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分布现状分析与调整策略研究.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79195146
  • 上传时间:2022-04-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8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分布现状分析与调研究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2020年,安徽省有中等职业学校298所,在校生79.11万人,校均在校生2655人开设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专 业点3 025个,涉及18个专业大类207个专业,其中2020年新增专业点80个,停招专业点289个一)专业点分布2020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点实现所有专业类别全覆盖专业点布局前四分别是加工制造大类(15.97%)、 信息技术大类(15.37%)、财经商贸大类(13.02%)、文化艺术大类(11.80%) o寿业点数占比拟低的分别是休闲保 健大类(0.96%)、石油化工大类(0.66%)、资源环境大类(0.63%)、能源与新能源大类(0.26%)、司法服务大类 (0.03%) o专业点布局行业集中度高二)区域分布2020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3 025个专业点分布于省域内16个地级市及广德市、宿松县覆盖专业点较多的 市为合肥市、阜阳市、芜湖市、宿州市、亳州市三)产业分布2020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3 025个专业点,覆盖第一产业共1个专业大类、24个专业、255个专业点;覆盖 第二产业共6个专业大类、75个专业、681个专业点;覆盖第三产业共11个专业大类、108个专业、2089个专业点。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分布特点(一)产业匹配安徽省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为8.2: 40.5: 51.32020年,安徽省中等职 业教育3 025个专业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覆盖的专业点占比分别为8.4%、22.5%和69.1%2020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点实现产业全覆盖,占比与安徽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在趋势上基 本匹配,第一产业结构匹配接近一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匹配仍有适当的布局调整空间二)专业就业情况直接就业学生中,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比分别为8.67%、34.90%、56.42%O 2020年,安徽省中等职 业学校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7.59%,比2019年降低0.71%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资源环境大类(100%)和石油化 工大类(100%),其次是休闲保健大类(99.89%),以下6个专业大类2020年就业率低于平均水平,分别为文化艺 术大类(97.37%)、体育与健身大类(94.55%)、能源与新能源大类(94.34%)、医药卫生大类(93.87%)、司法 服务大类(93.55%)、农林牧渔大类(93.12%)2020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平均对口就业率达79.64%,比2019年提高11.51%。

      对口就业率最高的专业 大类是教育大类(93.45%),其次是司法服务大类(89.92%),第三是医药卫生大类(89.14%) o以下8个专业大类 就业率低于平均就业率,分别为信息大类(78.66%)、农林牧渔大类(76.46%)、石油化工大类(75.88%)、体育与 健身大类(71.55%)、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66.8%)、资源环境大类(57.05%)、土木水利大类(54.2%)、能源 与新能源大类(50.63%) o统计显示,2020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平均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均保持较高水平,反映出安徽省各级政府在 党中央领导下实施一系列措施,保障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在第一、第二产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当年 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有所下降,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例有所提升,且就业人数比例与产业结构比例相匹配,尤其是直接就 业结果与产业结构基本相匹配体育与健身、能源与新能源、农林牧渔专业类的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均低于平均水平三)专业点重复度情况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点设置存在重复度截至2020年年底,专业点数量占具备招生资质学校总数40%以上 的专业有6个、20%以上的专业有15个、15%以上的专业有23个、10%以上的专业有30个。

      计算机应用等六大专业 存在较高重复度,其中计算机应用重复度为72.62%,专业结构有待优化四)专业点变化趋势分析第一,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实现了 18个专业类的全覆盖第二,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总数呈减少趋势,结构上呈优化调整趋势专业点总数由2016年的3328个递 减至2020年的3 025个其中,交通运输大类、旅游服务大类、文化艺术大类、体育与健身大类、教育大类5个专业 大类的专业点数呈递增趋势,其余13个专业大类的专业点数呈基本持平或保持适度递减趋势第三,专业点设置重复度较高的15个专业,近五年来其专业点数也呈调整趋势统计显示,电子商务、社会文化 艺术等5个专业的专业点数适当增长,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波动调整,其余9个专业呈递减趋势第四,专业点的变化趋势与安徽省三大产业变化趋势较一致但在结构上,第二、第三产业的专业点占比与产业 比例存在调整空间,第二产业的专业点占比相对产业比例较低,第三产业的专业点占比相对产业比例较高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调整策略(一)优化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布局协调开展根据安徽省政府2021年工作报告,安徽省产业结构已实现从第二产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的重要转变。

      根撼第一、 第二、第三产业相关数据,结合安徽省专业点产业分布、人才培养规模、就业结构等数据,应进一步宏观引领各市各校 按产业需求、存在的调整空间来统筹和加强专业点布局,与产业实现无缝对接,形成更高、更协调的匹配度在专业点布局上,保持第一产业现有专业点规模,高质量培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建设行动的高素质技术技 能人才;扩大第二产业专业点规模,支撑安徽省第二产业高质量开展和升级,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展的需要;适度 控制第三产业局部专业点覆盖较多的专业,打造能推动产业升级、能聚焦高水平服务业、能融入长三角服务体系、能推 动制造业主辅别离的高品质服务专业二)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围绕重点、支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办学安徽省积极贯彻新开展理念,实施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开展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数字经济,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 向更加专业化、高端价值链延伸,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安徽省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安徽新兴产业呈现两位 数增长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应围绕安徽省重点、支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评估 和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为契机,融入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三)寻求远景专业,对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根据安徽省“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将大力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推动 服务业高质量开展同时还提出,全面推进和分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数字江淮、打造交通强省、建设现代能源体 系、建设安徽水网和智慧水利为服务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按规划及远景目标寻求专业或专业点布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布局新 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专业;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 面,布局交通运输、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专业;在服务业高质量开展方面,加强幼儿保育、健康卫生、 学前教育等专业建设四)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打造服务、新兴、升级产业的专业根据安徽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行动计划,安徽省将积极承接沿海兴旺地区产业转移,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大 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开展、服务业得到高质量开展,积极布局未来产业,高质量推进“一圈五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开展为服务长三角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布局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等专业,为服务携手打造世界级 新兴产业集群,布局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专业,为服务区域优势产业协作、培育有影 响力的产业集群,布局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等专业,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 中携手打造未来产业开展高地,重点布局现代医疗医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专业,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中现代服务业同 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的深度融合,布局金融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专业。

      五)区域开展对接产业转移,协调开展建设美好安徽目前,安徽省已形成皖江城市带、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 特色产业区,每个功能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产业开展需求与特色布局专业点如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重点加强资源环境、能源与新能源、土木水利、加工制造、石油化工、信息技术、医药卫生、教育等专业布局;在皖北承 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重点布局文化旅游、大健康、医药、现代农业与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专业并形成特色;在皖西大别山革命 老区,做强现代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医药、大健康与健康医疗、养生养老等方面的专业;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做 强休闲保健、旅游服务、文化艺术、体育与保健、医药卫生、教育、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的专业专业布局是学校内涵式开展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要认真分析产业需求、技术更新、区域经济开展的未来趋势, 超前部署,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开展需要,实现专业布局与产业开展、企业需求相匹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