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心理学.doc
17页性别差异心理学性别差异心理学绪论第一节 性别差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性别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 性别观念的传统源流母系社会:生活资料由女性保证并且稳定;生育知识缺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社会:畜牧业、农业的发展生产资料的主要者由女性转为男性;生育问题的规律知晓,男性生产后代地位上升;同时此时创造了宗教、道德、艺术,此时相继形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更重要的是开始有了“私有制”男女平等社会(2) 性别的相似与差异:存在两种取向①β偏差:男女两性在智利和社会行为方面基本相似,故称相似取向女权主义者非常支持男女两性无差异,即便有差异也是及其小的②α偏差:差异取向又称本质主义,认为男女两性在本质上有差异,差异原因是男女个体内部生物学因素导致的认为男女两性差异是超越民族、地域、阶级的杰克琳——社会影响放大或扩大了已有的生理差异,而不是社会影响创造了这些性别心理差异3) 性别心理差异的产生及其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①婴儿年龄阶段(0~18个月)男女婴儿在生理上有细微差异行为方面基本相似、差异细微,女性显得比男性胆小,受惊吓更会哭,气质安静,情绪平静;男性活跃、兴奋程度高,爱生气、胡闹的频率比女性高。
1岁时男性与女性在选择玩具时即有倾向性:男性多为机器人、汽车;女性多为洋娃娃等②学前阶段幼儿园、托儿所阶段,男性与女性差异开始变得明显在玩的内容、方式和空间范围上出现明显差异:男性喜欢玩飞机、卡车、汽车、积木、水、沙子;女性喜欢玩娃娃、小珠子、炊具、化妆品、画画、跳舞玩的方式上:男性喜欢玩结构松散、自我发动、自我组织、探索性、无专门规则和不规定角色的游戏女性喜欢参加有结构、有规定的角色行为,喜欢遵循故事情节、顺序来进行有故事线索的游戏男性更喜欢摸、爬、滚、打,户外活动多,体力充沛人际关系上:女性较有礼貌、乐于助人;男性攻击型强,过于自信与独断女性喜欢集体游戏,男性喜欢独立游戏在男性面前女性表现消极,往往喜欢顺从男性要求,男性则更喜欢捣乱③学龄初期与少年期a 情绪方面情绪差异越来越大女性比男性更胆小、焦虑程度高,男性在焦虑方面比女性低(在进行数学、自然科学学习时更突出)女性悲观、消沉、伤心、恐惧、焦虑;男性易生气、发火有强烈情绪,喜欢捣蛋b人际关系方面:男性独断好胜,攻击性强,喜欢占攻击性地位,喜欢对女性产生影响;女性喜欢助人,有更高的利他性,比男性更喜欢分享男性不喜欢帮助他人,女性易与同伴、家长分享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为诉说,在分享过程中释放负面情绪,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赞许、帮助。
c道德发展水平方面女性一般易理解他人情感、关心他人愿望与意愿、诚实、言行一致;男性喜欢用双重标准对待他人与自己对自己要求低,对他人要求高女性有隐蔽性攻击性,且发现欺骗行为有效时,会更多使用欺骗行为道德判断上女性比男性发展快,女性易判断是非女性比男性更有同情心,易感受他人需要且可做出快速反应④语言交流方面女性趋向于避免冲突、保持和谐、不希望有等级制度、有礼貌、和气、以建设性方式说话;男性带有支配作用,在选择话题和改变话题上易起主导作用,且喜欢打断他人说话⑤学习风格方面男性喜欢独立工作,喜欢自己操作材料和计算机,独立思考、自学;女性喜欢听老师的知道解释,在人境情景中学得好男性喜欢竞争,女性喜欢合作,但是男性的竞争效果反而不佳⑥学业成绩方面一般女性物理、数学不如男性,女性对数学、物理信心不足,男性在数学上优于女性的原因是:a女性的焦虑程度高b数学上男性为主的试题多c有情景性(如果氛围认为男性比女性好,则女性数学成绩会更糟糕)高中数学、计算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化学、生物差异不大⑦行为方面男性易惹麻烦,有纪律问题,常因行为问题受学校老师处罚,竞争性强、专断性高、攻击型强、活跃性高,男性死本能冲动高,喜竞争、破坏、创造。
4) 青春期(女性问题比男性多)①生理发育上女性一般体征弱于男性,身高女性弱于男性,男性比女性发展快,女性比男性发展停止早3、4年,力量方面男性大于女性,男性肌肉发达占全身重量42%,女性占36%,男性肺活量大②心理发育a心理适应:女性心理顺应比男性好且快,女性受批评后可以按要求去修正,男性受批评后易破罐子破摔、不以为然,很少总结经验重头再来b竞争的愿望:女性劣势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竞争愿望下降,女性害羞、缺乏自信、孤独,对自己女性化紧张、焦虑,对自己的体形不满2、 性别差异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 早期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后半期,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1883年着的《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中描写的,对男女身体的差异要进行定量的测量,为测量个体性别差异设计方法及量表提供依据1974年麦考比和杰克琳着有《性别差异心理学》,成为性别心理学的经典之作以相片形式研究男女性别差异的结论有:a女性表情丰富,故女性嘴角皱纹多b女性遇到有好感的男性时,瞳孔自然放大;反之瞳孔自然缩小c当无生育过的女性看到婴儿时,瞳孔自然放大,并表现愉快表情;男性遇到类似情况瞳孔自然缩小d经历任何高兴事件,女性立即表现愉悦;男性不会立即做出反应。
e女性可在一瞬间从一种心理状态转换到另一种心理状态;男性一旦哭泣就很难止住悲伤心情f一生中女性的微笑比男性多的多g女性的梦多半是愉快的且背景熟悉的;男性的梦多带有冒险性,男性梦中出现女性人物很少;女性梦中出现男性、女性人物次数相等h大多女性喜欢那些善于表现自己的女性;男性多数喜欢那些深藏不露的男性i女性在生活方面会更容易为有重大突破而高兴,如组织家庭,一旦环境变得恶劣时,女性更容易绝望、痛苦j女性识别别人面部的能力强,女性更容易记得昔日的同学k在迷路时候男性不爱问路;女性急于问路l女性有较高的音乐天赋,唱歌能力强无乐感的男性:女性≈8:1m女性从小就习惯于做种种复杂的动作,易学会要求准确的手部动作和静息活动,易做精细眼科手术n女性对自己的估计往往不如男性,女性往往低估自己,男性往往高估自己2) 性别差异心理学研究结论①8个似是而非的结论与传统观念a女性比男性更合群 b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暗示的影响 c女性自我评价低 d女性从事死记硬背的学习和简单重复的工作出色 e男性的分析能力更强,空间能力更有优势 f女性更多受遗传因素影响;男性更多受环境因素影响 g女性缺乏成就动机;男性成就动机高于女性 