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开放大学21春“形考”《云南地方文化》离线作业(四)辅导答案9.docx
6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她国家开放大学21春“形考”《云南地方文化》离线作业(四)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历史上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素有“陶中之秀”誉称的云南陶制品是()参考答案:建水紫陶2.云南人民滇西抗战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英勇悲壮的战争中,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倾其所有,配合军队内惩汉奸、外御强敌,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一、滇西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三大基本战场之一 西南(包括滇西)战场的形成较晚,但自其形成之日起,即成为中国抗战的又一个基本的战略方向,而且是1942年以后中国抗战的一个主要战场,中国在这个新战场上的成败得失已经直接关系到抗战的全局 二、滇西是保持西南国际大动脉的必争之地 众所周知,日军速战速决的图谋破产后,即将战略方针改为持久围困,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切断中国的国际通道,构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以便逐步扼杀中国抗战。
毫无疑问,中国抗战被隔绝,西南国际通道被封闭的状况必须要打破正是由于这种战略上的极端重要性,中美等盟国自滇缅公路被切断之日起,就重新贯通中国的西南大动脉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中国也才为此进行了最大的战争投入,中国两次组建的远征军和最精锐的美械新军均投放于此,后期中国抗战资源的使用首先满足的是这一战争的需要,中国战略反攻的矛头也首先指向这里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包括滇西在内的西南战场,确为中国抗战的必争之地 三、滇缅反攻是中国正面战场战略反攻的开始 西南战场位于亚洲大陆战场的最西端,距离日军战略后方十分遥远日军的战略机动力量难于投入,物资补给等也十分困难,而且该战场日军的兵力亦相对有限,还要分别应对印度、缅北、滇西几个方向因此,中国军队在该战场反攻的胜算把握较大 四、滇西、缅北反攻胜利对抗战全局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军队在滇西、缅北的胜利,不仅达成了直接的战略目的,而且对抗战全局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首先,滇缅反攻之前,整个中国均处于被日军围困的状态,但经过此一战,整个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长期封闭的局面被扭转,大后方的侧背威胁被解除其次,中国反攻的实力因此而大大加强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中国才在1945年春制定了桂柳反攻计划,开始将反攻矛头指向长期被动的东战场。
中国远征军开辟滇缅战场的历史地位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滇西人民戏抗战的巨大贡献在伟大的滇西抗战中,沦陷区的各族民众迅速建立了多支各式抗战武装组织这些由汉族和佤、傣、拉祜、布朗、景颇、傈僳、回、藏和白族等少,数民族组成的抗日队伍,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被统称成为“滇西义勇军”,先后共达10万之众(牺牲者7000余人)这样多的各民族兄弟姐妹前赴后继,共同御外,“誓死杀东洋”,“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将血肉之躯筑进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战争的长城之中,使抗战之火形成燃遍滇西大地的燎原之势,给日寇予沉重打击,这种情形在中国以致世界都极为罕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团结精神的空前升华,体现了滇西人民极大的爱国热忱,谱写了云南各族儿女最宏伟壮丽的抗战史诗3.火把节(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彝族、白族、纳西族、佤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节期一般为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共三天其中,彝族的火把节最隆重、最热闹节日期间,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吹着葫芦笙,弹起大三弦,载歌载舞节日期间还要举行摔跤、赛马、赛球、斗牛、打秋千、打歌、物资交流等庆祝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点燃火把,聚成熊熊篝火,围着篝火边歌边舞,通宵达旦,借此驱虫除害,祈求五谷丰登4.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创作原型,被毛泽东评价为“战争经验丰富,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的解放军云南将领是()参考答案:罗炳辉5.1965年,文物考古部门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距今()年,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参考答案:170万6.云南省仅次于东北长白山天池的我国第二深水湖是()参考答案:抚仙湖7.()是现存纹身习俗最浓厚的民族,其男女尤其是男子,都喜欢在身上尤其是手臂上纹身,其图案多为龙、蛇之类,不仅过去流行,至今仍然流行参考答案:傣族8.普洱茶的七子饼茶是云南自古以来的传统品种,外形呈圆月状在一些民族心目中,七子为()、()、()之意,所以儿女亲事要送七子饼茶参考答案:多子、多孙、多富贵9.五尺道(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五尺道是中国战国时代修筑的一条连接中原、四川与云南的通道。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采用积薪烧岩的原始办法,开山凿岩,开通了此条道路因路宽五尺,所以称为“五尺道”10.南诏大理国文化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南诏大理国时期滇西北白族政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独特性表现在五个方面:(1)与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突出;(2)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明显;(3)政治认同的二元性;(4)儒释二教与政治文化和谐共存;(5)贵族式教育、宗教寺庙和本主文化是白族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11.云南八大名花(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山茶、杜鹃、木兰、兰花、百合、报春、龙胆和绿绒蒿12.云南省拥有的六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昆明、()、()、()、()、()参考答案:大理、丽江、巍山、建水、会泽13.哈尼梯田有哪些农耕礼俗?参考答案:哈尼族文化的所有事项,从婚丧嫁娶、节日庆典、宗教祭祀等各类有形的民俗活动,到人生态度、伦理道德、审美意象等无形意识形态,皆与梯田农耕具有内在的、逻辑上的派生渊源关系 (一) 婴儿出门中的梯田农耕仪式 哈尼族人自从降生于世,不论是男婴还是女婴,家人都要为其举行梯田农耕仪式当婴儿降生时要将事先备好的鸡毛投入火塘燃烧,让鸡毛的焦糊味充满堂屋,并用食指在婴儿的脑门上点一点锅底黑灰,口念“我已给婴儿取名了,鬼婆不准进屋”,请求天地神灵保佑新生婴儿。
