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课课件及两课时.ppt
68页九年级备课组,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Page 2,,目录,Page 3,一.青 考 解 读,Page 4,二.近几年青岛中考考查情况,Page 5,Page 6,Page 7,三.教材简析 重点与难点,本章内容是第7、8章关于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的延续;是对第11章功的认识的深化本章许多考点是中考常考内容,简单机械更是力学综合计算的必要载体 本章先介绍杠杆和滑轮,从是否省力、省距离、改变力的方向等方面认识简单机械的优点和缺点;再学习“机械效率”,从功的原理和机械效率角度继续认识简单机械Page 8,,,,,,,1.两个三级探究实验 2.杠杆示意图,滑轮组受力分析(整体法和隔离法) 3.杠杆分类及比较, 滑轮分类及比较 4.杠杆原理的理解和计算,滑轮组的有关计算,1.杠杆示意图 2.滑轮组受力分析(整体法和隔离法) 3.杠杆原理的理解和计算,功的原理的理解,滑轮组的有关计算Page 9,四.说教法学法,根据考试要求和学生现有能力水平,本章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整分合补测五环教学法 (2)分层次教学法 (3)实验探究法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本章采用以下的学法指导: (1)探究法 观察法 (2)讨论法 (3)分析归纳法 目的:培养学生物理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
Page 10,第一课时复习内容包括杠杆和滑轮 本课时的两个内容具体包括: (一)杠杆:1、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示意图;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生活中的杠杆 ( 二)滑轮:1、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通过本课时的复习,加深对物理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密切力与简单机械知识联系,为功的原理和机械效率的理解打好基础,并愿意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五.课时安排 板书设计,本章复习可分为两课时Page 11,板书设计,一、杠杆的概念 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示意图 力臂画法四步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写为 : F1L1=F2L2 三、生活中的杠杆 1、省力杠杆:特点 2、费力杠杆: 3、等臂杠杆: 四、滑轮 1、定滑轮:特点 2、动滑轮: 3、滑轮组:公式,Page 12,第二课时复习内容包括功的原理和机械效率 本课时的两个内容具体包括: (一)功的原理:1.探究功的原理;2.功的原理的再认识:W总,W有和W额 ( 二)机械效率:1、机械效率的概念、公式,对W总,W有和W额的理解;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
3.关于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各种公式,以滑轮组为载体的(或简单综合)计算 通过本课时关于功的原理和机械效率的理解,拓展加深对简单机械的认识,并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Page 13,板书设计,一、功的原理 1.探究过程 2. W总 W有 W额 二、机械效率 1.概念 W总 W有 W额 2.公式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测量 (1)原理(2)表格(3)器材与装置 (4)过程(5)结论 4.滑轮组的其他公式,Page 14,谢谢!,Page 15,第12章 《简单机械》 第1课时 杠杆与滑轮,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F1,支 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 力:______杠杆转动的力F1 阻 力:______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O 到动力F1作用_____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 到阻力F2作用_____的距离l2考点一 杠杆 1、杠杆及五要素 杠杆示意图,线,线,阻碍,使,F2,Page 17,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Page 18,●,,,,,,,,L1,L2,O,L1< L2,F1>F2,F1l1=F2l2,生活中的杠杆,,Page 19,,,F2,,F1,l2,,l1,,,,,,生活中的杠杆,O,Page 20,镊子,羊角锤,生活中的杠杆,Page 21,省距离,省力,3、杠杆的分类和特点,Page 22,Page 23,1、下列关于F1力臂的作图中,正确的是( ),,C,反馈练习一,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将表格数据填写完整。
(2)结论是-------------------------------------------------------------------; 还可将结论表述成数学公式------------------------,这里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4,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启瓶器,B.切纸铡刀,C.食品夹,D.羊角锤,c,Page 26,①l1=3l2,F1是F2的___倍 ②F1:F2=2:5,l1:l2=____ ③l1:l2=4:3,F2=60 N,F1=? ④F1=15 N,F2=75 N,l1=15 cm,l2?,3cm,4、计算:(杠杆均处于平衡状态),解:F1L1=F2L2 ∴F1=F2l2/l1=60×3/4=45N,Page 27,考点二 滑轮,1.省力? 2.省距离?•••••• 3.何种情况用它们?,1、探究定滑轮(轴不随物动)的特点,结论:①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②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轴随物动)的特点,结论:①动滑轮实质是l1=2l2的省力杠杆②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Page 30,1、识别滑轮种类: A滑轮是 滑轮; B滑轮是 滑轮; C滑轮是 滑轮反馈练习二,Page 31,2、将表格划横线部分填写完整3.定滑轮左端绳子下端挂着相同的重物,若在定滑轮右端的绳子自由端分别沿三个方向用力(如图所示),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F3,则 ( )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D,Page 33,4、用一轻质动滑轮将重物匀速提起,拉力为60N, 则重物所受重力多大?,解:F=1/2G物 ∴G物=2F=2×60N=120N,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能否得到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 改变力的方向呢?,思 考,,,3、探究滑轮组(定滑轮与动滑轮组合)特点,结论: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 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何规律?,1.绳子的起点 2.拉力的方向 3.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4.移动的距离 5.拉力的大小,思 考,Page 37,知识框架,Page 38,例:如图,物体重100N,动滑轮重20N,匀速拉动,求:拉力F的大小。
