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提升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2417373
  • 上传时间:2018-06-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提升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提升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意味着,高中语文学科具有深厚的人文魅力,它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可以在诗歌中感悟诗人对命运、对灵魂的探讨或告白,在散文中领会语言中所浸润的作者丰富的情感,也可以在戏剧中体验世界真善美的存在,在小说中感受那些逝去现实的残酷与美好他们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从而获得了心灵的滋养,激发起了青春的激情可以说,人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是语文学科独特的魅力那么,什么是人文性呢?一般地讲,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人类生命的延续,是人类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反映我们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呢?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知道,语文学习不是信息从外到内单向的输入,而是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碰撞融合它需要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而不能只是满足于记忆。

      学生要不断地将新接受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从而将二者有机融合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动起来,促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起来,让学生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想的光芒课堂上教师只应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而且这种引导是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引导,而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如在《项链》中,玛蒂尔德在资本主义世界观的腐蚀下,因贪图享乐而经受了多年的痛楚,但她就没有可爱之处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情景剧表演,在形象生动的表演中让学生分析讨论,进而明白,玛蒂尔德是如此的可爱,她勇敢地承认过错,她在厄境之下没有气馁,而是发奋图强,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这又是何等高尚!倘若我们仍然沿袭过去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带偏见的理解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必会千篇一律地用政治眼光来看待这个不幸的女人如此,他们又怎会从这一篇课文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教学模式上应有所变化、有所探索在变化中方能创新,在探索中方能发展,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二、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要形成自己的能力,必须经由他们的主体活动,通过运用,才能获得从认知到领悟的进步。

      从人类本身来讲,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从认知到模仿到领悟的过程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它必须依靠具体的生活实践来实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直接从外界输入到学习者头脑之中这种理论将知识的习得归结为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且十分强调知识是学习者自我主观建构而成的由此可见,学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随时随地把握学习语文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指导,多作鼓励,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益处,从而使其终身受益比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学生可能对其中引用的古诗文不太了解,诸如“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或是“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之类的,其实只需取一荔枝进行比对便可又如学生要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尽可在生活中进行模仿辩论演讲再如写作时,学生往往喜欢“复古”,让写“水的灵动”,许多人便立即联想到屈原自尽的汨罗江、项羽自尽的乌江,如果教师能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江河湖泊,哪怕是自来水,那么作文情感的真实性便油然而生,人文情怀也就会大大增强由此可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性。

      三、重视对作品的赏析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如一面镜子,它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体现了社会的良知好书美文能启迪智慧,更能滋补精神学生多看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语文教学应当是学生精神遨游的绝妙空间,它能使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精神灵魂的洗涤,它能使学生纯洁的品质和墨韵书香融而为一如果我们机械地用传统的理念对待语文教学,比如对作品作过多的分析、下过多的定论,那么,即便是再美的作品,学之也味同嚼蜡只有细细品味,品味之后,学生才能真正接受到美文的熏陶,才能受到应有的人文教育我们在学习李煜的词时,如果不细加品味,往往会误认为其中的情感是作者的无病呻吟,而不易感受其内心的亡国之痛;学习《愚溪诗序》时,学生起先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细品之后方知,客观景物被柳宗元冠以“愚”名,其实是表达了作者的愤激之情;学习《荷塘月色》时,学生在欣赏荷塘美景的同时,可以品味“另一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情景反差,从而感悟作者那追求灵魂清净的境界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文性,应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入手,强化教学的双边活动只有注重加强了人文性,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