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永州市端桥铺镇端桥铺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湖南省永州市端桥铺镇端桥铺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哲学的童年,人们好奇地注视着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力图通过获得知识来解释一切现象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的是苏格拉底,他引导人们学会思考,并将哲学从自然这个幽暗的背景当中解脱出来近代科学革命以来,当哲学仍然在讨论无解的传统问题之时,科学却以飞速的发展摆脱了对哲学的依赖康德曾在讲学科之争的时候认为,哲学是更基础的,在学术机构中应该具有更高的位置,所有学生都应该有哲学的训练然而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却称“哲学已死”在他看来,诸如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从哪里来等关于人的本质意义的问题,过去由哲学来回答,现在哲学却无力回答相反,它们开始交由自然科学来回答更有甚者,哲学家在不断回顾这些问题时,又无力进一步结合自然科学的发展来予以解答霍金对哲学的理解有其片面性,没有达到更为完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但他的批评值得哲学家群体警醒事实上,当我们思考人类信念系统时,应当注意到它是多层面的、多维度的这里,我们要关注的主要是两个层面:描述性的维度和规范性的维度在描述性维度上,科学具有优先性但除了自然领域之外,人类的生活更多居于规范性层面上。
对于规范性来说,最直接的理解就是道德和法律道德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法律告诉我们禁止做什么这是规范性最突出的表现实际上,规范性无处不在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参与对事物的评价,使用概念的时候也是在遵循特定的规则哲学恰恰活跃在规范性的领地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哲学的活动会遍布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如道德哲学、法哲学、经济哲学、社会哲学、数学哲学、科学哲学等因为所有自然科学都包含描述性所无法处理的规范性层面,表达这些科学原理的部分需要哲学来参与;而没有哲学来澄清特定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进行语义整编,就容易导致严重误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思考:这样做对不对?应不应该这样做?行动的理由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引向了关于规范性问题的回答我们不是在寻求真假,甚至也不是在追求对人类的操控和设计,而是最终要回答我们的文化模式、社会秩序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所遵循的抽象规则是怎么形成的,“我”和“我们”是谁这就是自身认知和人性理解方面的复杂问题我个人认为,对于科学世界观下的哲学未来发展而言,在规范性领域中的划界与批判是哲学最有前景的一面就此而言,哲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个体去深入、自主、谦逊地理性思考摘编自《“科学为王”的时代哲学有什么价值——韩东晖教授在复旦人文智慧课堂的演讲》)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怀抱着对世界的好奇心,曾试图通过获取知识解释一切,而苏格拉底则引导人们学会思考,并将哲学从自然中分离出来。
B. 霍金认为,哲学无力回答关于人的本质意义的问题,大多数哲学家不能结合自然科学思考,最终陷入解决问题的困境中C. 哲学的活动遍布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自然科学在表达原理的部分需要哲学来参与,基本概念的澄清和语义整编也需要哲学参与D. 关于规范性问题的回答,是对我们的文化模式、社会秩序以及所遵循的抽象规则如何形成的回答,它关系到人类自身认知和人性理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引用论证的手法,肯定了苏格拉底在哲学发展上的贡献,即引领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哲学B. 文章评价霍金对哲学的理解,既指出其片面性,也肯定其警示意义,分析辩证,分寸得当C. 文章在议论时能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如从描述性和规范性两个层面分析了人类信念系统D. 文章多用“我们”这一称呼,有一种让读者参与思考的意味,增强了表达的亲切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生活,在自然领域之外更多居于规范性层面,道德与宗教的约束力就是规范性最突出的表现B. 康德对哲学沉迷于讨论传统问题给予有力批判,强调了哲学在规范性层面上的重要意义C. 在参与对事物的评价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遵循特定的规则,这正是规范性无处不在的体现。