待到婴儿出生后的第十三天(有的哈尼族地方仅三天或九天)就要举行出门礼,按家族父子连名谱牒世系取正式名字如果孩子是男婴,那么孩子的父亲要在门前竖一根三尖叉,并在三尖叉上挂弓、箭筒、挎包、钢刀等,表示长大时出征作战或上山打猎的器械,并用灶灰在地上画出具有象征性的一块梯田,邀请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模拟开沟引水、开挖梯田、捉泥鳅、吃饭等动作;如果孩子是女婴,那么家族长老不按家族父子连名谱牒世系给孩子取名字,只按女婴出生的生肖取名字,然后由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在具有象征性的梯田里表演摸螺蛳、拿黄鳝的动作经过这一仪式,婴儿才能拥有自己正式的名字,真正成为村寨里的一员哈尼族出生礼仪的意义,在于使之从小就知道自己的本分,在认识世界中培养劳动的美德,同时也意味和象征着哈尼族后继有人 (二) 婚姻嫁娶中的梯田农耕仪式 哈尼族的婚姻比较早地进入一夫一妻制,婚俗中有属相禁忌、数字禁忌、清除隔膜等宗教礼规农作物收获之前才说亲嫁娶,时间一般在农历三月初至七月底,可见婚俗活动也与农业生产活动紧密联系元阳县箐口一带的哈尼族婚礼要举行迎亲、送新娘、拴线过门、祭祖等一系列仪式其中,具有象征性的农耕仪式意味深长新娘、新郎举行婚礼的第二天早上,新娘要早早起床,背起竹筒到村中水井背水回来煮饭菜,主持仪式的家族长老“摩匹”,则要祝福新婚夫妇相亲相爱、幸福吉祥、儿孙满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祝福完毕,新郎要扛上锄头,新娘要背上装有食品、镰刀、谷种的背箩走到自家田地里,新郎要具有象征性地做一些挖田、犁田和耙田的动作,新娘要具有象征性地从背箩里拿出种子做播种、浇灌等动作,并在田间吃完午饭,至返回家婚礼才算结束据说这种婚礼习俗源自哈尼族父系氏族元祖“苏咪翁”,传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哈尼族的这种婚姻嫁娶仪式,表示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以及对梯田的责任心和人生的态度总而言之,在1 \r\n300多年的时间里,哈尼族人民形成了典型的以稻作为核心的文化系统这个文化系统丰富而完整,包括独特的农耕历法、节日庆典、祭祀仪规、万物有灵以及森林、稻魂崇拜的宗教信仰在这里,有以行政首脑“咪谷”和精神领袖“摩匹”为主体的社会架构,有以梯田、森林、水渠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组织,有以耕作、开田、山地规划选址、民居建筑为主的工程技术,又有以口传史诗、技术、文学、服饰、音乐等为代表的知识与艺术等这样丰富完善的文化系统,至今有着深厚的传统并受到当地人民的尊崇它的文化约束力所形成的道德守则、禁忌、共识等,则成为支撑梯田演进的强大的自发动力,是今天梯田景观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14.摩梭人婚俗“男不娶女不嫁”,夜晚男方到女方家走访、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
因为是由男方的“走”而实现的婚姻,所以当地人又称这种关系为()参考答案:“走婚”15.公元1274年,忽必烈委派官员()到云南建立云南行省,任命其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从此“云南”正式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政治中心由()迁至()参考答案:赛典赤、大理、昆明16.生活年代约为170万年前,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猿人是云南的()参考答案:元谋人17.佛教三大派系是()、()和(),在云南都有为数较多的信仰者参考答案: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18.云南宗教信仰有和特点?参考答案: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一个省,也是宗教种类和宗教现象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从原始到现代的各种宗教信仰形式在云南都可以找到,堪称“宗教文化的博物馆” (一) 形态多样性 云南民族宗教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云南本土产生的与各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原始宗教;一类是云南本土以外传入的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其中,佛教包括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使云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惟一的佛教三大派系共同传播的地区这些外来宗教在云南得到充分发展,与原始宗教信仰一道,成为云南多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云南各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二) 多元并存性 多元并存是云南宗教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云南的少数民族中,有的民族并不单只信仰一种宗教,而是以信奉一种宗教为主、其它宗教形式并存或不分主次,同时信仰多种宗教如云南少数民族傣族、德昂族等以信仰南传佛教为主,但同时又保留很多原始崇拜和禁忌同一民族由于受居住环境和周边民族的影响,也可能会呈现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态 (三) 包容混融性 首先表现为多种宗教形态混合后产生出新的宗教形态如白族的本主崇拜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汲取了儒家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思想最初的白族本主神主要是原始神和凡人神,随着佛教在大理的广泛传播,观音菩萨、弥勒、达摩等佛教人物也被白族纳入本主神系其次表现为宗教功能的混融,一些宗教除了本身具有的超自然向度功能外,还具有了审美、历史传承功能如东巴教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