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和疟疾.ppt
34页疟原虫和疟疾,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为疟疾(malaria)的病原体授课教师:任红斌,2,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 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 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 卵形疟原虫(P.ovale),3,一、生活史及形态,四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终宿主: 雌性按蚊 中间宿主: 人 感染阶段: 子孢子期 传播方式: 经媒介节肢动物 寄生部位: 红细胞 以间日疟原虫为例叙述如下:,1、人体内发育,疟原虫先后在人体进行了红外期(exo-erythrocytic stage)和红内期(erythrocytic stage)的发育 红细胞外期: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后发育为滋养体(trophozoite),继而经裂殖体(schizont)期的发育形成约12000个裂殖子(merozoite)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发育约需78d 侵入肝细胞的子孢子可分为:速发型子孢子、迟发型子孢子生活史示意图,6,红内期发育,红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进行周期性裂体增殖和形成配子体的发育经瑞氏染色,疟原虫胞质为染为蓝色,核呈紫红色。
周期性裂体增殖:滋养体、裂殖体,重复增殖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间日疟原虫约为48 h; 配子体(gametocyte)的形成: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发育为雌配子体或雄配子体7,红内期滋养体和裂殖体形态,8,子孢子、裂殖子、雌雄配子体,9,2、蚊体内的发育,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包括配子生殖和孢子增殖两个阶段 配子生殖:疟原虫随血流进入蚊胃,配子体在蚊胃中经减数分裂发育雌配子(female gamete)和雄配子(male gamete) 雌雄配子胞核融合形成圆球形的合子(zygote)合子很快发育形成梭形并能蠕动的动合子10,孢子增殖:动合子到达蚊胃壁基底膜下,发育为卵囊在卵囊内,形成成孢子细胞(sporoplast),子孢子芽从成孢子细胞表面长出,形成子孢子(sporozoite)每个卵囊内含有子孢子100010000个子孢子从卵囊内逸出,经蚊血腔到达蚊唾液腺而具感染性11,12,二、致病及临床表现,潜伏期:指从疟原虫侵入到出现疟疾发作的时间包括子孢子侵入肝细胞、红外期发育成熟所需时间及疟原虫经数代红内期裂体增殖达到一定数量的时间总和13,潜伏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疟原虫的种、株生物学特性,也与感染疟原虫的数量与方式、机体免疫力及是否近期曾服用过抗疟药有关。
间日疟原虫存在着短潜伏期株和长潜伏期株,其潜伏期短者1125 d;长者612月,个别可长达1年以上14,疟疾的发作,发作: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裂体增殖所引起周期性寒热表现,称疟疾发作 疟疾发作是由于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裂殖子、疟原虫代谢产物、变性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碎片等被释放入血,其中大部分可被吞噬细胞吞噬,产生内源性致热源,与疟原虫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寒战、发热16,典型的疟疾发作:寒颤、发热和 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 间日疟隔日发作一次; 恶性疟起初为隔日发作一次,以 后出现每天发作或间歇不规则17,再燃与复发,再燃:疟疾发作数次后,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血中原虫逐渐减少,自然终止发作当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残存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又可逐渐大量繁殖,再次出现临床发作,称之为再燃(recrudescence)18,复发:疟疾经治疗后,血内原虫被完全杀灭,在无第二次感染的情况下,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relapse)它是由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bradysporozoites)复苏后,继续发育引起的19,贫 血,疟疾发作几次后可引起贫血疟疾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就越严重。
