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同唱一台戏》.doc
4页姓名:杨 瑶 学号:10022194 南腔北调同唱一台戏 ---我看秦腔、京剧、豫剧《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但叙述较为粗略,刘向 《新序》 、 《说苑》才有详细记载 故事是说春秋时晋国□臣屠岸贾谋害忠直大臣赵盾,使赵家300余口满门 抄斩,只赵盾之孙──襁褓中婴儿被义士程婴救出屠岸贾发现有人偷偷救出孤 儿后,竟下令残杀国内所有一月以上半岁以下幼儿程婴为保全孤儿和全国幼 儿,毅然献出己子冒顶孤儿,其至友公孙杵臼为开脱程婴救孤之罪,牺牲了自 己的生命孤儿由程婴扶养成人,20年后,赵氏孤儿手擒屠岸贾,报了血海深 仇 这是一部优秀的悲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戏剧冲突扣人心弦,气氛激越慷 慨,鞭挞了阴险残暴行为,歌颂了崇高正义精神 元代著名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悲剧那种前 赴后继、不屈不饶地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抗争精神 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统治阶级抛弃了传统的汉文化作为其道德标准, 熟读儒家经典的知识阶层也被认为是社会最底层的平民文人们需要运用文学 作品去反映自我的道德追求,元杂剧《赵氏孤儿》应运而生 秦腔《赵氏孤儿》:旷远的历史悲剧 秦腔,是发源于陕西流行于西北的戏曲剧种,板腔体,分欢音苦音两种。
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角色行当分为四生、 六旦、二净、一丑,计 13 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 秦腔《赵氏孤儿》原名《八义图》 ,忠于纪君祥先生原著改编而成,连台本 戏,剧情复杂,唱腔冗长 1958 年,由西安易俗社、西安三意社、西北戏曲剧院(现陕西省戏曲研究 院)组成陕西戏曲演出团赴北京演出演出剧目多为秦腔传统剧目,如《游西 湖》 (京剧《李慧娘》 ) 、 《三滴血》 、 《火焰驹》等,受到了北京政界、文艺界的 一致好评,并要求加演加演剧目正为由著名剧作家马健翎的重新进行编剧的 历史剧《赵氏孤儿》 ,演员阵容相当强大,均为秦腔各个行当的佼佼者,程婴由 三意社社长苏育民饰演,庄姬公主由秦腔名旦李应真饰演,卜凤由著名演员马 兰鱼饰演……演出受到了京剧界大师袁世海、马连良等人的高度赞扬此举也由 此成为秦腔舞台的保留剧目 一台成功的戏剧舞台作品由两部分构成,剧本文学是一出戏的基础,是 “一度创作” ,搬上舞台的过程称之为“二度创作” 秦腔《赵氏孤儿》在这两 点上都做到了剧作家的编剧是剧本本身充满了文学性和艺术性全剧由《忧国》 、 《忠谏》 、 《托孤》 、 《搜孤》 、 《救孤》 、 《屈打》 、 《挂画》等十一折戏来展开 剧情,完整展现了这段历史,大气磅礴。
程婴、屠岸贾、公孙杵臼、赵盾、赵 朔、公主、卜凤、韩厥等每个人都性格鲜明,均有一定的戏份,无论念白、唱 腔设计都很出彩譬如《搜孤》一场,屠岸贾杀死程婴之子、公孙杵臼之后给 程婴的唱段设计很简单,只有一句“仇中仇冤上冤怎能心甘” ,把足够的表演空 间留给了演员,而且使剧情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剧中人的内在特点 秦腔是全国戏曲剧种中唯一区分欢音苦音唱腔的剧种在该剧中大量秦腔 苦音唱腔的设计更突出了该剧的苍凉感譬如《屈打》一场,程婴的出场,用 哭音慢板起调,唱词为“嗯~~~~~~,为孤儿十五年吞声饮恨,在人前强笑脸苦 在心中,今夜晚见韩厥细盘细问,看一看他如今是奸是忠 ”一唱三叹的苦音唱 腔和极富感染力的拖腔准确的传达出剧中人的心境 再者,秦腔《赵氏孤儿》程婴一角用须生应工,秦腔须生以其特有的沉稳 大气与儒雅稳健到位的阐释了这一人物形象 总之,无论从一度创作还是二度创作来看,秦腔《赵氏孤儿》的改编是成 功的,以其特有的风格向人们成功演绎了这一历史悲剧,但又不失历史之悠远 与大气 京剧《赵氏孤儿》:角儿们撑起的剧目 京剧和一些地方戏相比较是一个年轻的剧种,1790年三庆、四喜、春台、 和春等四大徽班的晋京及受到一些地方剧种例如汉剧、秦腔的影响而诞生。
但 京剧所处的地理位置预示着其必将和其他剧种大不一样,因为它的发源地是北 京,是皇城在其诞生后的两百年间直到今天,一直在中国戏曲剧种中处于至 高无上的地位 京剧《赵氏孤儿》 ,创作于1960年,该剧的创作与1958年三大秦班进北京 的展演有这必然联系京剧著名老生马连良在看完秦腔《赵氏孤儿》后极为赞 赏,便邀请著名剧作家王雁进行改编,王雁在京剧《按孤救孤》 (孟小冬演出本) 基础上,参考已定名的秦腔《赵氏孤儿》改编出了京剧版的《赵氏孤儿》 京剧《赵氏孤儿》与秦腔版有所区别,增加了魏绛这一角色,结局程婴并 未被屠岸贾刺死有资料曾说,当时的北京京剧团为了在该剧中齐聚四大头牌, 即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专门为著名花脸演员裘盛戎设计了这一 角色我们无法确认这是否为事实,但加进这一角色无疑使剧目增色不少首 演当时由马连良饰程婴,谭富英饰赵盾,张君秋饰庄姬公主,裘盛戎饰魏绛, 于是一出经典的京剧《赵氏孤儿》便由此产生 在一部戏中几个流派集中表现这在戏曲舞台上并不多见,但在当时的社会 环境下这无疑是引人关注的一种手法,让当时处于走下坡路的京剧艺术焕发些 许光彩 马连良的演唱,吸取各家之长,大胆突破传统,发展自己的所长,创立与 人不同的唱法。
