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四方面军三红一军.doc
23页红四方面军(三)红一军 五、六霍起义与红33师 早在1925年秋,中共在安徽六安就建立了六安特支蒋汪叛变革命后,中共安徽省委派遣舒传贤、胡苏明、周范文等相继回六安开展工作,成立了六安特别区委,书记胡苏明特别区委积极推动与国民党第33军军长柏烈武的统战工作,并改组了国民党六安县党部,使中共在该县政治舞台上处于领导地位不久,第33军调走,国民党迅速在六安“清党”,白色恐怖严重地笼罩着六安1927年11月间,中共安徽省临委委员兼皖中特别指导委员会书记周范文来六安,传达中共“八七”会议精神,领导六安、霍山、霍邱、寿县、英山暴动,决定以六安为中心,尽可能夺取六安三区反动势力的武器,组织秘密工农武装,“发动零星暴动以致大暴动” 1928年1月,中共六安县委成立,书记王远常县委在积极宣传群众的同时,执行了争取大刀会中下层群众的正确政策,发展了农协会组织;派优秀党员打进各地民团,开展兵运工作,积极建立革命武装;领导农民开展抗租反霸斗争,向地主借粮,分粮,扒粮,闹春荒县委还在中革军委负责人周恩来的支持下,抵制了省临委强令六安县委立即举行武装起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1928年10月,中共霍山县委成立,舒传贤任书记。
舒传贤,生于1899年,安徽霍山舒家庙人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留学日本,任中朝留日学生共青团特支书记,留日学生总会交际部长1926年初,中共日本特支委任舒传贤为讨张反日归国团书记当年2月,舒传贤在李大钊领导下开展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3月,党派他担任安徽省总工会筹委会委员长,领导工人运动6月,舒传贤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七一五”政变后,舒传贤赴南昌参加起义,途中闻听起义失败,遂返安徽任工委书记这年秋天他回到家乡,以留洋学生和国民党省党部代表身份,担任国民党霍山县指导委员会执委,并以此为掩护开展农民运动1929年5月初,舒传贤等成功地领导了诸佛庵民团起义,打死反动会道门头子陈乾士,驱逐大豪绅胡月斋等,夺枪50余支舒传贤与朱体仁率起义军与赤卫队在舒家庙合编,成立了中共霍山县委游击队,共100余人枪,活动于六安龙门冲等地同月,桂柏炎成功地领导了六安六区五保联络团起义,建立了游击大队,活动于鄂皖边界5月17日,共产党员王昭周、田胡子、姚仲海等成功地领导了六安四区武陟山农民暴动,镇压了恶霸地主,建立了游击队这期间,皖西形势开始向有利于革命的方向迅速发展到1929年9月,六霍两县建立了36个中共支部,党员发展到300余人。
其他群众进步团体发展也较快,有4个区25个乡成立了农协会,会员6000余人党、团、农会成员人手有一件武器,两县还分别建立了快枪游击队、手枪队,形成了一支人数较多的武装力量此间,各派军阀忙于抢夺地盘,混战不已,无力也无暇顾及农村农村反动势力失去军阀的支持,无力对抗农民武装六霍暴动的条件基本成熟了1929年仲夏,中共六霍县委在霍山县东北乡豪珠岭大庙里召开了党代会,英山、霍邱、寿县、合肥等县党组织也派代表出席会议党中央巡视员王步文、省委巡视员舒传贤主持会议舒传贤在会上阐述了皖西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当前敌我形势,并指出,“鄂豫皖三省接壤地带的皖西,位于大别山腹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在这里开辟一块红色根据地,同江西中央苏区隔江相望,互相支持,协同作战,上可控制武汉,下窥南京,对国民党反动派形成巨大威胁,对革命将是十分有利的注:《不屈的共产党人》(4)第202页会议决定:1、成立六霍暴动总指挥部,舒传贤任总指挥,领导两县人民举行秋收暴动2、积极组织各地赤卫军,并加强军事训练3、各地的群众运动立即由经济斗争转为政治斗争4、两县各地的党团组织一致行动起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继续发展农民运动,积极做好武装暴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5、在群众基础好、发动较充分的地方,如六安的独山、金家寨,霍山的西镇、舒家庙、诸佛庵等地,要加快暴动的准备步伐会议还根据中央和安徽省委的指示,改六霍县委为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委员周狷之、朱