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梁启超:报告夫人,我爱上了一个姑娘.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40054505
  • 上传时间:2023-06-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梁启超:报告夫人,我爱上了一个姑娘原编按: 1900 年,时年 28 岁的梁启超来到美国檀 香山,办理保皇事宜,并受到多方演讲和宴会的邀请,风头 正劲在多场演说中担任翻译的是一名年仅 20 岁的华侨女 子何蕙珍何蕙珍精通外语,是保皇会成员之女,年仅 16 岁时就开始担任当地学校的教师, 梁启超称赞她“学问、 见识 皆甚好,喜谈国事,有丈夫气”在连日交往中,何蕙珍折服 于梁启超的风度和学识,并辗转通过梁的朋友向梁启超表达 了爱慕之心,但梁启超毕生反对女人缠足和男人纳妾,还成 立了“不缠足会”、“一夫一妻世界会”,因此婉拒了何蕙珍的爱 意不过面对一个对自己怀有如此热爱的年轻姑娘,梁启超 岂能无动于衷呢?只好提笔给远在日本的发妻李蕙仙写信, 详细地向妻子讲述了对何蕙珍的感情,是如何“由敬爱之心, 生出爱恋之念” 而梁启超的原配妻子李蕙仙,是 1889 年他参加广东乡试时主考官李端棻的堂妹,比启超大 4 岁 1891 年,梁李二人完婚李蕙仙不仅照料梁启超的生活, 还极大助益了梁启超的事业戊戌变法”初期,梁启超已名 动京城,光绪帝久闻其名,但在召见他时,因梁启超不谙官 话,彼此难以交流,光绪帝大为扫兴,只是赏他六品衔。

      这 使得梁启超痛下决心学官话李蕙仙自幼长在京城,官话自 是流利她到日本后, 梁启超请夫人教自己学习官话 不久,梁启超的官话便极为流畅,在社交场合就得心应手了这一 点,梁启超在家书中也有提及致李蕙仙 [ 1900 年 5月 20 日] 本埠自西五月初一日,始弛疫禁,余即遍游 各小埠演说现已往者两埠,未往者尚三埠檀山乃八岛布 列于太平洋中,欲往小埠,必乘轮船,航海而往,非一月不 能毕事,大约西六月杪始能他行也 来檀不觉半年矣, 可笑 女郎何蕙珍者,此间一商人之女也其父为保皇会会友蕙 珍年二十,通西文,尤善操西语,全檀埠男子无能及之者, 学问、见识皆甚好,喜谈国事,有丈夫气年十六即为学校 教师,今四年矣一夕其父请余宴于家中,座有西国缙绅名 士及妇女十数人,请余演说,而蕙珍为翻译明晨各西报即 遍登余演说之语,颂余之名论,且兼赞蕙珍之才焉余初见 蕙珍,见其粗头乱服如村姑,心忽略之;及其入座传语,乃 大惊,其目光炯炯,绝一好女子也及临行,与余握手,檀 俗华人行西例,相见以握手为礼,男女皆然而言曰:“我万 分敬爱梁先生,虽然,可惜仅敬爱而已,今生或不能相遇, 愿期诸来生,但得先生赐以小像, 即遂心愿。

      ”余是时唯唯而 已,不知所对又初时有一西报为领事所嘱,诬谤余特甚, 有人屡作西文报纸与之驳难,而不著其名,余遍询同志,皆 不知及是夕,蕙珍携其原稿示我,乃知皆蕙珍所作也余 益感服之虽近年以来,风云气多,儿女情少,然见其事, 闻其言,觉得心中时时刻刻有此人,不知何故也越数日,使赠一小像去,渠报以两扇余遂航海往游附属各小埠,半 月始返既返,有友人来谓余曰:“先生将游美洲,而不能西 语,殊为不便,亦欲携一翻译同往乎”?余曰:“欲之,然难 得妥当人友人笑而言曰:“先生若志欲学西语,何不娶一 西妇晓华语者,一面学西文,一面当翻译,岂不甚妙?”余曰: “君戏我,安有不相识之西人闺秀而肯与余结婚?且余有妇, 君岂未知之乎?”友人曰:“某何人,敢与先生作戏言?先生 所言,某悉知之,某今但问先生,譬如有此闺秀,先生何以 待之?”余熟思片时,乃大悟,遂谓友人曰:“君所言之人, 吾知之,吾甚敬爱之,且特别思之虽然,我尝与同志创立 一夫一妻世界会,今义不可背,且余今日万里亡人,头颅声 价,至值十万,以一身往来险地,随时可死,今有一荆妻, 尚且会少离多,不能厮守,何可更累人家好女子况余今日 为国事奔走天下,一言一动,皆为万里人所观瞻,今有此事, 旁人岂能谅我?请君为我谢彼女郎,我必以彼敬爱之心敬爱 彼,时时不忘,如是而已。

