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儿童心理保健技术ppt课件.ppt
47页基层儿童心理保健技术基层儿童心理保健技术 一、目一、目 的的•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地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早期发现、及时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和管理2 二、服务对象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和心理行为发育偏异儿童3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一)健康儿童•1.时间与内容•在儿童健康体检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即婴儿期至少4次,建议分别在3、6、8和12月龄;3岁及以下儿童每年至少2次,每次间隔6个月,时间在1岁半、2岁、2岁半和3岁时;3岁以上儿童每年至少1次4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2.监测方法•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筛查5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指标,即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
通过检查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指标发育情况;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或异常的可能6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进行筛查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预警症状,发现相应情况在“□”内打“√”发现该年龄段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时登记并转诊7表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年龄 预警征象 年龄 预警征象 3月龄 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人或物品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持续头后仰俯卧时不会抬头□□□□□ 8月龄 听到声音无应答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不会双手传递玩具不会翻身不会独坐 □□□□□6月龄 发音少,不会笑出声紧握拳不松开不会伸手及抓物不能扶坐扶腋下站立时下肢呈剪刀样或不能站 □□□□□12月龄 不会挥手表示“再见”或 拍手表示“欢迎”呼唤名字无反应不会用拇食指对捏小物品不会爬不会扶物站立 □□□□□8表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年龄 预警征象 年龄 预警征象 18月龄 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不会指身体部位不会独走与人无目光对视 □□□□□ 30月龄 兴趣单一、刻板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不会示意大小便走路经常跌倒 □□□□24月龄 无有意义的语言不会扶栏上楼梯/台阶不会跑不会握笔乱涂不会用匙吃饭 □□□□□36月龄 不会双脚跳不会模仿画圆不能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不会说自己的名字□□□□9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3)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量表,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儿心量表)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10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3.转诊•筛查结果可疑、异常者,应登记(附件1)、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并进行随访11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4.预见性指导•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12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1)新生儿期•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2)建立以婴儿为主导的育儿模式,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3)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4)给新生儿抚触,让新生儿看人脸或鲜艳玩具、听悦耳铃声等,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13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2)1~3个月•1)注重亲子交流,在哺喂、护理过程中多与婴儿带有情感的说话、逗弄,对婴儿发声要用微笑、声音或点头应答,强调目光交流•2)通过俯卧、竖抱练习,锻炼婴儿头颈部的运动和控制能力•3)增加适度的听觉、视觉刺激,听悦耳的音乐或带响声的玩具,用鲜艳的玩具吸引婴儿注视和跟踪。
14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3)3~6个月 •1)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及时并有效的应答婴儿的需求信号,鼓励父母亲自照顾、养育婴儿•2)培养规律的进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多与婴儿玩看镜子、藏猫猫、寻找声音来源等亲子游戏•3)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多与婴儿说话、模仿婴儿发声以鼓励婴儿发音,达到“交流应答”的目的•4)鼓励婴儿自由翻身、适当练习扶坐;让婴儿多伸手抓握不同质地的玩具和物品,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发展15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4)6~8个月 •1)父母多陪伴和关注婴儿,在保证婴儿安全的情况下扩大活动范围,鼓励与外界环境和人接触•2)提高发音及语言表达能力,练习发“ba ba”、“ma ma”等语音•3)帮助婴儿练习独坐和匍匐爬行,扶腋下蹦跳;练习双手传递玩具、用手吃饼干等食物、伸手够远处玩具、撕纸等双手配合和手指抓捏动作,提高手眼协调能力•4)教婴儿识别家人和常见物品16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5)8~12个月 •1)帮助婴儿识别他人的不同表情;当婴儿出现生气、厌烦、不愉快等负性情绪时,转移他/她的注意力;受到挫折时给予支持和鼓励•2)增加模仿性游戏,如挥手“再见”、拍手“欢迎”、捏有响声的玩具、拍娃娃、拖动毯子取得玩具等。
