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辙《君术策五》阅读习题及答案.doc
4页苏辙《君术策五》阅读习题及答案 (宋)苏辙 臣闻事有假设缓而其变甚急者,天下之势是也天下之人,幼而习之,长而成之,相咻而成风,相比而成俗,纵横颠倒,纷纷而不知以自定当此之时,其上之人刑之那么惧,驱之那么听,其势假设无能为者然及其为变,常至于破坏而不可御故夫天子者,观天下之势而制其所向,以定其所归者也 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那么其势无所不至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抵曲那么激,激而无所泄,那么咆勃溃乱,荡然而四出,坏堤防、包陵谷,汗漫而无所制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导之,那么其势不至于激怒坌涌而不可收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泄之,那么其势不至于破决荡溢而不可止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缺乏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观其激作相蹙,溃乱未发之际,而以为不至于大惧,不能徐泄其怒,是以遂至横流于中原而不可卒治 昔者天下既安,其人皆欲安坐而守之,循循以为敦厚,默默以为忠信忠臣义士之义愤闷而不得发,豪俊之士不忍其郁郁之心,起而振之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今之君子累累而从事于此矣然天下犹有所不从,其余风故俗犹众而未去,相与抗拒,而胜负之数未有所定,邪正相搏,曲直相犯,二者溃溃而不知其所终极,盖天下之势已小激矣。
而上之人不从而遂决其壅,臣恐天下之贤人,不胜其忿而自决之也夫惟天子之尊,有所欲为,而天下从之今不为决之于上,而听其自决,那么天下之不同者,将悻然而不服而天下之豪俊,亦将奋踊不顾而决之,发而不中,故大者伤,小者死,横溃而不可救譬如东汉之士,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慷慨议论,本以矫拂世俗之弊,而当时之君,不为分别天下之邪正以快其气,而使天下之士发愤以自决之,而天下遂以大乱由此观之,那么夫英雄之士,不可以不少遂其意也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那么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波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苟其潴畜浑乱,壅闭而不决,那么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故夫天下亦不可不为少决,以顺适其意也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 16.对以下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相比而成俗 比:勾结 B.坏堤防、包陵谷 包:淹没 C.观其激作相蹙 蹙:通“蹴”,踩、踏 D.曲直相犯 犯 :冲突 17.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臣闻事有假设缓而其变甚急者 耳得之而为声 B.因其所入而导之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 定乎内外之分 D.本以矫拂世俗之弊 夜那么以兵围所寓舍 1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作者认为,自然形成的群体虽然松散,似乎不能有所作为,但一旦作乱那么势不可挡,因此为人君者要善于把握天下的大势。
B.作者认为,当水流安然流淌时,就要敏锐地觉察是否有阻碍水势畅通的暗礁山石,做到防微杜渐 C.作者认为,水流不畅时要着手去除障碍,那么社会上士气郁积时就得严厉打击压制,不得顺其开展 D.文章以水为喻,说理详细而形象;文章本身也文情充畅,浩荡流转,如长江大河,一气贯注,气势逼人 19.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3分)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那么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波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那么其势无所不至3分) ▲ (2)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4分) ▲ 16.A(比,接近,随从) 17.D(均为介词,用;A.转折关系连词/承接关系连词;B.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与“为”照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C.这,代词/的,助词) 18.C(应为“适当地顺从他们的意愿,更不能打击、压制正义的呼声”) 19.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那么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波/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 20.(1)天下的人民,如果让他们宽弛而放纵,拱手不管,任其为所欲为,那么他们势必会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驰”1分,“视其所为”1分,其他1分) (2)而世上那些喜好勇敢轻于进取、气盛而不容易被震慑的士大夫都乐于跟从他们群起而唱和,正直敢言忤逆世俗而在所不顾,刚直而行触犯圣上而毫不忌讳慑”1分,“和”1分,“忤”1分,其他1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