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先秦文学(总28学时.ppt

49页
  • 卖家[上传人]:tia****nde
  • 文档编号:69636537
  • 上传时间:2019-01-1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85.40K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编 先秦文学(总28学时),第一章 上古文学(4学时) 第二章 《诗经》(6学时) 第三章 历史散文(6学时) 第四章 诸子散文(6学时)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6学时),第一章 上古文学(4学时) 第一节先秦文学概说和原始歌谣,“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先秦诗歌的概况:先秦诗歌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楚辞与《诗经》不同的均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采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经久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二节 神 话(2学时),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2.解释世界、人类民族起源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玄鸟生商”、“姜嫄生后稷”等 3.反映战争的神话如“黄帝擒蚩尤”、“炎黄之战”、“共工怒触不周山”、“刑天与帝争神”等 4.发明创造的神话如燧人氏钻燧取火、神农尝百草、后羿作弓、仓颉造字、后稷种植五谷、伏羲发明八卦等三、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1.神话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反映 2.神的形象多是人兽合体,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结果,往往也渗透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意识观念 3.艺术形象的创造往往采用幻想化、夸张化、理想化和集中化的艺术手法,具有不自觉的浪漫主义的特征 4.中国上古神话的情节一般都很简单,完整的故事不多,多是零散的片段式的叙述和描写 5.神话的思维方式具有神秘的互渗性、象征性、隐喻性、具体性和形象性。

      第二章 《诗经》(6学时) 第一节 《诗经》概说,一、《诗经》的名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因后来被列入儒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 二、《诗经》的集结与成书 1、采诗说” 2、“献诗说” 3、“删诗说”三、《诗经》的分类与编排 《诗经》按音乐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十五国风是按各诸侯国或地域编排的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 “雅”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乐歌;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四、汉代的传《诗》学派 有四家: 齐、鲁、韩“三家诗”和“毛诗”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一、《诗经》思想内容及其大致的分类: 1.颂诗 2.怨刺诗 3.婚恋诗 4.婚恋诗 5.征役诗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一、《诗经》的艺术成就 1.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 ; 比就是比喻 ; 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 种手法 3.《诗经》的抒情艺术 (1)借景抒情;(2)直抒胸臆;(3)叙事言情 4.《诗经》的语言和形式 《诗经》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诗经》的形式在句式上以四言二节拍为主,间有杂言;在章法上以重章叠唱居多。

      第三章 历史散文(6学时) 第一节 《尚书》与《春秋》,一、《尚书》 1.《尚书》一书的基本情况: (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古文《尚书》古文《尚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2.《尚书》的文学价值: (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的基础 (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

      (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 (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的形象性、生动性二.《春秋》 1.《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历史大事,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2.《春秋》的思想倾向 《春秋》的编定者是孔子,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倾向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因而维护周礼,反对僭越,以及反对暴政,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 3.《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1)《春秋》是我国记事文之祖它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的,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春秋》开创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但《春秋》记事简略,都是大事纲要式的记述2)《春秋》叙事文从字顺、言简意赅、平实含蓄,较之《尚书》明白易晓《春秋》的语言虽然简括,但也相当富于表现力在简要洁净的史实叙述中,往往也透视者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春秋》虽然简略,但是简而有法刘知几称《春秋》“加一字太详,减一字太略”(《史通·叙事》);韩愈称“《春秋》谨严,《左氏》浮夸”(《进学解》)。