•3)丰富婴儿语言环境与刺激,经常同婴儿讲话、看图画,让婴儿按指令做出动作和表情•4)帮助婴儿多练习手-膝爬行,学习扶着物品站立和行走;给婴儿提供瓶子、杯子、积木、球等玩具玩耍,发展手眼协调和相对准确的操作能力 17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6)12~18个月 •1)给予幼儿探索环境、表达愿望和情绪的机会;增加亲子互动的功能性游戏,如把汤匙放在碗里、积木放在盒子里、模仿给娃娃喂饭、拍睡觉等;帮助认识和躲避危险,如不要触摸电源插座、热水瓶等 •2)多给幼儿讲故事、说儿歌,教幼儿指书中图画,学习对自我五官和肢体的认识,引导幼儿将语言与实物联系起来,鼓励幼儿有意识的用语言表达,并给予相应反馈18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3)给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在独立行走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扔球、踢球、拉着玩具、退着走的学习机会,提高控制平衡的能力•4)进一步练习手眼协调能力,如翻书页、盖瓶盖、用笔乱画、垒积木,学习用匙进食、用杯子喝水等19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7)18~24个月 •1)家长对待幼儿的养育态度和行为要一致给幼儿自己动手做事情的机会,如自己吃饭、用杯子喝水对幼儿每一次的努力都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
•2)学习更多词汇、短语或短句,模仿简单儿歌,说出身边物品名称,鼓励用语言表达需求和简单对话;学习区分大小,匹配形状和颜色20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3)提高幼儿身体动作协调能力,学习扶着栏杆上下楼梯、踢皮球、踮着脚尖走、跑和双脚跳,握笔模仿画线,积木叠高•4)配合穿脱衣服,学习脱袜子、脱鞋;固定大小便场所,练习示意大小便21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8)24~30个月 •1)鼓励幼儿独立完成简单的事情,如简单家务活动等,促进自信心的发展,激发参与热情•2)当幼儿企图做危险的活动时,要立即制止,让幼儿懂得对与错、安全与危险22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3)教幼儿说出自己的姓名、性别、身体部位以及一些歌谣学习执行指令,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需求;培养幼儿“里外”、“上下”、“前后”等空间概念•4)提高身体协调运动能力,学习独自上下楼梯、单腿站;通过串珠子、玩沙子、画圈等游戏提高精细动作水平23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9)30~36个月 •1)提供与小朋友玩耍的机会,鼓励幼儿发展同伴关系,学习友好合作与分享,培养同情心•2)增加想象性游戏,保护和培养想象力;通过与小朋友玩“过家家”等角色扮演游戏,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学习轮流与等待等游戏规则。
•3)经常给幼儿讲故事,并鼓励幼儿复述简单故事,教幼儿说歌谣、唱儿歌、讲述图画,不断地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4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4)提高身体协调能力,练习双脚交替上楼梯、走脚印、跳远等;通过画水平线、圆形,扣扣子,穿鞋子等提高精细动作能力•5)逐步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培养生活技能如自己学穿衣、洗手帕、收拾玩具等,帮助幼儿学会适应与家人的分离,做好入园准备25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10)3~4岁•1)帮助儿童适应集体环境,逐渐建立良好伙伴关系关注分离焦虑情绪,引导适当的表达,妥善处理和缓解消极情绪•2)对儿童的每一次努力表示肯定,帮助建立自尊感和积极的自我评价;允许儿童犯错,学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以正确方法纠正不良行为•3)帮助儿童学会适应生活规则和秩序,鼓励儿童独立完成进食、穿脱衣服、入厕大小便等力所能及的事情26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4)通过有主题的角色扮演等团体游戏,鼓励儿童自由联想、保持其好奇心;培养儿童注意力及对事物的观察力,引导和培养兴趣爱好 •5)练习使用代词“你、我、他”;多采用丰富的词句与儿童对话及看图讲故事,耐心听其说话及复述故事,鼓励儿童发现、提出问题并认真回答;与儿童交流时最好用蹲/跪的姿势,注意眼睛平视儿童。
•6)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儿童练习走直线、走和跑交替、双脚交替跳、攀登、骑三轮车等;学习折纸、剪纸、画画、玩橡皮泥、使用筷子等27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11)4~5岁•1)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儿童正确认识性别差异,建立自我性别认同•2)发挥父母榜样作用,遵守对儿童的承诺引导和强化儿童乐于助人的意识;教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习等待或延迟满足某种需求,遵守各种规则28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3)增加简单的抽象思维游戏,如猜谜语;学习按形状、大小、颜色、性质、用途等将物品进行归类,帮助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内在联系,逐渐延长儿童对事物的注意时间•4)注重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玩具和图书等•5)学习儿歌、讲故事、表演节目;练习跳绳、扔球、接球;练习复杂图形剪纸、摆拼图、搭积木等29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12)5~6岁•1)引导儿童平等看待自我和他人,建立自信心;给儿童设立适当的行为约束,引导儿童遵守社会与家庭生活规则和要求,对儿童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在成人赞许的目光中获得自信•2)帮助儿童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要求,逐渐学习控制冲动,学会与人相处所需的宽容、谦让、共享与合作,懂得同情、抚慰、关心、帮助他人。
