,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布局,众星拱月,风格各异,掠 运 毁 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