h女性听觉好;男性视觉好②有可能存在的差异a女性比男性有更强的语言能力,流利、速度快 b男性空间想象能力上占优势,右脑发达,女性左脑发达 c男性有较好的数学能力,12岁开始男性数学能力升高,初中后超过女性 d男性具有更多的侵犯性,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行为上③悬而未决的问题a触觉敏感性问题:女性的触觉更敏感,痛觉阈限低,易感受到痛 b恐惧无明显性别差异,羞怯和忧虑女性高于男性 c积极活动程度:男性更具积极活动倾向;女性活动倾向比男性低 d竞争性:男性比女性高,男性在竞争时不考虑对方感受;女性则会考虑对方感受,尤以恋爱竞争时显见 e支配性:从幼儿园开始男性支配性多于女性,社会地位高 f依从性:女性高于男性,倾向于服从大人的要求和指示;男性注重在同伴中的地位,宁可依从同伴的要求 g哺育和母性行为:6~10岁的女性对养育感兴趣,哺育及母性行为女性很强烈;男性乐于施舍,女性有一贯施舍的习惯及抚养孩子的习惯(3) 早期研究的三种论证①颅象学家强调脑内部的问题,以脑的形状及脑的不同区域的发展来解释成就和个性上的男女差异。
女性大脑比男性小,故男优女劣;女性额叶、顶叶不如男性发达,故女性不如男性智商高②母性本能的概念,女性的哺乳抚养行为像其它雌性动物一样,是由内在的生物本能决定的,因此认为女性生理、心理两大部分都消耗在怀孕和哺育之上,故女性缺乏发展其它能力的内在力量(能量)③偏离性假设:男性智力等某些特征上比女性更多的偏离常态,男性多处于常态两端第二节 性别差异及其研究意义一、性别的基本概念1、 生理性别(sex):由染色体和性器官所决定的性别其决定因素在于性染色体、胚胎的性腺、外生殖器官和内分泌腺生物学性别有以下特征限定:染色体、脑组织激素、生殖器官2、 心理性别(gender):指个人对于男性化或女性化的主观感受,其决定因素在于生命初期照顾者对性别的指派3、 性别角色:指特定社会对男性或女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适当的社会行为的总和4、 个性化: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生活中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也称性别角色社会化5、 性别的同一性:又称性别认同,指自身作为女性或男性的个体感知,即包括对自己性别的认同,也包括性别角色的认同二、研究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理论意义1、 可以不断的完善和促进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2、 为男女破除偏见,正确认知自身提供理论依据三、研究性别差异心理学的实践意义1、 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因才施教,充分发挥男女各自的心理发展优势2、 有助于增进异性间的了解,从而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目的3、 有利于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心理特点的把握第三节 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基本观点和方法一、性别差异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科学本质是一致性和因果关系2、 发展性原则:心理现象是不断发展的,故要求心理学也是发展的3、 系统性原则:男女两性即像两个系统,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5、 教育性原则:尽可能将个体还在发展过程中进行指导,而不是等发展完后做矫正二、性别差异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 观察法: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被试的外部表现进行考察,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2、 实验法: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并对其进行研究的方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眼动记录)3、 调查法:指以提问的形式收集研究对象的各种有关资料来研究其心理的方法根据收集材料方法不同可分为面谈法、邮寄法、问卷法、调查法等4、 测验法: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
5、 叙述性方法:与元分析方法共同之处在于从多个研究中得到结论,可以集中1000多个研究结果来发展(男女)同一方向的差异即可证明性别差异存在6、 元分析方法:指一种对同一题目的一些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整合的研究方法可提供关于差异的量的问题结果第二章 男女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 男女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一、生物发展观强调是生物性因素而造成男女性别差异,男女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生物成熟的自然结果二、社会发展观认为男女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三、心理发展观不否认生物、社会因素的作用,但更注重于从个体心理内部寻求发展的规律四、综合发展观综合所有观念,认为人的生物系统、环境系统、原有的心理系统和自我调节系统的相互作用是推动男女心理发展的动力第二节 男女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一、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在不断产生量变基础上的质变,而每个阶段上都具有一般、典型的基本特点二、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致上是一致的),只有极少数的特殊情况例外可变性: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下,心理发展的速度和程度会表现出一定的差距性。
三、心理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共同性:指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典型、本质的特点,是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各个个体抽象概括出的带有规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