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版物理必修1学考必备知识点珍藏版.doc
8页高中物理必修一学考必备知识点〔珍藏版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1、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它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2、参考系: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通常取大地为参考系3、时刻和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第n秒内"时间都是1秒,"前n秒"时间是n秒,4、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5、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6、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比如:位移、速度、力、加速度等标量:有大小没有方向,直接求代数和比如:路程,速率,质量,密度,时间,时刻7、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单位:米/秒〔m/s,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8、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所需时间的比值:公式:a=,单位:m/s2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的变化量方向相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1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3速度与位移式〔4平均速度公式2、几个常用的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x=x2-x1=x3-x2=……=xn-xn-1=aT2〔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运动的图线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一时间图像
5、自由落体运动规律①速度公式 ②位移公式:③速度—位移公式:④到地面所需时间:6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小于6V,一般是4V~6V,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即一秒打50个点使用时注意:先穿纸带后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步骤 :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上2.将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3.接通电源,用手水平的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了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4.从能看清的某个点数起,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如果共有N个点,那么点子的间隔数为〔N-1个,纸带的运动时间:t=0.02×〔N-1s.5.用刻度尺测量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大小6利用公式计算出纸带的平均速度第三章 相互作用1、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力是矢量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2.重力〔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由G=mg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9.8m/s2〔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与水平面垂直〔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3、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2条件:①接触;②弹性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3弹力的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如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压力和支持力方向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而指向被压和被支持的物体〔4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4、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3>摩擦力的大小:①滑动摩擦力:FN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 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0
然后再求解8、规律:1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a.、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b.、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向2>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9、受力分析:<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2>一重力,二弹力,三摩擦力,四其他力;<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第四章、牛顿运动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4、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长度米m质量〔重量千克〔公斤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5、关于超重和失重:1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匀速或静止a=0 F=mg2> 超重: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a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超重 - mg=ma 失重 mg -=ma3> 失重: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a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4>完全失重:如果物体的a=g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为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