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ppt
23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一、班杜拉的生平,艾伯特班杜拉1925出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像斯金纳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他就学的中学仅有20个学生1949年,他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51年在美国衣阿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在衣阿华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尽管接受的是临床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但由于受赫尔的学生斯彭斯的影响,对实验模式的有效性印象颇深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后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斯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多拉德和西尔的影响,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中1969华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任心理学系系主任1.学术生涯,:出生在加拿大,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哲学博士学位,2.,教学生涯: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3.,特殊荣誉:美过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加,利福尼亚心理学會杰出科学成就奖;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二、班杜拉的贡献,由于班杜拉的奠基性研究,导致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了较高的声望他在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3年获加利福尼亚心理学会杰出科学成就奖;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三、班杜拉的著作,班杜拉一生论著甚丰,其主要代表著作有:青少年的攻击(Adolescent Aggression)(1959);社会学习与个性发展(Social Learning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1963,这是与他的第一位博士生RHWalters合著的),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1971,1977);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的认知理论(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1986)一)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核心:观察学习,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以形成态度和行为方式儿童的大部分学习都是通过观察、模仿,进行学习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生成过程、动机过程,观察学习的功能:,替代获得功能、替代强化功能,(,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1.,要以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宝宝玩偶实验,2.,楷模及楷模作用,(modeling),:透过观察而习得行为,攻击性行为,概念,:攻击是伤害某个想逃避此种伤害的个体,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
类型,:,一):依据意图或目的分类,仇视行攻击和工具性攻击,二):依据行为的性质和方式分类,直接的和间接的攻击、敌意性和工具性的攻击,幼儿攻击行为的特点,一、散乱的、无目的的发脾气行为在幼儿期 会消失,而且通常在4岁后就很难见了二、三岁以上的儿童对攻击和有挫折引,起的攻击行为明显增加三、攻击行为的引发者有很大得变化四、攻击的形式和原因也在发生变化,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一、导致攻击行为的直接外因,挫折、挑衅、诱因,二、影响攻击行为的背景因素,家庭冲突和暴力、暴力性的大众传媒和游戏,攻击行为的预防和控制,一、惩罚,二、宣泄,三、认知干预,四、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五、利用积极感情,六、创造良好环境,班杜拉认为,攻击性的社会化,也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如当儿童用合乎社会的方法表现攻击性时(如球赛或打猎),父母和其他成人就奖励儿童;当他们用社会不容许的方法来表现攻击性时(如打幼小儿童),则惩罚他们所以儿童在观察攻击的模式时,就会注意什么时候的攻击性被强化,而对于被强化的模式便照样模仿三),行为相互联系的机制:,1、,替代过程,:观察他人行为,受到強化还是惩罚,不必自己直接作出反应,体验 結果2、认,知过程,:将行为透过符号,转换,成內在模式,成为未來行动的指南。
3、,自我調節過程,:根据自己的內准則和对自己行动所作的自我评价來调节反应四)观察学习与,模仿,1.观察学习四阶段,榜樣行為表現,注意階段,保留階段,再生階段,動機階段,經模仿學得行為,2.观察学习,中相继的步骤,榜样,表現,出來的行为,学习,者,注意榜样,习,者將行为编码并保留学,习得符号编码,观察,者表现此行为的动机,学习,者从事这种行为的能力,行为,表現,学习,者的认知历程,学习者的认知历程,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班杜拉在对行为习得过程的叙述中提出了人类的观察学习模式,并且,班杜拉在论述观察学习过程中反应信息的传递时指出:不同的示范形式具有不同的效果,用言语难以传递图像及实际行动所具有的同等量的信息,而且图像和实际行为的示范形式在引起注意方面也比言语描述更为有力2、,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为教育中的示范教学、观摩教学以及教学演示等行为提供理论依据观察学习是人们行为习得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观察学习中,范者对学习者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示范不仅仅影响人们的行为反应,在不同类型的示范影响下,人们通过观察学习,可以学到许多东西3,、在说明强化在观察学习中的作用时班杜拉指出,与其等待对榜样的模仿出现后才给予奖赏,如事先让观察者预测选择榜样的行为会带来益处,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观察学习。
这就要求教育者对学生的思想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对积极、正确的榜样的观察模仿学习行为会给他们带来益处即增加学生对观察学习良好行为的自我强化,以促进他们良好行为模式的形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一)理论的积极意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他突破了旧的理论框架,把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加以融合,以信息加工和强化相结合的观点阐述了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并把社会因素引人到研究中他所建立的社会学习理论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第一,班杜拉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认知的术语阐述了观察学习的过程和作用,提出了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元交互、自我效能等概念,改变了传统行为主义重刺激一反应,轻中枢过程的倾向,使解释人的行为的参照点发生了重要的转变第二,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把学习心理学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观察学习、间接经验、自我调节等概念,对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班杜拉的实验结果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而得出的,这就避免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把由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推广到人当中的错误倾向,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理论的局限与不足,当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和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缺乏内在统一的理论框架该理论的各个部分较分散,如何将彼此关联起来,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的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儿童为研究对象建立起来的,但他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发展阶段会对观察学习产生影响第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虽然可以解释间接经验的获得,但对于比较复杂的程序性知识,以及陈述性知识和理性思维的形成缺乏说服力第四,班杜拉虽然强调了人的认知能力对行为的影响,但对人的内在动机、内心冲突、建构方式等因素没做研究,这表明其理论本身仍然有较大的局限性谢谢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