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各章 学习指导.doc
10页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学习指导] 1.“物质的量”(n)用于计量指定的微观基本单元或其特定组合的物理量,其单位名称为摩[尔],单位符号为 mol2. 摩尔质量(M) M = m/n3. 摩尔体积(V m)V m = V/n 4. 物质的量浓度(c B) cB = nB/V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6. 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p= Σp B ;p B = (nB/n)p7. 化学计量式和化学计量数 O = Σν BB ;ν BB8. 反应进度( ξ )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 ξ ,单位为mol随着反应的进行,任一化学反应各反应物及产物的改变量:Δn B = ν Bξ9. 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途径无关10. 热和功 体系和环境之间因温差而传递的热量称为热除热以外,其它各种形式被传递的能量称为功11. 热力学能(U)体系内部所含的总能量12. 能量守恒定律孤立体系中能量是不会自生自灭的,它可以变换形式,但总值不变13. 热力学第一定律 封闭体系热力学能的变化:ΔU = Q + WQ > 0, W > 0, ΔU > 0;Q 0, 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进行。
13.氧化还原反应限度可以用其化学平衡常数 Kθ来衡量K θ的计算公式为: 14.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的应用:(1) 计算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2) 发生歧化反应的判据: 电势图中, E θ(右) > E θ(左) (3) 解释元素的氧化还原特性第五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学习指导] 1. 原子和元素: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由一个原子核和若干个核外电子组成元素是具有一类单核粒子的总称2. 核素、同位素、同量素:具有确定原子数和中子数的单核粒子称为核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等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质量数相同而原子序数不同的元素称为同量素3.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4.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波函数是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表达式,其空间图像称“原子轨道”5. 概率密度与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称为概率密度(│ ψ │ 2),用小黑点代替其分布所得的空间图象称为电子云6. s.p.d 原子轨道的空间图象7. 量子数:描述原子中个电子状态的四个参数(主、副、磁、自旋量子数)8. 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原理:泡利不相容和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9. 鲍林近似能级图和核外电子填入轨道顺序:→ ns → (n-2)f →(n-1)d → np 10.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区、族),由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所决定。
11. 原子性质的周期性:共价半径:两个相同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核间距离的一半原子半径( r) 金属半径:金属单质晶体中,两个相邻元素原子间距离之半┌│┤│└范德华半径:单质分子晶体中,相邻分子距离最近的两个原子核间距之半第一电离能( I1):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为氧化数加一的气态阳离子所需的能量第一电自亲合能( EA1):基态的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氧化值-1 的气态阴离子所释放的能量电负性(χ):分子中元素原子吸到电子的能力 第六章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1.化学键: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2.共价键(1) 定义:原子间由于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化学键2) 特征: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3) 分类: 按极性分按原子轨道重叠部分的对称性分(4) 配位共价键:共用电子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形成的共价键3.价键理论要点(1) 两原子接近时,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的价电子可以配对成键;(2) 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重叠越多,所成共价键越稳定4.离子键:阳、阴离子间的静电引力无方向性、无饱和性5.s-p 杂化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见 表 6-4)6.运用 n=2 的同核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图推测一、二周期元素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存在并阐明其结构;预言分子的顺磁性与反磁性。
7.分子的极性与变形性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称极性分子分子极性大小以分子偶极矩( μ =q×d)大小来量度 μ =0 的则为非极性分子衡量分子变形性大小的标度为分子极化率( α )8.分子间力取向力--固有偶极之间的吸引力诱导力--固有偶极与诱导偶极之间的吸引力色散力--瞬时偶极之间的吸引力结构相似的同系列物质,分子间力越大,物质熔点、沸点越高,硬度越大溶质与溶剂分子间力越大,互溶度越大9.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 分子间形成氢键,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分子内形成氢键,熔、沸点降低2) 溶质与溶剂分子间形成氢键,互溶度越大3) 分子间有氢键的液体,一般粘度较大,分子易缔合 第七章 固体的结构与性质[学习指导] 1. 晶体的特征:有一定几何外形;有固定的熔点;各向异性2. 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特征及性质(见表 7-2)3. 三种典型的 A-B 型离子晶体类型:NaCl 型、CsCl 型、ZnS 型4. 晶格能(U)越大,该离子晶体越稳定5. 金属键: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间的结合力6. 应用能带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和阐明导体、半导体及绝缘体的特性7. 混合型晶体:层状、链状。
8. 实际晶体点缺陷类型:空穴、置换、间充9. 实际晶体的键型变异10. 离子的电子构型:2e、8e、(9~17e)、18e、(18+2)e 11. 离子极化(1) 离子极化力:阳离子的电荷越多、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强;不同电子构型离子的极化力 18e、(18+2)e、2e > (9~17e) > 8e2) 离子变形性:离子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电子构型相同:阴离子 > 阳离子离子电荷相同、半径相近:(18+2)e、18e、(9~17e) >> 8e 电场强度(E)一定,极化率( α )越大,变形性越大3) 离子极化作用越强,键的极性越弱,晶体向配位数减小的构型转变,物质的溶解度降低12. 固相反应的特点和重要影响因素(成核、扩散)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1. 配合物:由形成体与配体以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复杂化合物2. 形成体:在配合物中接受配体孤电子对的原子或离子3. 配体:在配合物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4. 配位原子和配位个体:配体中与形成体直接相连的原子称配位原子由形成体结合一定数目的配体所形成的结构单元称配位个体5. 配离子:带电荷的配位个体6. 配位数:在配位个体中与一个形成体成键的配位原子的总数称为该形成体的配位数。
7. 配合物价键理论要点:(1) 形成体的杂化轨道与配位原子的某个孤电子对轨道相互重叠,形成配位键2) 形成体仅以最外层轨道杂化成键的配键称外轨配键;若形成体还使用了次外层轨道成键的配键称内轨配键3) 形成体与配位数均相同的配合物,内轨型比外轨型的要稳定4) μ= 0 的物质具有反磁性;μ>0 的物质具有顺磁性5) μ= 8. 和 值越大,表示该配离子在水溶液中越稳定 9. 的应用:(1) 计算配合物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2) 判断配离子之间以及与沉淀间转化的可能性;(3) 计算由配离子组成电对的电极电势。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