      (3)《春秋》以其经学的地位和鲜明的思想倾向性及简练严谨的笔法,对后世文、史学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节 《左传》,一、《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 二、《左传》的基本思想 1.《左传》具有更加鲜明、突出的民本思想 2.《左传》也把握着儒家的“礼”、“仁”思想及伦理道德观念,并常作为解释历史事件成败的原因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种尺度 3.此外,《左传》还热情歌颂了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思想的人物,揭露批判了统治者的残暴荒淫 4.同时《左传》也有许多宣扬天道鬼神、吉凶灾祥的内容三、《左传》的文学成就 1.《左传》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选材因为《左传》是编年体,所以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围绕中心事件选材和结构篇章是其基本特征 2.《左传》散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 《左传》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主以顺叙,也有追叙、补叙、插叙等3.《左传》尤其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善于在战争的叙写中透入对战争胜败原因的交待和分析,具有历史家的卓越识见并且在战争事件的叙写的同时,也注意到各种人物的描写 4.《左传》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善于写人作者通过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5.《左传》的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文采,言近旨远,辞浅义深第三节 《国语》,一、《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国语》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吳、越八国的部分史实,共二十一卷 二、《国语》的思想特点 1.《国语》和《左传》一样也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在人神关系上,虽然仍有殷周以来天命神学观念的影响,但也表现了重人事的倾向在君民关系上,显示出“重民”的思想倾向,体现了某种程度的民本思想2.《国语》也体现了儒家尚礼崇德的思想 3.《国语》多处预言吉凶祸福、宣扬天命鬼神 三、《国语》的艺术特点 1.《国语》是各国史料的汇集,原始材料多,艺术加工较少因而,文章风格不尽统一,艺术水平的高下也不尽相同 2.《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国语》的记言多是有关政治、外交活动中的策论、应对、讽谏、辩论之辞,以议论说理文字较多叙述事件的过程则十分简略3.《国语》虽然是以记言为主,但是并不是语录体和论说性散文,仍是记言和记事结合的作品 4.《国语》的语言总的来说,具有文辞古朴、简练晓畅的特点,具有通俗化、口语化的倾向但各个部分的语言风格不尽统一第四节 《战国策》,一、《战国策》。

      《战国策》是继《国语》之后的又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部分历史 二、《战国策》的主要思想 《战国策》主要反映的是“士”阶层的思想,其中又主要是纵横家的思想,也杂有儒、墨、道、法、兵等家的思想三、《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战国策》在选材和结构上,是围绕某一人物的游说、谋策、议论为中心来组织材料,结构篇章 2.《战国策》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3.《战国策》最突出的是其语言艺术的高度成就 《战国策》说理论事善于运用铺排、夸张、渲染的修辞手法,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比喻来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第四章 诸子散文(6学时) 第一节 《论语》、《墨子》,一.《论语》 1.《论语》的编定、体例、篇数及流传情况 《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大约在战国初年始编辑成书 在汉代,《论语》有三种本子:《齐论语》22篇,《鲁论语》20篇,《古论语》21篇2、孔子的主要思想: ⑴其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为仁” ⑵主张“有教无类”,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精到见解。

      如: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等 ⑶孔子重视文艺的政治教化作用,重视文采,提倡文质兼备3.《论语》的艺术特点: ⑴言简意赅,生动隽永,包含哲理,富有感情色彩 以形象性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正是其文学性的表现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论语》中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其语言更为委婉 ⑵具有简单的情节和场面,再现一定的生活情景 ⑶注意在记言记事中表现人物性格,从多方面刻画了孔子的具体形象二、《墨子》,《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71篇,今本只存53篇墨子的主要思想保存在《墨子》“十论”中,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每论皆分上、中、下三篇,其中心主张是“兼爱”、“非攻”墨家学派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学派同称为“显学”墨子散文的写作特点: 1、不少篇章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文章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能围绕同一论题加以论述,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这一文体已呈现出由“对话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趋势 2、实文章质朴无华,逻辑推理严密 墨家思想崇质尚实,反映在文章上就是讲究用,不重文采。

      注重“三表法”论证问题,富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功利性 3、善于连类比喻、层层推理论证,部分复杂的比喻向寓言过渡第二节 《老子》、《庄子》,一.《老子》 《老子》的主要内容: 1、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2、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用之于人世社会,便产生自然无为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3、老子抨击仁义礼乐,提出“绝圣弃智”的观点 4、对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