      友人未对余忽又有所感触,乃 又谓之曰:“吾欲替此人执柯可乎?”盖余忽念及孺博也友 人遽曰:“先生既知彼人,余亦不必吞吐其词, 彼人目中岂有 一男子足当其一盼?彼于数年前已誓不嫁矣,请先生勿再他 言 今日距友人来言时五日也 又有一西人请余赴宴,又请蕙珍为翻译,其西人即前日在蕙珍家同宴者 乃蕙珍之师也余于席上与蕙珍畅谈良久, 余不敢道及此事,彼亦不言,却毫无爱恋抑郁之态但言中国女学不兴为第一 病源,并言当如何整顿小学校之法以教练儿童,又言欲造切 音新字,自称欲以此两事自任而已又劝余入耶稣教,盖彼 乃教中人也其言滔滔汩汩,长篇大段,使几穷于应答余 观其神色,殆自忘为女子也,我亦几忘其为女人也余此次 相会,以妹呼之,余曰:“余今有一女儿,若他日有机缘,当 使之为贤妹女弟子彼亦诺之不辞彼又谓余曰:“闻尊夫 人为上海女学堂提调,想才学亦如先生,不知我蕙珍今生有 一相见之缘否?先生有家书, 请为我问好余但称惭愧而已 临别,伊又谓余曰:“我数年来,以不解华文为大憾事,时时 欲得一通人为师以教我,今既无可望,虽然,现时为小学校 教习,非我之志也我将积数年来束脩所入,特往美洲就学 于大学堂,学成归国办事先生他日维新成功后,莫忘我, 但有创办女学堂之事,以一电召我,我必来,我之心惟有先 生。

      云云遂握手珍重为别 余归寓后,愈益思念蕙珍,由敬重之心,生出爱恋之念来,几于不能自持明知待人家 闺秀,不应起如是念头,然不能制也酒阑人散,终夕不能 寐,心头小鹿,忽上忽落,自顾生平二十八年,未有如此可 笑之事者今已五更矣,起提笔详记其事,以告我所爱之蕙 仙,不知蕙仙闻此将笑我乎?抑恼我乎?吾意蕙仙不笑我, 不恼我,亦将以我敬爱蕙珍之心而敬爱之也我因蕙仙得谙 习官话,遂以驰骋于全国;若更因蕙珍得谙习英语,将来驰 骋于地球,岂非绝好之事?而无如揆之天理,酌之人情,按 之地位,皆万万有所不可也我只得怜蕙珍而已然吾观蕙 珍磊磊落落,无一点私情,我知彼之心地,必甚洁净安泰, 必不如我之可笑可恼故我亦不怜之,惟有敬爱之而已蕙 珍赠我两扇,言其手自织者,物虽微而情可感,余已用之数 日,不欲浪用之今以寄归,请卿为我什袭藏之卿亦视为 新得一妹子之纪念物,何如?梁启超坦然面对自己的感情,居然在家书中将与何蕙珍的一段情和盘托出,那夫人李蕙仙是怎么回复梁启超的呢? 据记载,李读罢后回信说:“你不是女子,大可不必从一而终, 如果真的喜欢何蕙珍,我准备禀告父亲大人为你做主,成全 你们;如真的像你来信中所说的,就把它放在一边,不要挂 在心上,保重身体要紧。

