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解剖图谱3.ppt
113页禽病诊断图谱 3,本图谱以鸭病为主,目录,鸭淀粉样变病 鸭球虫病 鸭传染性窦炎 鸭肉毒中毒病 种鸭坏死性肠炎 鸭曲霉菌病 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病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B1缺乏症 维生素B2缺乏症 维生素D缺乏症 小鸭骨短粗症 光敏症,小鸭白肌病 肉鸭腹水症 鸭皮下气肿 鸭阴茎垂脱 泄殖孔溃疡 啄羽癖 番鸭断羽症 绦虫病 痛风,鸭淀粉样变病,鸭淀粉样变病又名“鸭大肝病”或 “鸭水裆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随着鸭日 龄增长,发病率亦增高,但主要发生于成 年鸭,是成年鸭死淘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发病原因 病因可能与大肠杆菌的毒素慢性中毒有关,据临床观察,也可能与年龄、遗传性、鸭的适应性和行为、饲养管理等有关本病主要见于成年鸭,且以成年产蛋鸭为主,罕见于公鸭 症 状 病的初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察觉,仅见病鸭沉郁喜卧,不愿活动或行动迟缓,食欲正常或减少有的病鸭腿脚肿胀,严重者跛行病鸭不愿下水,如强迫下水则很快上岸卧地鸭行走打晃,常见腹部因有腹水而膨大、下坠,故名“水裆病”(图)腹部触诊有多量液体,有时可摸到大而质硬的肝脏有的鸭呈企鹅式站立病鸭死前看不出明显的挣扎症状剖 检 大部分病例发育正常,部分病例有腹水,浅黄色,透明。
内脏器官表面粗糙,有纤维素常有卵黄性腹膜炎 肝脏明显肿大1--3倍,故名“大肝病’, (图)颜色一般为棕黄色,质度较韧,橡皮样切面质密卵巢 与输卵管多为萎缩停产状态卵巢充血或 出血 防 治 由于本病病因复杂,尚无有效防治办法,不过注意鸭的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粪便污染的饮水种鸭淀粉样变病:腹部因有腹水而增大,下垂鸭淀粉样变病:腹部因有水而膨大,通过腹膜可见肿大的肝脏鸭淀粉样变病:(成年同日龄鸭)左:肿胀的肝脏,右叶约为15CM;右:正常约8CM,,鸭淀粉样变病:(同日龄)左:肝脏肿大,色黄;中:肝癌;右:正常,,鸭球虫病,鸭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鸭的寄生虫病;各种日龄的鸭都可感染发病,在北京地区多发生在3—5周龄的中鸭,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发病率可达30%一50%,死亡率20%一60%不等,得过该病的鸭一般生长缓慢,耗费饲料与人工,给养鸭场或养鸭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发病原因 鸭球虫病的原因是“毁灭泰泽球虫”和“菲莱氏温扬球虫”混合感 染所致,前者致病力较强,后者弱病鸭的粪便中含有很多球虫的卵,叫做卵囊这些卵囊在外界环境中遇有适当的温度,如在20℃至30℃时,和在适当的湿度下,发育成孢子化卵囊,或叫做感染性卵囊。
当健康鸭子吃到这种卵囊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后,就可能引起发病一般网上育雏,雏鸭是不会得病的,因为它们接触不到这种卵囊可是当在地面育雏或是雏鸭从网上移到地面饲养后,饲养条件改变,一旦鸭舍地面、垫草、公共采食的集体“食堂”被病鸭或带虫鸭的粪便污染过,或由饲养员和外场参观人员,从外面带进来虫卵并污染饮食,就会造成传染 症 状 急性型,在感染后第四天或是网上育雏下网后4天左右,出现精神不振,无食欲,缩颈,不喜欢活动,呆立,渴欲增加,后下痢,排出暗红色或巧克力色的血便(图)慢性型常不显症状, 或偶见下痢球虫病剖检 小肠肿胀或有出血斑点 肠内容物为淡红色或鲜红色粘液(图),粘膜上有一层糠麸样坏死组织,或见有粉红色胶冻样物质,如果从肠粘膜病变刮取少许粘膜,涂于载玻片上,用瑞氏染色或不经染色加盖玻片后,用高倍镜检查,见有大量的裂殖体和裂殖子 防 治 鉴于本病是由于鸭子吃 了含鸭球虫卵囊的饲料或饮水而感染发病的因此,首先要改善养鸭的环境卫生,特别是鸭舍的卫生,如勤换垫草,地面垫新土或新沙,并尽可能保持干燥,清除粪便,堆肥发酵以消灭虫卵和其它病原微生物保持饲养与饮水设施的清洁卫生防止饲养员乱窜圈,谢绝外场人参观,以免从外带进球虫卵囊,以上是较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果鸭群一旦爆发本病,应迅速采用药物防治即用磺胺六甲氧嘧啶(也叫制菌磺),按0.l%的量加入饲料,即5公斤饲料中加入5克药,搅拌均匀,连喂3—5天,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还不影响增重此外,亦可用万分之二的复方新诺明,即5公斤料加1克药(0.5克的药片加两片)连喂3—5天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