体仁等1929年11月7日,独山国民党警备营的哨兵逮捕了六安三区二乡农协会常委兼秘书长何寿全等人何寿全当时怀揣农会会员花名册舒传贤闻讯后,连夜赶往龙门冲,与周狷之和独山暴动总指挥鲍益三召集第二区区委委员在独山镇第四高小内平民夜校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暴动提前到11月8日举行,由三区区委和农协会负责组织,并做好一切应急准备暴动指挥部设平民夜校内,口令为“得,胜”之后,吴干才、许希孟于独山附近召开了全区15乡农协会负责人会议,宣布了暴动决定同时,区委派人劝说附近民团一个排保持中立11月8日,数千农协会员手持大刀、长矛、锄头,集中于独山镇,尔后,他们以保释何寿全等人为借口,接近国民党警备营,并乘机涌进警备营营区警备营长魏祝三见农民势众,不敢开枪突围,于是释放了何寿全等人,并交出农会花名册起义农民又要求警备营交出全部枪支弹药,魏祝三只以十几支枪应付起义军武器低劣,无力进攻,双方遂僵持到深夜南岳庙民团赶来增援,魏祝三令士兵放火,趁乱逃往六安城。
起义军遂占领独山11月9日,六安中心县委和第三、五区党的负责人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第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下设政治部、总指挥部、总参谋处、财政部等任命鲍益三为总指挥,高中林为党代表,周狷之、吴干才全面负责总指挥部工作,组织了6个武装游击大队和赤卫军3200余人,沿淠河布防,建立了东至苏家埠,西达麻埠附近,纵横几十里的游击区 位于霍山县西部的西镇,与豫东南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民党在这里设立了事务所(相当于区政府),外国人还在这里修建了教堂在六安独山农民起义的鼓舞下,中共西镇区委调动拥有百余人枪的游击队和500余名农协会员,积极部署武装暴动由于内奸告密,恶霸刘佐廷召集了30多个乡保和地主开会,密谋将西镇的共产党员一网打尽11月19日,西镇区委接到中心县委紧急通报后,立即报告了正在西镇指挥起义的舒传贤舒传贤决定先发制人,连夜派人去丁埠镇请求红32师支援,并同时立即举行起义 19日夜,周维炯带病率一个连的兵力,赶往西镇闻家店,与当地党的负责人刘仁辅、徐育三商议,将百余名赤卫军与红军混编为3个突击队,首先消灭了闻家店、楼房湾、燕子河的地主自卫团,然后与西镇起义军会师于长山冲20日拂晓,起义军和红32师一部乘胜攻克漫水河畔的国民党西镇事务所,歼灭了正在策划镇压起义军的乡保、团总、豪绅、地主及自卫团官兵70余人。
至此,西镇暴动胜利21日,西镇革命委员会在燕子河宣告成立青年们踊跃参军,赤卫队扩充为西镇游击队,下设3个大队当时有一首民谣真实地反映了独山起义:“河南老红军,来到我西镇,钢枪打头阵,后跟赤卫军先打闻家店,再攻楼房村,打土豪,杀劣绅,反动民团被灭尽 在独山、西镇起义胜利的鼓舞下,11月25日,六安中心县委常委周狷之等领导六安徐家集、江店子两民团起义,建立了第4区革命委员会和红军游击大队12月16日,舒传贤等率西镇游击队开赴桃源河,结合当地党组织和农协会40余人举行起义紧接着,诸佛庵、石家河、新店河、戴家河、黑石渡等地农民,在中共领导下,一举消灭了地主武装,建立了工农政权六霍起义历时40天,胜利地创建了一块北起独山金家寨、麻埠,西至西镇,南北近百里,东西120里,近30万人的皖西根据地 此时,国民党调集重兵占领了独山、麻埠,大肆捕杀进步群众在这种形势下,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决定将六安第3、6区游击队和霍山西镇游击队分别编为安徽游击第1、2纵队,集中兵力消灭进犯的国民党军 1930年1月20日,第1、2游击纵队于六安第7区流波疃会师舒传贤主持召开中心县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3师,任命徐百川为师长,姜镜堂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06团,团长冯小田,党代表徐爱民;第107团,团长徐育三,党代表孙能武,全师200余人,长短枪140余支。
