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设计.doc
26页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书籍设计的历史教学要点:(1)了解中国书籍的发展历程(2)掌握古代书籍设计形式: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3)了解外国书籍的发展历程:学习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章 书籍设计的历史书籍设计因各个历史时期而各具特色书籍设计经历了一个原始—古代—现代的漫长发展过程一、中国书籍设计书籍设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意识与世界书籍设计发展一样,中国的书籍设计经历了三个不用的历史时期:原始书籍设计时期、古代书籍设计时期和现代书籍设计阶段1.原始书籍设计阶段(公元前1300年商代后期甲骨刻字—公元前1100年造纸术发明前)中国古代最原始的书籍形式:石刻书、甲骨文书、铜器铭文、简策、版犊、帛书等 中国的书籍形式是从简策开始的简策始于商代(公元前14世纪),一直延续到东汉(公元2世纪),沿用时间很长用竹做的书,古人称做“简策”;用木做的,古人称为“版牍”大竹竿截断劈成细竹签,在竹签上写字,这根竹签叫做“简”,把许多简编连起来叫做“策”;把树木锯成段,剖成薄板,括平,写上字就为“牍” 新竹容易腐朽或受到虫害,必须先在火上烘干,去掉水分。
简的长度一般有三尺、尺半和一尺三种编简成策的方法是用绳将简依次编连,上下各一道,再用绳子的一端将简扎成一束,就成为一策书汉代时的简,书写已经十分规范,先是两根空白的简,目的是保护里面的简,相当于现在的护页,然后是篇名、作者、正文一部书若有许多策,常用布或帛包起,或用口袋装盛,叫做“囊”,相当于现在的书盒但是,由于简策有分量重、占地方、使用不便等很多缺点,就逐渐被一种更轻便的帛所替代书籍的材质(一)甲骨 通过考古发现,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后来虽然在陶器、岩石、青铜器和石碑上也有文字刻画,但与书籍形式相去甚远,故不做详谈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埃及人把文字刻在石碑上,称为石碑文古巴比伦人则把文字刻在黏土制作的版上,再把黏土版烧制成书 (二)玉版 《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的话,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
三)竹简木牍 中国正规书籍的最早载体是竹和木把竹子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再放置火上烘烤,蒸发竹片中的水分,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然后在竹片上书写文字,这就是竹简竹简再以革绳相连成“册”,称为“简策”这种装订方法,成为早期书籍装帧比较完整的形态,已经具备了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另外还有木简的使用,方式方法同竹简牍,则是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与竹简不同的是木牍以片为单位,一般着字不多,多用于书信《尚书?多士》中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从其所用材质和使用形式上看,在纸出现和大量使用之前,它们是主要的书写工具书的称谓大概就是从西周的简牍开始的,今天有关书籍的名词术语,以及书写格式和制作方式,也都是承袭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当时欧洲盛行古抄本,所用材质多是树叶、树皮等由于年代久远,竹木材质难以保存很长,所以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那些古籍,就是在博物馆也难得一见完整的简策现在有的出版社模仿古代简策制作的像《孙子兵法》、《史记》等传统经典著作,多作为礼品或用以收藏,不属大众普及读物即使如此,作为书籍装帧设计的一种形式,了解一二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学习和借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手法 (四)缣帛 缣帛,是丝织品的统称,与今天的书画用绢大致相同。
在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了用缣帛作为书写材料的记载,《墨子》中提到“书于竹帛”,《字诂》中说“古之素帛,以书长短随事裁绢”可见缣帛质轻,易折叠,书写方便,尺寸长短可根据文字的多少,裁成一段,卷成一束,称为“一卷”缣帛常作为书写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自简牍和缣帛作为书写材料起,这种形式被书史学家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籍 (五)纸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西汉时就已经出现了纸《后汉书?蔡伦传》中载:“自古书契多编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蔽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以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伦纸’古人认为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所造,其实在他之前,中国已经发明了造纸技术,他只是改进并提高了造纸工艺到魏晋时期,造纸技术、用材、工艺等进一步发展,几乎接近了近代的机制纸了到东晋末年,已经正式规定以纸取代简缣作为书写用品最早的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的米诺亚文化,它又受古埃及人的影响当时古埃及的主要书写材料用纸莎草制成,在很长时间内,西方很多国家都用这种纸中世纪以后羊皮纸代替了它羊皮纸的出现,给欧洲的书籍形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如果只强调书籍是文字的载体这一概念,来为书籍下定义的话是不够的。
