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赠友送别诗鉴赏(共9页).docx
9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赠友送别诗鉴赏二.概念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古代诗人送别的习俗 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 1、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三、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⒉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别 董 大(其一) 高 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类诗歌还包含以下情感:A、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同样有一般送别的惜别之情,但因朋友“西出阳关”是壮举,所以诗中不见伤感之意,只是在“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想象中包含了诗人的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B、前途艰险的担忧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诗的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春江渺茫,征帆一叶该停泊在哪里呢?在依依惜别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艰险前途的担忧。
C、坦陈心志的告白 有的送别诗往往借别明心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的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在送别感伤之外另辟蹊径,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孤介傲岸的坚强性格,借送别而言心志,可谓一箭双雕 D、积极奋发的勉励 鉴赏诗歌,一定要能知人论世,初盛唐的诗人在诗歌中总是充满一种积极乐观精神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一诗写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这种情绪只是轻轻带过,诗人随即把这种怅惘化为为国效力的责任全诗以“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作者勉励友人建功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全诗一气呵成,充满积极奋发向上的豪情 E、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与一般送别诗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向潇湘,自己则北向长安诗的末句“君向潇湘我向秦”看起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实际上在朴直的话语中,表现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3、借送别言志这类诗以送别为题,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多含身世之感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
⒋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诗题名为送别,但全诗却无别意,在形象的描写中流露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5、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赏析:这首诗的第一联写“荆轲刺秦”事,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送于易水首句中“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前两句概括了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慷慨激昂的心情,表达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情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句式对仗仗,后一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称颂荆轲的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还隐含着诗人对荆轲式英雄的思慕6、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即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赏析: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我们将送别诗按主题划分为五大类,并不是说要把所有送别诗歌的内容生硬分离归入其中,我们应该知道,许多送别诗歌中的情感是复杂的,其内容和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较复杂与多元性在表达惜别留恋之情外往往还会寄托诗人的个人身世遭遇之感,表现诗人的性情品质,或凸现时代风貌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切勿挂一漏万 四、赠友送别诗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及常见 意象(134)(一)常用表现手法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1、直接抒情 一般有两种情况:①描写离别时凄凉阴冷的景物,既交代离别的地点和季节天气特点,又暗示人物悲伤的心境,渲染悲凉的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②描写绚丽明快的景色,即所谓的乐景,反衬哀情如高适的《送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直抒胸臆,“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表达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表面写去路烟霭迷茫,道路修远,其实是要以此寄寓离愁之思,寓情于景显得含蓄蕴藉 3、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4、以乐景衬哀情 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欧阳修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5、想象(虚拟):除情景交融的手法外,送别诗中还经常用到想象、联想。
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此外还有王维的《送韦评事》“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6、比喻:为了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诗人在诗歌中还特别青睐比喻这种修辞手法,送别诗因为善于运用景物营造伤离别的气氛,所以比喻手法更为常见如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用“水悠悠”比喻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7、 细节描写:所谓细节主要指不易为人察觉却又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细微的行为这种手法容易被人忽视理解细节描写的关键是通过外在的行为揣测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如柳永《雨铃霖》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男女主人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互相注视,泪眼汪汪,他们一句话也没说,已经到了哽咽不能语的地步。
词人以非常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主人公离别时愁苦的容态,凄恻的内心,极其深刻地揭示出离别时的无穷悲痛我们在鉴赏送别诗时,除了掌握以上的知识和方法外,还应了解作者、作品风格及创作背景等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在对这类诗歌进行鉴赏时,可遵循这样的答题模式:什么景——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烘托什么情感 山水田园诗鉴赏一、 了解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三、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情感: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