他的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潇洒,奔放 而不失精巧,粗豪又不乏细腻,他以独特的风格,为京剧开创一代新声,成为 广大群众喜闻乐唱的马腔,丰富了京剧老生的唱腔马先生的“程婴”自不需 多评,亦是一个“活”字全括了谭富英嗓音清亮甜脆,他的唱腔简洁、明快、洗炼,朴实自然,形成他独 有的艺术风格 他在幼年学过武生,后改老生,故其在武功和身段动作上 颇为灵巧、利索,身段表演洒脱大方,最擅演正气凛然的刚烈人物 《赵氏孤儿》 一剧中的赵盾堪称经典 张君秋扮戏有雍容华贵之气,嗓音清脆嘹亮,饱满圆润在演唱上,他注 重以调节气息的方法控制声音的变化,高、低、轻、重,各类声音他都唱得完 美自如,寓华丽与端庄,在典雅中见深沉,所谓涵腔唱法无论在唱法上、创 新腔上,他都遵循着从人物出发,为抒发角色感情的需要这一原则 《赵氏孤儿》 中饰演的庄姬公主华贵而沉稳,抓住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角色栩栩如生 裘盛戎堪称京剧花脸全才,唱念做打无一不能在他一生演出的剧目中, 除了人所共知的铜锤戏、包公戏外,还能上演架子花脸戏 《赵氏孤儿》中魏绛 这一角色在他的表演下极富感染力,剧中为数不多的唱段也被后人所学唱 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一出剧目,没有了角儿的支撑变少了很多看点。
一部 剧目,竟然四个流派共同演绎,堪称经典虽然现在的演出已无法达到最初的 胜景,但他们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美谈,他们的气节被后人所铭记 豫剧《程婴救孤》:众星捧月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豫剧的表演特色十 分鲜明,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 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 的艺术魅力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 强大的情感力度;而且其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 生活,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豫剧《程婴救孤》被誉为是现今舞台上反应该故事最为经典的戏曲剧目 自 2001 年搬上豫剧舞台, 《程婴救孤》先后在北京、上海和港、澳、台等地演 出 500 多场,场场观众感动得流泪,掌声、赞叹声不断更是获得了文华大奖、 2005 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华表奖优秀戏曲片的多项 大奖主演李树建也是凭借此剧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 豫剧《程婴救孤》的改编相比较京剧、秦腔改动较大首先,用画外音的 形式编创“童谣” ,其次在服装、舞美、音效、唱词等多方面均有变化,中国传 统戏曲的虚拟化表演形式有所削减,加入了现代化的舞台效果,增加了剧目的 欣赏性,但同时,过于写实的环境与舞美设计对演员的表演有所局限。
再谈剧目的编剧,此剧为悲剧,是毋庸置疑的,台词当然得很严肃这虽 不是历史剧,但他是个古装戏,所以台词不能太现代化可是这个剧中,孤儿 的好几句台词,都过与现代化,产生了喜剧效果,大家本来都沉浸在悲痛的氛 围中的但孤儿一开口,悲痛的氛围荡然无存 再来说说李树建老师的表演,他是“豫西派”的杰出代表,经过长期的舞 台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独特唱法,音域宽广、声韵醇厚, 又使原本就擅长表现曲折委婉感情的“豫西调”更加悲壮苍凉塑造了一系列 成功的舞台形象,例如《清风亭》中的张元秀,再如《程婴救孤》中的程婴 《程婴救孤》中,他简约了戏曲程式化的表演,使唱、念、身段更加生活化,特别是剧中的“失子”和“十六年”两大段唱,把无限的悲情化作干涩的雨与 颤抖的风,点滴撕扯着、浸润着观众的心 但也或许是李树建老师的表演太过于出彩,整个舞台呈现出“众星捧月” 的风格使得其他舞台角色黯然失色,原来特色鲜明的魏绛、公孙杵臼、赵盾 等人的戏份在剧中平平淡淡,毫无波澜 总的来说,豫剧《程婴救孤》的改编算是成功的,利用现代人的方式演绎 古人,虽然争议颇多,但为历史剧的创作和古典名著的改编增加了新的光彩 由纪君祥的原著,到戏曲舞台上的种种改编,再到搬上银幕,编剧、导演、 演员均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但这部剧本身传达出的民族气节的回归始终没 有改变。
不一样的舞台演绎,永恒的的精神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