解:F=1/n(G+G0),=1/2(100+20),=60(N),写出公式,代入数据,得出结果,(写出已知),已知每个滑轮重30 N,求下列各量忽略绳重和摩擦),解:G物=nF-G动 =3×100-30=270(N)s=nh=3×10=30(m),反馈练习三,Page 40,知识框架,,,Page 41,,在“斜面小车”实验和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中我们已经用到斜面 斜面是同一水平面成向上倾斜角度的平面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即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小),则越省力当然也就越费距离了 日常生活中的螺丝钉、楼梯就是利用了斜面原理拓展 斜面知识,1.如图所示,分别沿力F1、F2、F3、的方向用力,使杠杆平衡,关于三个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F1方向的力最小 B.沿F2方向的力最小 C.沿F3方向的力最小 D.三个力的大小相等,B,F3,,,,,,,O,检测题,Page 43,2.小阳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他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发现左端向下倾斜 (1)若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需把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 (2)如果在杠杆的A处挂三个相同的钩码,则在B处要挂 个同样的钩码,杠杆才能重新位置平衡。
(3)若在C处挂6 N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作用在B点,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最小拉力的方向应该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Page 44,3、园艺师傅使用如下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当------------------和----------------一定时,------------------越短, 动力越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因而减小动力,更省力阻力臂,动力臂,阻力,F1L1=F2L2,阻力臂,4.计算题 一根粗细均匀的圆木棍重500 N,求抬起另一端所需最小的力有多大?,①物体会不会被拉起?,②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③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5.计算题,④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age 47,再见!,第12章 《简单机械》 第2课时 机械效率,结论:使用动滑轮比直接提升物体不省功推论:使用任何机械不省功功的原理),考点一 功的原理,回顾实验: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功相同吗?,概 念,额外功: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等因素影响, 而不得不做的功(额外付出)。
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份额的多少,是机械的一种重要性能,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来表示这种性能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公式:,3.用百分数表示;总小于1考点二 机械效率,回顾: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的推导过程: η = W有/W总 = G物h/F拉s = G物h/F拉nh = G物/nF拉 η=W有/W总=G物h/G总h=G物h/(G物+G动)h =G物/(G物+G动) 其中: ①G物为物重,G动为动滑轮重,G总为它们总重;h为物体上升高度 F拉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s为绳子上升的高度 n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②以上公式成立的条件:物体在空气中处于平衡状态,忽略绳重和摩擦1.工人常利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如图,汽车车厢高h,斜面长s,现用力F沿斜面把重物G匀速拉到车上,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为f.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拉力F做的是有用功 B.支持力N对物体不做功 C.克服物体重力G做有用功 D.克服摩擦力f做额外功,A,练习一,2.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越省力的机械,效率越高 B.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C.做相同的功,额外功的值越小,效率越高 D.做功越快的机械,效率越高,C,3.如图,忽略绳重和摩擦,用拉力F拉着10 N的重物匀速上升,绳子自由端移动1 m,动滑轮重力2 N, 求:(1)拉力F;(2)物体上升的距离;(3)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提示:可能用到的滑轮组的公式 ①s=nh ②F拉=1/n(G物+G动) ③η = W有/W总 = G物h/F拉s = G物h/F拉nh = G物/nF拉 或η=W有/W总=G物h/G总h=G物h/(G物+G动)h =G物/(G物+G动) 公式成立的条件:物体在空气中处于平衡状态,忽略绳重和摩擦考点三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注意事项,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实验1 保持动滑轮重一定,改变钩码重力结论: 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2.条件:物重一定,实验2 保持钩码重力一定,改变动滑轮重结论: 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实验3 保持动滑轮和钩码重一定,改变绕法结论: 动滑轮和钩码重一定,改变绕法,机械效率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