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pdf
90页北 师 大 版】七 年 级 上 册 数 学 教 案 全 套【七 年 级 上 教 案I全 套】目 录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错误!未定义书签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错误!未定义书签1.2 展开与折叠.错误!未定义书签1.3 截一个几何体.错误!未定义书签1.4 从不同方向看.错误!未定义书签1.4 积的乘方.错误!未定义书签1.5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错误!未定义书签2.1 数怎么不够用了.错误!未定义书签2.2 数轴.错误!未定义书签2.3 绝对值.错误!未定义书签2.4 有理数的加法.错误!未定义书签2.5 有理数的减法.错误!未定义书签2.理 数 的 加 混 -1 错误!未定乂书签2.7 水位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2.8 有理数的乘法.错误!未定义书签2.9 有理数的除法.错误!未定义书签2.10 有理数的乘方.错误!未定义书签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错误!未定义书签2.12 计算器的使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字母表示数.错误!未定义书签3.1 字母能表示什么.错误!未定义书签3.2 代数式.错误!未定义书签3.3 代数式求值.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合并同类项.错误!未定义书签3.5 去括号.错误!未定义书签3.6 探索规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4.1 线段、射线、直线.错误!未定义书签4.2 比较线段的长短.错误!未定义书签4.3 角的度量与表示.错误!未定义书签4.4 角的比较.错误!未定义书签4.5 平行.错误!未定义书签4.6 垂直.错误!未定义书签4.7 有趣的七巧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一元 次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5.1 你今年几岁了.错误!未定义书签5.2 解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5.3 日历中的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5.4 我变胖了.错误!未定义书签5.5 打折销售.错误!未定义书签5.6 “希望工程”义演.错误!未定义书签5.7 能追上小明吗.错误!未定义书签5.8 教育储蓄.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6、1 认 识 1 0 0 万.错误!未定义书签6.2 科学记数法.错误!未定义书签6.3 扇形统计图.错误!未定义书签6.4 你有信心吗.错误!未定义书签6.5 统计图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可能性.错误!未定义书签7、1 一定摸到红球吗.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转盘游戏.错误!未定义书签7.3 谁转出的“四位数”大.错误!未定义书签课题学习 制 作 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 一 节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 时(P2P4)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表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并能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并能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些几何图形的某些特征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归纳法教学技术与教具:几何画板、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实物教具活动准备:1、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等并展示实物教具和第3 页下图,让学生系统回忆这些几何体的形状2、就是由这些基本图形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下面是一幅城市一角的街景照片,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儿何体?(实投)从而引出新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板书)教学过程:1、课件展示一些建筑物照片和一些邮票(有建筑画面),让学生感受立体几何图形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同时让学生观察每幅图中,能找到哪些熟悉的儿何体(让学生上台说明,看谁能找到最多和最准确,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2、展示课本第2页各图(实投),让学生仔细观察回答又有哪些熟悉的儿何体?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力3、展示第3 页上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分小组讨论,再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4、课件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台、球的几何透视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5、课件展示棱柱和圆柱,分组讨论这两个几何体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分组讨论交流中形成对棱柱比较全面的认识6、练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和球分组比赛,看哪一组举的例子多如:机器零件的六脚螺母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桶开头茶叶盒,茶杯的开头类似于圆柱,有些冰琪淋的开头类似于圆锥,蓝球,足球等的开头类似于球,台灯的灯罩的开头类似于圆台7、练习:将下列的儿何休分类,并说明理由第 1页 共 9 0 页小 结: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图形?你发现了你的周围都存在着数学吗?作 业:1.动手做一做,想一想:画一个半径为5cm的圆,从圆中剪下一个扇形,(扇形要大些才好)把扇形的两条半径对齐,卷成一个几何休。
