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开放大学21春“形考”《云南地方文化》离线作业(四)辅导答案5.docx
6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她国家开放大学21春“形考”《云南地方文化》离线作业(四)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云南“三江并流”的三江是指()、()和()参考答案:金沙江、澜沧江、怒江2.印染工艺是云南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理白族()、文山苗族(),在传统染色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代染色工艺文化的活化石参考答案:扎染、蜡染3.云南饮食丰富性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云南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民族众多,受其影响,使云南各民族的饮食文化自然复杂,多元共存,异彩纷呈,十分丰富 饮食食材丰富——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之称,亦有“香料王国”、“药材之乡”、“花木之乡”美誉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云南可食用的物种资源丰富多样,“常年蔬菜不断青” 烹饪方式多样——云南烹饪技艺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包括烧、烤、熏、炮、煮、蒸、炖、熬、煨、焖、炒、烹、炸、煎、熘、卤、汆、舂、焐、腌等20多种烹饪技法的食物加工体系。
烹饪口味众多——云南调味品品种多样,不仅有家种的香菜等佐料,还有大量丰富的野生佐料,如香茅草、香椿籽、野芫荽、大树番茄等,可烹饪出丰富的饮食风味,形成酸、辣、苦、甜、咸、香、臭等7味为主的饮食特色 民族饮食独特——云南的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他们的美食代表例如,彝族的坨坨肉,独龙族的石板粑粑,阿昌族的酸巴菜,傣族的炸青苔,白族的煎乳扇,哈尼族的辣血旺,景颇族的舂鳝鱼等,每一道菜都是风格迥异的美味佳肴4.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创作原型,被毛泽东评价为“战争经验丰富,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的解放军云南将领是()参考答案:罗炳辉5.谈谈你对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认识和理解参考答案: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也称为巴利文经典系佛教,俗称南传佛教或小乘佛教,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思茅等地,为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及部分佤族、阿昌族、拉祜族信仰 云南南传佛教传播地区的民族通常全民信教,南传佛教对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比如傣族地区,傣文、傣历及傣族的许多宗教节日都是南传佛教与当地民族文化结合后演变而成的 南传上座部佛教保留了较多原始佛教时期的色彩,只崇拜释迦摩尼,不信奉其他佛和菩萨。
在修行方法上提倡个人出家修行,梯次升级,以修成阿罗汉为最高境界 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可分为摆润、摆庄、多列、左抵四派,又可细分为八个支派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男子僧侣化和僧侣还俗制是区别于中国佛教其他派系最显著的特征如傣族儿童达到入学年龄都要到佛寺过一段时间的僧侣生活,系统地接受宗教文化教育,学习佛经、教义、教规,以及相应的民族文字、历史传统、人生哲理、道德规范和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系统知识 大部分人到十五六岁还俗回家,少部分人继续学习并成为弘法僧人 原始宗教信仰与南传佛教的交融并存,是云南南传佛教的一个显著特点傣族等少数民族在信仰南传佛教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始宗教信仰每个家庭都供奉有家神,家族有共同的家族神,村社也供奉有保护神 关门节和开门节是傣族重要的宗教节日每年的傣历九月十五日是傣族的关门节,由此进入了传授佛法期,进入传授佛法期后,佛寺里所有僧侣都不许外出,更不许到村寨住宿每七天举行一次赕佛诵经活动,傣语称为“赕星”,所有僧侣和信徒都参加在此期间,村寨里不许谈情说爱,不能举行婚礼历时三个月,于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结束,这天即是“开门节”,意即“走出传授佛法期”6.公元1274年,忽必烈委派官员()到云南建立云南行省,任命其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从此“云南”正式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政治中心由()迁至()。
参考答案:赛典赤、大理、昆明7.()是现存纹身习俗最浓厚的民族,其男女尤其是男子,都喜欢在身上尤其是手臂上纹身,其图案多为龙、蛇之类,不仅过去流行,至今仍然流行参考答案:傣族8.三坊一照壁(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大理白族、丽江纳西族的典型民居建筑形式其构造为:在纵轴上建筑正房,正房两边安置厢房,与正房形成“门”字状,再面对正房建一照壁与厢房相连接,构成“三坊一照壁 \r\n”的封闭式院落9.云南历史上唯一状元,也是古今唯一从封建王朝状元做到现代大学教授之人是云南石屏县人()参考答案:袁嘉谷10.()、()、()、()是东巴教具有代表性的四大祭祀仪式参考答案:“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11.南诏大理国文化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南诏大理国时期滇西北白族政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独特性表现在五个方面:(1)与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突出;(2)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明显;(3)政治认同的二元性;(4)儒释二教与政治文化和谐共存;(5)贵族式教育、宗教寺庙和本主文化是白族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12.《阿诗玛》是()的民间叙事长诗参考答案:彝族13.茶马古道(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