石碑刻有精美的文字,布局可谓考究,大多还装饰以纹饰,标题、正文、落款等内容形式颇有书感,但是,石碑过于庞大,不易移动和传播交流,与真正意义的书籍难以相提并论为何纸的出现便迅速替代其它载体材质呢,因纸张轻便、灵活和便于装订成册的诸多优点,使得书籍才真正谓之为书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对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东汉纸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现代印刷术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缩短了书籍的成书周期,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在这种情况下,书籍的装帧形式也几经演进先后出现过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形式2.古代书籍设计时期(从西汉造纸术发明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古代书籍设计形式: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设计形式1) 应用最久的装订形式——卷轴装欧阳修《归田录》中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可见在唐代以前,纸本书的最初形式仍是沿袭帛书的卷轴装轴通常是一根有漆的细木棒,也有的采用珍贵的材料,如象牙、紫檀、玉、珊瑚等卷的左端卷入轴内,右端在卷外,前面装裱有一段纸或丝绸,叫做镖。
镖头再系上丝带,用来缚扎卷轴装的纸本书从东汉一直沿用到宋初卷轴装书籍形式的应用,使文字与版式更加规范化,行列有序与简策相比,卷轴装舒展自如,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随时裁取,更加方便,一纸写完可以加纸续写,也可把几张纸粘在一起,称为一卷后来人们把一篇完整的文稿就称作一卷隋唐以后中西方正是盛行宗教的时期,卷轴装除了记载传统经典史记等内容以外,就是众多的宗教经文,中国多是以佛经为主,西方也有卷轴装的形式,多是以圣经为主卷轴装书籍形式发展到今天已不被采用,而在书画装裱中仍还在应用编简、帛书的古装订形式纸书盛行后形成卷子形式,流行于隋、唐时期,现在部分中国画的装裱也用这种卷轴形式来保存作品2) 由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过渡形式——经折装(折子装)、旋风装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具体做法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它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
在书画、碑帖等装裱方面一直沿用到今天有时在旧物市场上会偶见它的样子旋风装也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虽然经折装的出现改善了卷轴装的不利因素,但是由于长期翻阅会把折口断开,使书籍难以长久保存和使用所以人们想出把写好的纸页,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相错地粘贴在整张纸上,类似房顶贴瓦片的样子这样翻阅每一页都很方便但是它的外部形式跟卷轴装还是区别不大,仍需要卷起来存放出现在9世纪中叶以后的唐代晚期,其装订的形式是依一定的行数左右连续折叠,前后裱厚纸板,作为护封3) 早期的册页形式——蝴蝶装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已经趋于盛行,而且印刷的数量相当大,以往的书装形式已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印刷业经过反复研究,人们发明了蝴蝶装的形式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故称“蝴蝶装”蝴蝶装只用糨糊粘贴,不用线,却很牢固可见古人对书籍装订的选材和方法上善于学习前人经验,积极探索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思考未来书籍装帧的发展,学习前人的经验,改善和创造现代的形式宋元时期流行此装桢形式,以版心中缝为轴心,字对字折叠(4)宋末开始出现的装订形式——包背装《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社会是发展的,事物是进步的,书籍装帧势必要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改革创新才行。
虽然蝴蝶装有很多方便之处,但也很不完善因为文字面朝内,每翻阅两页的同时必须翻动两页空白页张铿夫在《中国书装源流》中说:“盖以蝴蝶装式虽美,而缀页如线,若翻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包背装则贯穿成册,牢固多矣因此,到了元代,包背装取代了蝴蝶装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然后裁齐余边,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5)明代中期以后盛行的装订形式——线装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它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法一样,区别之处在护封,是两张纸分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锁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有的珍善本需特别保护,就在书籍的书脊两角处包上绫锦,称为“包角”线装是中国印本书籍的基本形式,也是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线装书籍起源于唐末宋初,盛行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古籍善本颇多线装书的形式形成了具有典雅民族风格的特征3.现代书籍设计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今天)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鲁迅、陶元庆、丰子凯、张光宇等代表现代中国最高水准的艺术家先后涉足书籍设计领域,并革新中国传统书籍装祯形式。
1949年以后,中国出版事业飞速发展,印刷技术、工艺的进步,为书籍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中国书籍装桢开始呈现多种形式、风格并存的格局二、外国书籍西方书籍设计强调艺术的科学性,注重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看重美与真的关系西方书籍设计强调灵感与本能欲望外国书籍的发展历程:原始书籍设计阶段—古代书籍设计阶段—现代书籍设计阶段原始书籍设计阶段:纸草书卷、树叶书、泥版书;后期又出现蜡书、羊皮书(羊皮书具有册页装的特征)古代书籍设计阶段:(自中国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传入后)哥特式第一类的宗教手抄本书籍;古腾堡发明签铅字印刷术后出现的平装本、袖珍本书籍,王室传统的特装书籍;以及16世纪的精装本形式的书籍现代书籍设计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美术运动”在西方设计领域的兴起,标志着外国书籍设计已经进入现代设计阶段莫里斯、格罗佩斯为代表)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书籍设计的主要内容教学要点:(1)了解书籍设计的主要内容(2)。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