会后,红33师开赴乡村,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开展游击战1930年1月30日,红33师在赤卫队2000余人的配合下,攻克霍山县城2月2日,潜山清水寨群众在中共衙前街中心区委的领导下举行起义,建立了潜山工农革命军第43师,王小亭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下辖3个大队,共100余人枪同时,中共英山县委也组建了一支游击大队 2月下旬开始至3月中旬,红32师由商南地区东进,与皖西红33师配合作战,组成前敌总指挥,周维炯、徐百川任正副指挥,仅20天就驱逐了麻埠、独山、流波疃、英山等地的数股国民党军,缴枪60余支4月7日,红32、33师前往支援霍山东北地区数万群众起义的斗争,趁势于4月11日解放了霍山县城,缴枪80余支12日成立了霍山县苏维埃政府 到5月,红33师又建立了特务营,全师发展到300余人,皖西各县也建立了游击队和赤卫队至此,豫南和皖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以金寨为中心的皖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纵90公里,横50公里,人口30余万,成立了英山、潜山两县和5个区的革命委员会,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随后,周维炯率红32师又打通了鄂东与豫南的道路,加强了皖西、鄂东与豫南三块革命根据地的联系。
六、组建红1军 1930年初,担任中共中央巡视员的郭述申在视察了鄂东北和豫东南根据地党政军等建设后,赴上海向中共中革军委书记周恩来汇报了鄂豫皖三省边界地区的武装斗争情况2月下旬,周恩来在上海召集郭述申、许继慎和熊受暄开会周恩来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指出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宣布了中共中央的决定,将湖北的黄安、麻城、黄陂、黄冈、孝感、罗田,河南的商城、光山、固始、潢川、息县,安徽的六安、霍山、英山、霍邱、颍上、寿县、合肥等县划为鄂豫皖边特区,建立鄂豫皖边区特委,统一三省边区党的领导;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部,统一鄂豫皖边区红军的军事指挥周恩来还宣布郭述申任鄂豫皖边区特区特委书记,许继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曹大骏任军政委,熊受暄任军政治部主任3月18日,中共中央向鄂豫皖党组织发出指示信,决定将红31、32、33师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4月,中共中央先后发出《中央通告一零三号》和《军事工作大纲》,规定全国红军统一由中共中革军委指挥,并制定了全国红军的统一序列和番号,将全国红军整编为12个军,约6万人3月下旬,郭述申、许继慎等到达黄安,在黄安北部的箭厂河召开了鄂豫皖边区特区特委和红31、32师领导干部会议。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郭述申宣布在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建立鄂豫皖边区特委,特委委员中有中央委派的郭述申、许继慎、曹大骏、姜敬堂,原鄂豫皖党政军领导人徐朋人、曹学楷、戴克敏、徐宝珊、王平章、何玉林、钱文华、戴继伦、戴继英、吴焕先、詹才芳、郑位三、郑新民、王秀松、周纯全、甘元景、雷绍前、王宏学、徐向前、王树声等,郭述申任鄂豫皖边区特区特委书记郭述申还宣布正式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部,许继慎任军长,徐向前任副军长,曹大骏任政治委员,熊受暄任政治部主任;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前敌委员会,曹大骏任书记,熊受暄任秘书长;从军到连均设立政治委员(政治上的权限大于军事指挥官);红军的重大行动由特委和红1军前敌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第一次苏区代表会议和红军代表会议,研究了建立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准备工作,并决定将各地红军分别组成军团,军团以下按三三制建立军、师、团、营、连、排单位为此,鄂豫皖边区特委根据中央这一决定,将红31师改编为红1军第1师,师长由徐向前兼任,政治委员戴克敏(后为李荣桂),参谋长刘英,下辖5个团,共800余人红32师主力改编为红1军第2师,师长周维炯,副师长肖方,政治委员王培吾,下辖4个团共600余人,第11大队改编为红1军军部教导队,其余部队与地方武装合编为独立旅,旅长廖业祺,全旅300余人。
红33师改编为红1军第3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