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采桑子》晏殊词作鉴赏.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05426424
  • 上传时间:2023-04-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8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采桑子》晏殊词作鉴赏 ?采桑子》是宋代词人晏殊的词作此词以情感波折细腻见长,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一般构思有别下面一起跟着小编学习一下吧!【作品介绍】?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是宋代词人晏殊的词作此词以情感波折细腻见长,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一般构思有别时间〞句与“离亭〞匈,将时间空间交织在一起,于是,“长恨〞便通过小小“泪滴〞形象地折射出来短短四句胜过万语千言下片只用“西风〞、“淡月〞便勾划出秋夜的凄清在此无可奈何之际,离妇的渺茫希望只能寄托给迷蒙的梦境然而一声雁唳,却又将她从梦中唤醒,无情的现实更增添雁归而人未归的失落与惆怅尽管如此,凄凉落寞之中仍暗暗透出一种乐观的希望温润秀洁,境象高远,颇能引发读者的遐想原文】采桑子时光只解1催人老,不信2多情,长恨离亭3,泪滴春衫4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5月胧明6,好梦频7惊,何处高楼雁一声8?【注释】1、只解:只知道2、不信:不理解3、离亭:古代人在长事短亭间送别.因此称这些亭子为离亭亭:建在路上供行人休歇的长亭4、春衫:春天所穿的衣服此处指年少时穿的衣服,唐代张籍?白纻歌》:“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5、淡:惨淡清冷6、胧〔lóng〕明:含糊不清,此指月光不明。

      胧,朦朦胧胧7、频:多次8、高楼雁一声:化用自唐代韩偓?生查子》:“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白话译文】时光只知道每时每刻催人变老,却并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你看那长亭送别时,伤心的泪水滴到衣衫上,连喝醉酒也不能使自己忘却烦恼昨天夜里,梧桐树的叶子在西风中急促地响着,月色朦胧而惨淡,我的美梦不断地被惊醒,不知何处的高楼上传来大雁凄厉的叫声创作背景】作者由于离别后音信难得,由此产生离别之思于此同时,作者又把离别与时光无情、年华渐老联系起来,形成了双重的无奈和感伤此词就是在作者这两种感情的影响下写出的赏析】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之作短短四十四个字,写出人生一种深沉的感叹音节嘹亮,情感郁勃,如同天际的雁唳虽然是那样短促的数声,却悲凉凄紧,回旋回荡,使人心情无法立刻平息下来不过它虽然使人沉思,惹起人们一缕闲愁,却不会使人们觉得透不过气它那强力震撼的幅度,恰好维持在情感能容纳的宽度之内,因而人的感动是在情感的振幅之内回荡它引起深深的赞叹,使读者浮起对人生的许多联想,正如一杯真正醇美的酒产生的魅力时光只解催人老〞这是每一个珍惜时光的人同样都有的感受看似平常,细想起来,所谓“时光〞,到底是怎么回事,它除了每时每刻催人老去,还有别的什么意义,词人一入手就端出“时光〞这个问题逼到人们眼前,逼着人们不能不点头成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实。

      这样就先把读者的感情有力地调动起来了不信多情,长恨离亭〞人,是宇宙间富有感情的生物,照理,在亲人之问,不应该永远彼此分开,永远在离别之中过日子吧可是,尽管不相信事情会如此不妙,事实却又正是如此再想想吧,人一天天的老下去,又一天天的隔别着如今,不相信的不由不相信了这又怎能不使人为之慨叹不已泪滴春衫酒易醒〞因为感时光之易逝,怅亲爱的别离,无可开解,只有拿酒来暂时麻木一下自己;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不能使自己暂时忘却烦恼以上几句,三层抒发,一层比一层迫紧惊心于时光易逝,这是一想不到有情人长期隔别,这是二企图忘却而又不能忘却,这是三三层意思,层层相扣,层层拉紧,把读者投入强烈的心情震荡之中于是,在下片,词人进一步给以更具体、更浓密的形象,使读者的心灵震荡到达最高的频率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已经是“泪滴春衫酒易醒〞,突然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好梦频惊〞这好梦,是离人的重逢,是生活的欢乐,是美好事物的幻现,然而每当希望它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忽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刚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

      这里,“好梦频惊〞四字恰似点睛之笔,它一手拉着上面,一手牵起下面,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沛感受其中的惨重的分量何处高楼雁一声〞杂乱的音响、色彩,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在凌乱 交织之中,忽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音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寂静,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高峰了这一声代表什么,是感觉深秋已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不论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惘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但总的说来,此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词人不会让自己沉溺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他在沉思默想,觉悟到要把握住自己的感情,进而更透彻地去理解人生和世界像此词结句,用意是何等超脱高远,它把感情升华到一个更加明净的境界名家评论赵尊岳?〈珠玉词〉选评》:此词独惊秋梦,寄慨遥深,然用笔灵活,肆应发展,极其能事,其于梦中所接,那么述离亭;于梦后所闻,那么迷雁声,前后均以梦为枢纽,而梦之所以醒者,那么由于梦中之泪滴春衫,层次可谓清楚,说理可谓详尽然信笔直书,毫不见诘曲钩勒之迹,此即所谓浑成矣梦酒而醒,醒而闻雁,此瞬息间事,感那么有之,又何有于时光之催人耶?作者心细于发,笔妙如云,只轻轻于梦中用“春衫〞二字,以见所梦者,为春日事,而今梦醒,那么为秋雨梧桐,相去已两季节,乃匆匆现于一梦,瞬息之中,是岂非时光之催人乎?借梦中之春,与梦醒之秋,表明时光之催人,是真敏于构思属事,较之明说者,远胜百倍。

      最后以何处雁声作结,事外远致,别具遥思,是善于言情者点出“高楼〞二字,境界既高,情更凄厉,柳耆卿“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盖即由此化出晏虽只作小令,然所以开词法者,固已多矣薛砺假设?宋词通论》:此词虽在凄伤中,却无丝毫怨毒的意思,此即其抒情的温厚处这种作风,欧阳修、秦观及晏几道,都很受他的影响作者介绍】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着于文坛,尤擅小令,格调含蓄宛丽,有?珠玉词》亦工诗善文,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富丽见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