它起于今天的云南、四川等传统茶叶产区,在传统的茶叶贸易中,用马帮作为载体运输茶叶到藏区和其他传统茶叶市场,以换取藏区的马匹、皮毛等产品的交通运输线茶马古道总长大约2000公里,是在远古原始的峡谷、河流谷底等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人和马踩踏出来的,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14.云南八大名花(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山茶、杜鹃、木兰、兰花、百合、报春、龙胆和绿绒蒿15.五尺道(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五尺道是中国战国时代修筑的一条连接中原、四川与云南的通道秦国蜀郡太守李冰采用积薪烧岩的原始办法,开山凿岩,开通了此条道路因路宽五尺,所以称为“五尺道”16.具有“滇南大观园”之称的民居建筑是()参考答案:建水朱家花园17.谈谈你对云南民族婚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参考答案:云南,是中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有56个民族,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1/3 (1)最古老的试婚习俗——基诺族试婚现在流行试婚,年轻的人们还以为这是一种时尚。
对于婚姻来说,试婚到底能试出些什么,试婚是否是一次科学的实验,这些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世代生活在大山之中的基诺族男女是试婚的最早受益者基诺族青年男女恋爱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双方情投意合,就可以同居同居的情况各个村寨各有不同,有的男女都不在家过夜,而是住在公房的僻静处有的在空场上露宿有的脊悄去女方家同居,晚上去,天亮时离开,女方的父母不会干涉有的轮流去男女双方的家中同居同居日久,关系慢慢公开,男女双方互赠生活和生产用具,农忙时一块去帮助双方的家里做活但是,同居并不等于结婚,结婚是一年半载以后的事情有少数青年男女在同居后感情不融洽,又分手了,大家也不会干涉和歧视,他们可以重新恋爱和物色伴侣但是,在同一时期之内,只能与一个人同居如同居一年半载以后,双方的关系融洽,感情笃深,或已经有了孩子,再正式结婚同居期间生的小孩不受歧视,与结婚后生的孩子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 (2)摩梭人走婚走婚是“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的古老习俗,有着特定的地域和特定的人群如今大批的游客前仆后继地奔着走婚的噱头奔赴泸沽湖畔,以期能够用亲眼所见来满足内心的好奇然而走婚不是艳遇,更不是一夜情,只有真正了解摩梭文化后才会明白,这些词都是对摩梭文化的玷污。
摩梭人被称为最后一块母系氏族“活化石”,至今依然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的“走”而实现的婚姻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次晨归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彼此称“阿夏”,“阿夏”,就是有夫妻意义的情侣建立男女阿夏的走婚关系,不受某种法律的约束,也不注重门第,可以说是婚姻自由的典范然而阿夏走婚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群婚制姨表、叔伯、弟兄、姊妹间严禁结交阿夏,一个女子不能同时结交多个正式阿夏,一个男子也不能同时与多个女子结交正式阿夏若是有人随意和人走婚,是要被族人唾弃而找不到走婚对象的 (3)千奇百怪的迎亲方式:抢亲、普米族逮新娘、布朗族偷新娘、僾尼人“偷姑娘”、白族掐姑娘18.在婚姻习俗中,佤族说亲的习俗是();独龙族说的亲习俗是()参考答案:讨谷种、敬茶说亲19.云南的旅游片区是如何划分的?各有何特色?参考答案:根据地理位置的邻近性和旅游资源的相似及互补性,可将云南划分为六大旅游片区: (1) 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以高原湖泊、名胜古迹、人造景观为代表; (2) 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以雪山峡谷、高山动植物、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为特色; (3) 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以热带雨林、边境风情、风景河段为代表; (4) 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以“立体气候”生态景观、火山热海、翡翠玉石购物品等为代表; (5) 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以喀斯特景观、区域边地文化为代表; (6) 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以瀑布群、大江源头、朱提文化为代表。
20.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的()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参考答案:红河哈尼梯田21.傣族的重大节日主要有()、()、()参考答案: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22.泼水节(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在傣历六月中旬(公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举行,是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其中西双版纳傣族的泼水节最热闹,影响最大傣历新年这天,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有浴佛、赛龙舟、泼水、放高升、放孔明灯等23.云南人民滇西抗战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英勇悲壮的战争中,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倾其所有,配合军队内惩汉奸、外御强敌,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一、滇西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三大基本战场之一 西南(包括滇西)战场的形成较晚,但自其形成之日起,即成为中国抗战的又一个基本的战略方向,而且是1942年以后中国抗战的一个主要战场,中国在这个新战场上的成败得失已经直接关系到抗战的全局 二、滇西是保持西南国际大动脉的必争之地 众所周知,日军速战速决的图谋破产后,即将战略方针改为持久围困,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切断中国的国际通道,构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以便逐步扼杀中国抗战。
毫无疑问,中国抗战被隔绝,西南国际通道被封闭的状况必须要打破正是由于这种战略上的极端重要性,中美等盟国自滇缅公路被切断之日起,就重新贯通中国的西南大动脉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中国也才为此进行了最大的战争投入,中国两次组建的远征军和最精锐的美械新军均投放于此,后期中国抗战资源的使用首先满足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