造成疟疾贫血原因: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 脾功能亢进 骨髓中红细胞生成障碍 免疫病理因素20,脾肿大,主要是由于脾充血和单核吞噬系统增生 镜检可见脾索内有大量疟色素和疟原虫长期未愈或反复感染的病人,脾髓逐渐纤维化,脾脏质硬,切面呈青灰色,脾脏呈高度肿大,可至脐下,重量可由正常人的150 g增至500 g以上 肝脏仅轻度肿大21,凶险型疟疾,可分为脑型、超高热型、厥冷型和胃肠型,(如昏迷、高热持续不退、肾功能衰竭、黄疸、循环衰竭等) 脑型疟最常见主要见于恶性疟,间日疟也可发生脑型疟的发生机理尚停留在各种学说阶段,主要有机械阻塞学说、炎症学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学说等22,孕妇疟疾:妊娠期免疫力低下,临床症状较严重可造成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性疟疾 先天性疟疾:感染途径可因胎盘屏障受损或分娩过程中母血沾污胎儿伤口所致通常婴儿出生后即见贫血、脾肿大,血中发现疟原虫其 它,23,婴幼儿疟疾:逐渐起病,精神迟钝或不安,消化道症状明显热型不规则,高热时可有惊厥、抽搐等贫血明显,病死率较高 输血型疟疾:临床表现与蚊媒传播的疟疾相似,常因原发病而被忽视潜伏期的长短与随血输入的原虫数和受血者的易感性有关。
24,三、诊 断,症状体征 凡有典型的周期性寒热发作、曾在流行季节在疟区留驻或近期有输血史的患者,应高度怀疑疟疾25,实验诊断: 病原学诊断:外周血中检出疟原虫是疟疾确诊的依据常用方法为外周血薄血膜或厚血膜涂片,以姬氏或瑞氏染色后镜检 免 疫学诊断:抗体及抗原检测:IFA、IHA、RIA 、ELASA等方法26,DNA探针及PCR诊断技术:人们在DNA探针检测疟原虫核酸及PCR诊断技术等方面也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方法尚有待于进一步简化,以利于现场应用 血象:疟疾病人经几次发作后,往往有不同程度贫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轻度或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尤以恶性疟患者最为明显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单核细胞增多27,鉴别诊断,疟疾发作应与其它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如伤寒或副伤寒、败血症(尤其是革蓝氏阴性杆菌引发者)、钩端螺旋体病等28,乙脑患者一般无寒颤、多汗,无脾肿大,无贫血,其脑积液呈浆液性改变 中毒性痢疾常有突发高热、昏迷、抽搐,甚至呼吸衰竭与休克;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大便黏液脓血样,镜检有分散的红细胞及成堆脓细胞29,四、流行,疟疾分布 疟疾在世界上分布地区广泛,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四种疟原虫在世界的分布的地区各不相同间日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恶性疟原虫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间日疟,其次是恶性疟恶性疟病例主要集中在海南、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但非流行区也有输入型恶性疟的报道流行环节,传染源:凡周围血中存在成熟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都是传染源血中有无性体者可经输血传播 传播媒介:雌性按蚊传播人体疟疾的有8种分布最广泛的是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和微小按蚊局部分布的是大劣按蚊、日月潭按蚊、麦赛按蚊和萨氏按蚊 易感人群:易感者为儿童、非流行区人群孕妇也为易感者31,疟疾的流行特征,地方性:指疟疾在一个地区经常存在,每年发病率虽有所波动,但流行并未间断 流行性:暴发流行是其典型特征暴发流行是以一个地区发病率较常年水平急剧地成倍或数十倍增长为特征,其诱因有:传染源的输入、传播媒介的输入、大批无免疫力的人群进入疟区及媒介数量异常增加等 季节性:疟疾的发病表现有季节性的特点32,五、防治,常用抗疟药物及分类 杀灭红外期裂殖体及休眠子的药物:主要有伯喹和乙胺嘧啶,为抗复发药 杀灭红内期原虫药物:主要有氯喹、奎宁、咯奈啶、磺胺多辛、甲氟喹、青蒿素及蒿甲醚等,用于控制临床发作。
杀灭配子体的药物:伯喹、乙胺嘧啶,用于阻断疟疾传播33,预 防,控制传染源:治疗所有现症病人和带虫者,即要控制临床症状,又要阻断疟疾的传播 防制传播媒介:消灭蚊虫及采取防蚊措施 预防性服药:流行区易感者及进入疟区的人群,可预防性服药常用的药物有:氯喹、乙胺嘧啶加磺胺多辛等 疫苗预防:子孢子疫苗、裂殖子疫苗配子体疫苗等再 见,,。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