你能说出这个儿何体是什么吗?2.做 一个边长为3cm的正方体注:做好后请保留)教学后记:学生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感兴趣,气氛极好,能认识圆柱、圆椎、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也能分别举出生活中的物体哪些是属于圆柱、圆椎、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通过观察比较实物棱柱与圆柱,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它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但对于给几何体分类,却不会分,学生不知根据什么分,只有通过指点按平面与曲面分或按柱、椎、球分,则大部分同学会分第一章 第 一 节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 2 课 时(P5P7)教学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教学重点: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知 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教学方法:观察法、总结归纳法教学工具:扇子、笔、常见的立方体准备活动: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常见的儿种立体图形:教学过程:1.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面和曲面(学生常见的高速公路和海浪),并由此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图形例子第2页 共90页2 .拿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除了面以外,还有那些组成部分,从而引出线和点,由此让学生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 .先让学生想象面面相交,线线相交会得到什么?再板书画出,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4.思 考:平面与平面相交得到什么线?曲面与曲面呢?5 .让学生找找具体模型的面和线,顶点,(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得到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的初步认识,通过笔来演示加深这个认识做相应的课本上的练习 议 一 议)6 .通过动画演示,举例下雨,水笼头,以及扇子的展开,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初步认识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这种认识,做课本上相应的习题7 .练习:课 本P 7第2题小 结: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作 业:1 P 7:12为明天上课准备做课本上的几个平面图形教学后记:先让学生想你线线相交,面面相交会有什么结果?再通过示范,线线相交即得到点,面面相交则得到线,举点动成线的例子再让学生举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学生能积极思考,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能初步想像出某一个平面动会得到什么儿何体第一章 第 二 节 展开与折叠第 1 课 时(P8P10)教学目标: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3、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教学重点:在实践操作的活动中观察、发现棱柱的特性,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难点:通过先实践后观察,总结棱柱的特性,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过渡到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证明猜想,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教学用具:实体模型,自制的教具及多媒体电教平台第3页 共90页活动准备:1、布置学生剪课本第8页 的 图1-2;第9页 图1-3及 第1 0页第一题的图形2、创设一些引导问题,为新课做好准备:你自做的第8页图能否折叠成棱柱?能折叠成棱柱的同学是怎样剪的?若不能,发现了什么问题?教学过程:一、引入1、学生动手折叠已准备好的图1-2,不能够折成棱柱的,发现什么问题?那里出错了?学生思考再针对情况逐一分析通过讨论,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棱柱2、可能的情况:(1)底边的边和对应的长方形的宽不相等;(2)长方形的个数与多边形的边数不相等;(3)两底面相等,但是没有对应起来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长与棱柱的底的周长之间的关系?多边形的边与折痕的关系?回忆前儿节课我们学过的棱柱的性质:(1)上下两个底相同,都是多边形。
2)侧面都是长方形二、新课3、学生用尺子度量各自棱柱的各条边,发现了什么?相等的棱我们给它一个名字:侧棱观察棱柱,那些棱是侧棱?它们是由哪些面相交得到的?(叫学生做小老师,上讲台讲让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得到满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侧棱的概念:相邻的两个侧面相交得到的棱叫做侧棱.4、这个侧面和底面的区分,同学们会吗?是不是在底下的面就是底面呢?学生思考(学生看到会判断,但是要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怎样判断是需要一定的锻炼的.)用正六棱柱来展示不同的放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想法.可能的情况两个一样的面就是底面把正六棱柱横放让学生观察,肯定有学生反对该说法(2)还要两个面平行.会有一部分的学生赞同,同是用上例反驳我们上节课说过,侧面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啊?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可以根据底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特殊地,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三、练 习(课 本P 9)另加:寻找底面、侧面每个面都可以做底面,特殊情况)5、课 本“想一想”中的第一题,先判断,再动手验证第二题,投影课本,集体观察并要求快速回答问题6、习 题13,先看看,再想想,最后动手折折问题:把六边形的位置换换,还能折叠成六棱柱吗?7、放映光碟中有关折叠的内容,要学生注意看,寻找对应面。
小 结:棱柱的棱、侧棱的定义及其它的特征作 业:(1)课 本P I O E X 2 (2)做一个圆柱、一个圆锥的侧面(3)做三个正方体,及课本P 1 1图1-6的两个图形(4)带剪刀回校第4页 共90页教学后记:学生根据自己剪的五棱柱展开面,能折叠成五棱柱,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棱柱及引导说出棱柱的上、下底面一样,侧棱的长度一样长,侧面都是长方形,并发现侧面的个数、侧棱的条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一样多即可根据底面的边数判断侧面个数及侧棱的条数在关于棱柱的练习中大部分学生完成得较好学生做的模型有的太小了,不好观察、量度教师要在课前准备时提醒一下学生效果可能更好第 一 章 第 二 节 展开与折叠第2课 时(P11P12)教学目标:1、经过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教学活动经验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教学重点:如何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成平面图形,正方体有什么特征?教学难点:如何将一个正方体剪成一个规定的平面图形教学用具:正方体、圆锥、圆柱及其它们的展开面和五棱柱、半球的展开面准备活动:1、回忆正方体、圆锥、圆柱是如何做的?2、对做正方体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利于学生做事的积极性)教学过程: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
你能剪成什么图形呢?你看看你的同桌及邻桌剪成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