生产的广虫灵,亦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量是5公斤料加入2.5克药,连喂6天,但对增重稍有影响被鸭粪污染的垫草应烧掉或发酵积肥,清圈后用火焰喷灯烧地面,否则下批鸭转入后仍可感染发病如果不能彻底清除消毒,则应于鸭转入污染圈舍后,立即喂以上加药饲料3—4天,这样可起到预防的作用球虫:病鸭精神不振、缩颈、呆立,排巧克力粪便球虫:病鸭,排巧克力粪便球虫:病鸭肠道肿胀,肠内容物呈淡红色和鲜红色粘液,或胶冻样物质鸭传染性窦炎,鸭传染性窦炎是主要危害小鸭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成年鸭亦可发生病的特征是眶下窦显著肿大,充满浆液—粘液性渗出物或干酪样物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对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发病原因 该病的病原是霉形体(支原体)另外,也常分离到A型流感病毒、大肠杆菌等,它们是否会增强霉形体的致病力尚不清楚 症 状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和冬季多发,7一15日龄雏鸭易感性最高,30日龄以上鸭发病较少。
初期病雏打喷嚏,从鼻孔流出浆液性渗出物,以后变成粘性,在鼻孔周围形成结痂病久则成干酪样变化病鸭用脚踢抓鼻额部,露出红色的皮部分病鸭呼吸困难,频频摇头,患病后期,眶下窦积液,一侧或两侧肿胀,按压无痛感,一般保持10—20天不散(图)严重的病例眼结膜潮红,流泪,并排出脓性分泌物,有的甚至眼睛失明传染性窦炎剖检 本病的病理变化随病情轻重和病程的长短而异上呼吸道或整个呼吸道粘膜出血,眶下窦内积有大量浆液—粘液性渗出液或大量干酪样凝块,喉头、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并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附着;严重病例,气管出血,肺水肿、出血其它脏器不见异常 诊 断 根据眶下窦显著肿大和上呼吸道疾患,结合流行病学及参考病理变化即可作出诊断至于病原分离,可送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 防 治 饲养管理条件差,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舍内温度忽高忽低,是引起己发病的主要诱因因此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雏鸭的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重要一环;发病鸭舍,将鸭子全部转走,用清水冲洗网子和地面后,再用火碱水刷洗,最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可以大大降低发病率本病的治疗尚未见有很多报道,有人将病鸭眶下窦皮肤剪开,取出积液和干酪物,在伤口内外涂上消毒药膏,病鸭可以痊愈。
药物防治可试用泰乐菌素或支原净 此外,亦可试用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氧氟沙星等鸭传染性窦炎:鸭霉形体菌落,圆形呈“油煎蛋”状,中央突起似脐传染性窦炎:病鸭两侧眶下窦肿胀鸭肉毒中毒病,鸭肉毒中毒病是由肉毒梭菌C型毒素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全身性麻痹,头下垂、软弱无力,故又名“软颈病”(图) 发病原因 本病主要发生于碱性浅滩水域地区在夏秋季节,天气干燥少雨,湖泊水浅,常有一些腐败的鱼类和小动物尸体,尤其是鸭群在抛有死猪、死猫狗的池塘、水渠放牧,动物尸体含有大量肉毒梭菌,一旦被鸭群吞食后,就会引起中毒其它如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饲料或水源,也可引起鸭群中毒 症 状 症状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中毒后,全身性痉挛、抽搐,很快死亡慢性中毒表现精神迟钝,食欲废绝,颈松软下垂,双翅下垂,双腿麻痹不能站立强行驱赶,则鸭双翅拍地跳跃而行(图)病鸭伸颈呼吸、腹泻,粪便呈绿色,病鸭可因颈部肌肉麻痹窒息或因循环障碍而死一般病鸭出现麻痹症状后24—48小时内死亡,鸭肉毒中毒剖检 病鸭营养良好,无剖检变化 诊 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无剖检病变足以作出初步诊断诊断该病需用小白鼠进行保护性实验即采病鸭血清或肠内容物洗液,给2—3只小白鼠进行腹腔注射,每只0.5一1.0毫升,观察l一3天,如果发生神经性麻痹症状(头、四肢和尾)(图),再注射C型抗毒素,小白 鼠康复,即可证明为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此外亦可采用C型抗毒素疗法,如果病鸭 