      收到这封信的梁启超大吃一惊,急忙回信称此事不必禀告父亲,自己身负重任,众人瞩目,万万没有纳妾之心, 就别让自己因此事挨骂啦!并解释说,自从来到国外,自己 不会外语,身边又没有好的翻译,导致每次跟洋人接触都不 顺利,自己对何蕙珍的夸赞也是看重她的语言能力至于妻 子所说男子不必从一而终的说法, 梁启超回复说:“吾辈向来倡男女平权之论,不应作此语与卿相居十年,分携之日, 十居八九,彼此一样,我可以对卿无愧看到这里,小编十 分感动,不禁开始感慨梁启超真的是个好丈夫 可万万没想到,梁启超接下来以小字为注, 写了这么两句:“稍愧者在京一次,在东一次耳 这 当然,不得不说,梁启超的家书还是很体贴的,他说自己漂洋过海 到处奔走,跟大禹似的几次过家门不入,如果在海外再携一 美眷,双宿双飞地巡游各国,想来夫人就是再贤惠心中也会 有芥蒂的,自己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夫人你看我在国外这么 忙,还坚持偷闲给你写家书,你就放心吧,我对人家真的就 是“发乎情,止乎礼而已” 接下来请大家各自感受一下 梁启超先生的解释 ~致李蕙仙 [1900 年 6 月 30 日]蕙仙鉴: 得六月十二日复书,为之大惊,此事亦可以禀堂 上?卿必累我挨骂矣; 即不挨骂, 亦累老人生气。

      若未寄禀, 请以后勿再提及可也前信所言不过感彼诚心,余情缱绻, 故为卿絮述,以一吐其胸中之结耳以理以势论之,岂能有 此妄想?我之此身,为众人所仰望,一举一动,报章登之, 街巷传之,今日所为何来?君父在忧危,家园在患难,今为 公事游历,而无端牵涉儿女之事,天下之人岂能谅我?我虽 不自顾,岂能不顾新党全邦之声名耶?吾既已一言决绝,且 以妹视之我因无违背公理,侵犯女权之理若如蕙珍者, 岂可屈以妾媵?但度其本意,无论如何席位,皆愿就也惟 任公何人,肯辱被此不可多得之人才耶?他日若有所成,复 归故乡, 必迎之家中, 择才子相当者为之执柯, 设一女学校, 使之尽其所长,是即所以报此人也至于他事,则此心作沾泥絮也久矣 吾于一月来,述历附近各小埠,日在舟车 鞍马上,乡人接待之隆,真使人万万不敢当然每日接客办 事,无一刻之暇,劳顿亦极矣卿来信所嘱,谓此事若作罢 论,请即放过一边,勿常常记念,以保养身子云云此却是 卿过虑之处曾记昔与卿偶谈及,卿问别后相思否?我答以 非不欲相思,但可惜无此暇日耳于卿且然,何况蕙珍?在 昔且然,何况今日?惟每接见西人,翻译者或不能达意,则 深自愤恨,辄忆此人不置耳近亦月余不见此人,因前事颇 为外人所传闻,有一问者,我必力言并无其影响,盖恐一播 扬,使蕙珍难为情也。

      因此之故,更避嫌疑,不敢与相见 今将行矣,欲再图一席叙话,不知能否也 拳匪陷京、 津,各国干涉,亡国在即,吾党在南,不识能乘时否?嗟夫 嗟夫!吾独何人,尚喁喁作儿女语耶? 再者,卿来书所论,君非女子,不能说从一而终云云,此实无理吾辈向 来倡男女平权之论, 不应作此语 与卿相居十年, 分携之日, 十居八九,彼此一样,我可以对卿无愧稍愧者在京一次, 在东一次耳虽自今以后,学大禹之八年在外,三过 其门而不入,卿亦必能谅我若有新人双双偕游各国,恐卿 虽贤达,亦不能无小芥蒂也一笑 !吾虽忙杀,然知卿闲杀闷 杀,故于极忙之中,常不惜偷半多之闲,写数纸与卿对语, 任公血性男子,岂真太上忘情者哉?其于蕙珍,亦发乎情, 止乎礼义而已节选自汤志钧、汤仁泽编著《梁启超家书南长街54 号梁氏函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转载请联系授权 新书内容简介: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维新派领袖,著名学者, 更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人人成才,又各 有所长,被誉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俊秀”本书包括“梁 启超家书”及近年公布的“南长街 54 号梁氏档案”中的函札部 分,是梁启超先生写给夫人李蕙仙、弟弟梁启勋等人,更多 的是写给孩子们的书信合集。

      这些函札, 讲述了真实的历史, 展现了“家事、党事、国事无不人令人气尽”的风云变幻的时 局,也体现了梁氏独特的教育理念,再现了一个鲜活丰满的 梁启超其中许多函札是首次整理出版,为研究梁启超等历 史人物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也有很好的 史料价值责编:卜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