D. 哲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让我们每个个体通过理性思考,学会追求对人类的操控和设计参考答案:1. B 2. A 3. C【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大多数哲学家不能结合自然科学思考”是对“无力进一步结合自然科学的发展来予以解答”的曲解,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引用论证”错,应为“举例论证”,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题中,A项,“道德与宗教的约束力就是规范性的表现”不符合文意,“宗教”无中生有;B项,“康德对哲学沉迷于讨论传统问题给予有力批判”说法有误,原文只在首段有“近代科学革命以来,当哲学仍然在讨论无解的传统问题之时”的表述,与康德无关;D项,把“学会追求对人类的操控和设计”看成哲学的重要价值显然是没有依据的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阙就是宫殿外门两旁高出的建筑物《周礼》中的“象魏”,《春秋》中的“两观”,《左传》中的“观台”,都是阙。
古代王宫有五门,最外面为皋门,雉门为第二道门,阙在雉门之外郑玄注《周礼》说:“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于天下,至正岁,又书而县于象魏,振木铎以徇之,使万民观焉汉代北阙的政治意义,应溯源于此汉刚建立时,各地割据势力还没有剪除,萧何负责营建未央宫时,依据厌胜这种辟邪祈吉的方术压制凶顽,只建立了东阙和北阙西汉时北阙的政治意义越来越被看重,在这里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如汉昭帝时这里曾发生过冒充卫太子的事件,曾引起很大轰动;汉哀帝死后,董贤曾在此免冠徒跣诣阙谢罪,太后诏书也在阙下宣读给董贤等萧何这样建阙,还和政治史观有关《史记》记载,秦的上帝祠中独缺黑帝,而传说中有五帝刘邦认为自己就是黑帝,建立了黑帝祠,并沿用秦的水德之制水德之制,是战国时的邹衍创立的“五德终始说”的重要内容五德终始说”被历代新王朝建立者信奉,来阐释其政权的合法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据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刘邦则沿用秦的水德之制,水在五行中代表北方,东方为木,水生木而南方是火,西方为金,火和金与水和木是相克的关系,这也是萧何只建北阙和东阙的原因所在汉武帝在太初改制时,改汉水德尚黑为土德尚黄到了西汉中后期,士人利用汉高祖为赤帝子,当为火德之说,极力鼓吹五行相生说。
东汉时以洛阳为都城,营建宫阙时,除继承西汉初期的建筑理念,建立了北阙和东阙外,也在南宫也修建了南阙,这和其政治史观密切相关或许受此影响,南阙在政治活动中越来越重要西汉时管理北阙的公车司马令,到东汉时成为专门管理南阙的官员,公车司马令的职责在西汉时都是北阙的政治功能在政治地位上,东汉时南阙渐渐超过了北阙阙作为一个政治符号,闪现着耀眼的光芒汉代很多名臣都有诣阙上书的经历汉武帝时,主父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东汉时,冀州刺史朱穆因得罪宦官势力被治罪,“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汉桓帝最终不得不赦免朱穆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正义,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在阙前表现出的“锵锵”风骨,并不输“巍巍”帝阙摘编自宋艳萍《汉阙与汉代政治史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阙本来是皋门、雉门之间的建筑物,史料记载有正月之时悬挂政令、法律条文等于阙的做法,这样阙被赋予了政治含义B. 营建未央宫时,国家还没有统一,萧何只建了东阙北阙,没有在西南两面建门阙,有用厌胜之术压服敌人的目的C. 西汉时期北阙被赋予了越来越高的政治意义,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在这里发生,这里甚至成了一些政治势力角逐的舞台D. 东汉以洛阳为都城,营建宫阙时,由于政治史观的变化,受汉武帝土德制度的影响,既建了北阙和东阙,也建了南阙。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作为建筑物,阙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如《周礼》《春秋》《左传》都有关于阙的记载,但这时的阙未必就是礼制建筑B. 刘邦认为自己是秦的上帝祠中独缺的黑帝,建立了黑帝祠,并沿用秦朝的水德之制,他的这种政治史观也表现在阙的建筑中C. 邹衍创立的“五德终始说”这种政治史观,受到了历代帝王的选择和追捧,秦始皇和刘邦都以此标榜自己统治的合法性D. 东汉时建立了南阙,在西汉时管理北阙的公车司马令在这时则专门管理南阙,和北阙相比,南阙的政治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阙的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的政治意义,超过了它作为一个建筑物所承受的功能和作用,受强烈的政治因素的影响B. 在五行中水代表北方,东方为木,南、西分别是火、金,根据火、金与水、木相克的关系可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