康复,即可证明为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防 治 在夏秋季节注意鸭群放牧地是否有腐败鱼类或其它动物尸体,如有则应避开一旦鸭群中毒后,应尽快采用抗毒素疗法,每只鸭肌肉注射C型抗毒素2—4毫升,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鸭肉毒中毒病:病鸭翅麻痹,颈麻痹(软颈),,鸭肉毒中毒病:驱赶时双翅拍地,跳跃鸭肉毒中毒:腿麻痹,不能站立,翅膀麻痹鸭肉毒中毒病:腿麻痹,颈麻痹,松软下垂鸭肉毒梭菌中毒病:病鸭颈部和腿部神经麻痹,表现软颈、软脚和垂翅鸭肉毒中毒病:小白鼠发生神经性麻痹症状种鸭坏死性肠炎,鸭坏死性肠炎是发生在种鸭的一种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体质衰弱,食欲降低,不能站立,常突然死亡,其病变特征是肠道粘膜坏死,故称“烂肠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为高发季节,无特别差异鸭群受各种应激因素如免疫接种、恶劣的气候条件等刺激后,尤为多见 发病原因 病原尚不清楚,可能是多种致病因子,包括具有鞭毛的原虫、类巴氏杆菌,以及魏氏梭菌等但用纯化的细菌培养物或肠内容物均未能传播或复制出该病坏死性肠炎剖检 病鸭虚弱,不能站立有的病鸭死前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剖检病变主要见于肠道,空肠和回肠扩张,内有血样液体,十二指肠粘膜出血(图)。
疾病后期见空肠和回肠粘膜表面等覆盖一层黄白色恶臭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和坏死的肠粘膜(图)根据以上变化可以诊断该病 治 疗 硫酸新霉素或红霉素,药量按0.02%拌料(100公斤中加入20克药),连续饲喂2—3周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对严重病鸭,可肌肉注射青链霉素;每只肌注青霉素10万一15万单位,链霉素15万—20万单位,每天1次,连续治疗2—3次,可获较好效果病鸭肠道内有血样液体.,,,,,,,,,,鸭坏死性肠炎:小肠扩张鸭坏死性肠炎:回肠粘膜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素性、坏死性分泌物鸭曲霉菌病(附有部分鹅图片),发病原因 鸭曲霉菌病是鸭的一种常见病,又名鸭霉菌性肺炎,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都可以感染发病在鸭主要发生于幼龄小鸭,发病率很高,常造成大批死亡本病在我国南方多雨潮湿地区多见,由于养鸭用的垫草和饲料受到一种叫做烟曲霉菌的孢子所污染,也可由其它一些曲霉菌如黄曲霉、黑曲霉等污染后经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另外,孵化器或蛋被霉菌孢子污染后可引起胚胎死亡或感染新生雏鸭(图) 本病的潜伏期为3—10天,急性病例常见于3周龄内幼雏(3周龄以上鸭群敏感性较差),严重爆发发病后2—3天死亡,致死率可超过10%病雏食欲减少或不食,精神不振,眼半闭,呼吸困难、加快、喘气,常见鸭伸脖张口呼吸,有时发出干性特殊的“吵哑”声,口渴、不爱活动,毛发焦,有的病鸭下痢,急剧消瘦和死亡。
死亡率可达50%一100%不等慢性病鸭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阵发性喘气,食欲不良,下痢,逐渐消瘦而死亡鸭曲霉菌病剖检 急性死亡的病鸭,经解剖后见气囊和肺有多少和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小结节,有如小米粒状(图)在 病程久的慢性病例,常是肺和胸、腹部气 囊上有呈灰绿色病斑或干酪样渗出物 防 治 平时预防:(1)注意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特别是鸭舍的通风和防潮湿;(2)不用发霉的垫草和禁 喂发霉饲料;(3)鸭舍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或用0.5%新洁尔灭,或用0.5%一l%甲醛消毒;(4)注意孵化器的消毒,用前或已入孵鸭蛋,则应于24小时内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以杀灭孵化器和蛋壳表面污染的霉菌或霉菌孢子以及其它细菌 与病毒,并能提高雏鸭的成活率如果鸭群已被感染发病,则应及时隔离病雏,清 除垫草和更换饲料,消毒鸭舍我国南方放牧鸭群发病后可重换牧地,脱离污染环境,不喂发霉饲料 本病无特效疗法,一旦鸭群发病可试用制霉菌素治疗,按每80只雏鸭一次用50万单位的制霉菌素,拌于饲料中,每天2次,连用3天,具有一定的疗效·,鸭鹅曲霉菌病:病鹅的肺脏表面有珍珠样曲霉菌结节鸭鹅曲霉菌病:病鸭肺脏组织中有许多绿豆至芝麻大小的灰白色霉菌性结节,,鸭鹅曲霉菌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