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有关宜兴的一些习俗.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0861740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有关宜兴的一些习俗有关宜兴的一些习俗一、饮食 宜兴历来以大米为主粮,一日三餐,二粥一饭,有时吃菜粥、菜饭,以面食调剂口味,夏收后面食较多农村夏季午后晚饭前增加一顿称“吃点心“,忙时上午加餐称“上昼餐“或“腰餐“解放前,贫苦农民食不果腹,惟新谷登场吃个“稻场饱“,冬闲一日二餐解放后,除 1959--1961 年外,皆得温饱1979 年以来,农村生活逐渐好转,饮食由吃饱转向吃好,并讲究营养 [平时菜肴]冬春以大白菜、芹菜、大蒜、塌菜、油菜、韭菜、毛笋、莴苣、长白萝卜等为主,夏秋以长豆、扁豆、刀豆、毛豆、番茄、茄子、菜椒、小青菜、菠菜、蒿菜、冬瓜、丝瓜等为主,以葱姜、芫荽调味;夏天发苋菜、蚕豆子、蒜苗为时鲜荤菜以猪肉为主,以鸡、鸭、鹅、蛋品及牛羊肉为辅水产以毛蟹、银鱼、白虾为秋令时鲜,山区以雁来蕈为时鲜,山区渎边有野鸡、野兔、野山羊、黄雀、野鸭等野味,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取其当地特产待客,部分成为酒佳品 城乡习惯食用长年老菜,春季腌制芥菜,秋冬用大缸腌制白菜、雪里蕻,用瓮头腌制萝卜干、风菜 [民间酒宴]一般用于婚丧喜庆,其中丧事稍简民国期间,除富商士绅外,酒一般在家中办理解放后,逐渐请厨师掌勺,一般以猪肉为主,开为四拼盘,后上头菜,讲究称“软底子海参“,再上各种热炒,中间必须有整鸡、甜饭、红烧鱼上后,准备干杯吃饭。

      菜肴丰盛与否,视主人经济而定近年来,讲排场,摆阔绰,互相攀比,拼盘数量增多,富裕之家,改变以肉类为主的旧习,增加水产品比重酒桌子摆法,须将桌缝与门向垂直,一般将桌子摆成“品字开“、“梅花形“,座次严格按尊长亲疏而定,首必让给娘舅,方桌每桌 8 人,以面对大门的左手为首,圆桌每桌 10 人,以面对大门为首近年改圆桌不分大小,也不必谦让 二、服饰 宜兴四季明显,民间服饰分春秋、夏、冬装 [衣服质地]民国时期,农村多着手工纺织的土布,厂布用来做出客衣,上套衣料只有乡绅富家使用解放后,花洋布、卡其、呢绒、毛线逐渐为劳动人民享用60 年代后期化纤混纺布兴起70 年代化纤布占领城乡市场,并有毛、粘、涤、维棉混纺广泛为群众衣着,挺刮美观,花色翻新80 年代,绸布呢绒各种服装,式样新颖,色泽艳,城乡人民任意选购 [款式]民中期间,男式多为对胸襟短衫,冬天多着大襟长衫、长袍,乡绅外罩马褂,因季节而分单、夹、棉,分别称“长褂子、夹袍子、棉袍子“,全为布钮扣裤子都为大腰裤,秋加夹裤,冬加棉裤解放初,青年服装变化尤为明显,列宁装、中山装、学生装、青年装,内衣有四卫套、球衫、衬衫现在,青年外装渐趋西装三件套,茄克衫、牛仔衫裤、猎装等,中山装仍是中老年喜爱的保留式样,内服渐由毛线衣、羊毛衫取代,夏装还是短袖、汗衫、背心、西装短裤,无甚大变化。