30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3)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感受困难,适度、适量体验挫折,并为克服困难作出努力,培养其坚持和忍耐的品质•4)鼓励儿童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及其因果关系,促进有意注意的发展;多与儿童交流幼儿园及周围发生的事情,积极主动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5)练习往返跑、跳绳、单脚跳、拍皮球等;经常画图画、做手工、玩创造性游戏学会整理书包、文具及图书等物品,做好入学前的准备31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二)高危儿童•1.管理对象•(1)早产(胎龄 <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 2500克)•(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3)病理性黄疸•(4)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32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5)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6)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7)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糖•(8)在任何时间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可疑异常的,转入高危儿管理33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2.管理方法•(1)登记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儿童建立健康档案时,通过询问家长或查阅围产保健手册,确定高危儿童。
填写“高危儿监测登记表”(附件1),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并进行随访•(2)专案管理:区(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接诊高危儿童,并填写“高危儿童监测专案管理记录”(附2),纳入到专案管理•(3)结案与转诊:连续两次评估正常并年满1周岁的高危儿童可结案筛查结果可疑、异常者,转诊到心理相关专科门诊或专科医院进行诊断和早期干预34高危儿童监测登记表高危儿童监测登记表•地址: 市 区(县) 村(居委会)编号 登记日期 姓 名 性别出生日期 家长姓名 联系高危因素 监测异常 是否转诊35 高危儿童专案管理记录高危儿童专案管理记录•编号: 儿童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开始管理日期: 年 月 日转入单位: 高危因素: 既往患病情况:转归:正常□ 转诊□ 拒转诊□ 失访□ 死亡□ 结案日期: 年 月 日检查日期 年龄 评估方法 评估结果 存在问题 指导 处理 检查者 36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3.专案管理内容•(1)监测次数:对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评估,每半年内至少1次,可根据监测手段和实际情况决定发育监测密度。
•(2)监测方法:应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量表(如DDST、DST、儿心量表等)进行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筛查评估37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3)咨询指导:•1)根据筛查结果对儿童养育人进行结果解释•2)针对筛查中发现的养育及发育问题进行咨询指导•3)对需要转诊进行诊断和干预的儿童家长解释转诊原因及目的38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三)心理行为发育偏异儿童•1.管理对象•(1)一般心理行为发育问题:不适当的吸吮行为、咬指(趾)甲、暴怒发作、厌食和偏食、遗尿、口吃、过度依赖、恐惧、退缩行为、冲动行为、屏气发作、睡眠问题、异食癖、拔毛发癖、摩擦癖、适应性问题、拒绝入园、被忽视及受虐待问题等39 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2)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脑瘫、言语和语言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喂养障碍、睡眠障碍、分离性焦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此外,心理行为偏异还包括精神障碍,即儿童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自伤行为等遇到此类儿童应及时转诊至精神专科门诊或专科医院40三、服务内容三、服务内容•2.管理方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儿童健康检查时发现的心理行为偏异儿童,转诊至区(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的心理咨询门诊。
心理咨询门诊接诊一般心理行为发育问题和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儿童,进行评估、初步诊断和咨询指导诊断困难者应及时转诊至心理相关专科门诊或专科医院41 四、服务流程四、服务流程 42五、工作要求五、工作要求•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儿童健康检查基础上,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和预见性指导,早期发现高危儿童,及时登记转诊区(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设立高危儿童监测管理门诊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门诊,负责辖区内高危儿童专案管理和心理行为发育偏异儿童的评估识别、咨询指导和转诊•2.从事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保健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43 五、工作要求五、工作要求•3.开展儿童心理保健工作的医护人员应掌握心理监测方法和测验方法,注重个体化差异,正确解释测验结果,强调保密原则•4.区(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应有环境适宜的高危儿监测管理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门诊用房,配备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量表和工具44 六、考核指标六、考核指标•1.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率=(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心理行为发育筛查0~6岁儿童人数/辖区内应接受儿童保健服务0~6岁儿童人数)×100%•2.高危儿童检出率=(登记高危儿童人数/辖区内的高危儿童人数)×100% 45谢谢大家46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