      民国时期,女的多为大襟褂子、大腰裤,色泽以青蓝黑为主,富家以旗袍为时髦解放后,改为春秋两用衫、西式裤,农村老年人仍穿旧式衣裤80 年代,女装款式日新月异,春秋以布、呢衣裤为多,青年风行茄克、蝙蝠衫,针织内衣有外穿化倾向,中老年妇女也由单一的一字领的确良卡其两用衫改为西装、毛线外套等夏装新颖多样,有长袖、短袖、长无袖连衫裙,有的以短袖配裙,中老年习惯穿绸质中短裤短裙冬装以风雪大衣、呢大衣、滑雪衫、羽绒衫、棉衣裤、呢裤为主,式样有喇叭裤、中裤、西裤、马裤、紧身裤,有的青年妇女还配之以皮靴 [帽子]民国期间,男子的帽子式样有瓜皮帽、同盟帽(礼帽) 、毡帽、猴帽、罗宋帽、工人帽妇女有月牙帽、剪绒帽和头巾解放后流行八角帽,未几被解放帽取代,70 年代起逐步流行工人帽(压舌帽) ,老年人也有戴罗宋帽的 [鞋]民间期间,男女鞋都是自制布料、布底,单鞋为小圆口,棉鞋为 2 片有鼻梁的雨鞋是布鞋加桐油,底上钉铁齿,也有皮的,城镇及富户才买胶鞋解放后,逐步由自制鞋向商品鞋过渡,面料有布、呢、剪绒,底料有布、橡胶、塑料皮鞋在 80 年代逐步普及,女皮鞋以高、中跟为主 [袜]民国期间多为纱袜,少数布袜,且全是长统的。

      60 年代中期始改长统为短统,有尼龙和锦纶丝两种70 年代中后期,年轻女子在夏天好穿透明长统丝袜,或簿型长统尼龙袜80 年代中期起女青年还穿连袜裤 [饰物]解放前,妇女身上都有些饰物,仅是多少与质地的区别头上的饰物有扒鎯、簪、头钗、丁香、耳环,城镇富商巨贾的妻女颈部有项链、鸡心,上衣有胸针、胸花,手上有戒指、手镯富户人家,其小孩有锁片、脚镯这些饰物大都由金、银、铜、玉、骨、珍珠制成解放后,除老年妇女发髻上的簪钗外,一般都不戴饰物80 年代以来,中青年妇女逐渐以佩戴耳环、项链、戒指等金饰为时髦 三、用具 [家具]多为木制,富家堂前有长台、八仙台、太师椅、方凳,房内有红木雕花床、梳妆台、官箱、大小衣橱贫者以能应用为满足解放后,6 柱床、中式大小橱为一般群众所有70 年代西式橱,西式床、五斗柜、办公台、八灵台、帆布箱、缝纫机、床头柜进入青年结婚新房80 年代,渐兴西式高低床,并增装饰橱、书橱、挂衣橱,有的置成套组合家具凳由方木凳逐步为钢折椅、沙发代替,丁山的陶瓷台凳为家庭时髦摆设 [茶具]宜兴古为茶乡,素有饮茶习俗,城乡都有茶馆,多用丁山紫砂茶壶富家以名师紫砂及景德镇瓷器壶、杯作为家庭待客之用,农村普及用紫砂大肚茶壶带到田头地边。

      1958 年后撤茶馆,家庭饮茶多用搪瓷杯、陶瓷杯及玻璃杯80 年代后,又广泛应用紫砂茶具,并常作为馈赠亲朋的佳品 [炊具]宜兴城乡厨房都用两眼灶,用张渚鼎泰成冶坊出品的铁锅煮饭、烧菜,铁井罐温水,用丁山砂锅煨炖食品农村贫户用丁山破缸改制的“行灶“或自制草泥“行灶“,用丁山粗货大缸存水,罐钵之类用于盛物品与调料,大小勺子都系铜质翻砂,锅铲铜、铁质都有60 年代后,城乡广泛使用丁山产的煤球炉,用铝锅烧水煮饭1984 年起,液化气灶开始进入城镇家庭,同时高温搪瓷砂锅、电炒锅、电饭煲开始进入家庭灶间,铲勺逐渐为铝质及不锈钢替代 [餐具]解放前富家都用景德镇产的碗、碟、杯、盘,甚者用银质筷、盏或象牙筷,贫苦农民只能使用瓦碗、罐,竹筷用张渚、湖父的产品80 年代,城乡家庭逐渐使用成套瓷器餐具待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