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需失衡及调适研究.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4410571
  • 上传时间:2022-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需失衡及调适研究    唐秀华++王海飞Summary: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供需失衡倾向明显,面临着“次级产品堆积与有效需求消减、有效供给不足和优质性缺失、供需实差损耗及其负面转移效应”等问题;主要是由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失衡状态所致,表现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特性隐现、开放市场环境下各部门竞争及其后果、资本霸权场域中道德话语权弱化”等;新形势下,以“供方规制和买方导向”推动供需的结构性优化,并从“思维理念再造、大数据匹配、合理化分配”等方向加强市场的战略性调适,促进市场供需的高效对接Keys:《资本论》;供给侧;大数据;消费;厂商;分配;供需失衡;资本霸权F014.32 :A :1007-2101(2017)04-0013-06一、问题的提出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然而,从2012年起转为中高速增长,2012—2015年经济增速分别为7.7%、7.7%、7.3%、6.9%”[2](张卓元,2016)目前,“市场需求总体偏弱,产能过剩问题突出”[3](朱剑红,2015),“過去那种“排浪式”消费已难以为继”[4](张艳涛,2016)。

      例如,国产商品持续遇冷,而进口产品则严重脱销,就是供与需错位的一个微观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多种场合中不断强调‘供给侧改革”[5](胡鞍钢,周绍杰,任皓,2016),对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大推动作用在市场主导的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分析供给侧和需求侧在经济增长中的矛盾和表现,对“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提升[6]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次级产品堆积与有效需求消减时至今日,传统经济的诸多瓶颈日渐显现第一,落后产能难以离场,次级产品严重滞销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各个时期中,私人有很多浪费,政府也有很多浪费”[7](P317),而过剩产能就是这些浪费的综合表现生产力日新月异,催生各种新型能源的出现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在诸多行业形成落后产能然而,在短期内淘汰这些产能难以成为现实落后产能衍生的次级产品在惯性下持续流出,但由于市场的更新换代从未间断,诸类产出又不容易消化,其次级成品处于严重滞销状态第二,短期性趋利心理,厂商盲目扩大生产一般而言,生产厂商对于短期暴利“情有独钟”。

      为了获取利润增长,厂商往往在市场需要初现时,大量扩充规模,不惜一切代价突破生产容量通常情况下,基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供与求其实是瞬息万变的在短期内如此,更何况厂商对于市场信息往往“后知后觉”,其生产决策往往滞后于现实变化留恋于短期暴利的厂商势必付出惨重代价第三,消费需求冷漠,生产厂商“遇冷”次级产品质量处于劣势,人们对其持保守和排斥态度即使在经济社会不够景气的前提下,部分消费者宁可选择少消费优质产品,也不会降低水准采购劣质品如此,生产厂商与消费者的市场信心“两败俱伤”生产厂商在扩大次级产品生产链的同时,给生态带来诸多隐患,使公众对其更为反感并且,基于自然资源的有限及其稀缺性,劣质品和过剩品消耗的生产资料也进一步挤压了优质品的生存空间二)有效供给不足和优质性缺失无效供给,就某种意义而言,是次级产品饱和的实然状态第一,厂商过于理性,阻碍供给“质量同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为了谋取自身更高的利润,往往会采取不合理地控制成本或无条件地提高劳动效率的策略实际上,生产者作为“理性人”的一种,出于其动机维护自身效益也属正常但在其大幅削减成本和盲目提升效率的同时,产品质量可能停滞不前或呈现倒退态势,即趋近于或低于合格的临界点,陷入了次级产品的生产陷阱中。

      第二,过剩产能饱和,资源配置不佳资源,因其稀缺性或短期内不可再生、获取,成为生产厂商竞相追逐的对象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钢铁、能源和纺织等经济部门中,却滞留了大量的落后产能相对过剩的产品堆积,是资源极大程度闲置与浪费的表现,意味着稀缺的生产资料被“放错了位置”第三,消费情绪弱化,无效供给堆积日常生活中,优质产品缺失,将为广大消费者所诟病基于市场中充斥着大量次级产品的现状,消费者情绪低落,购买欲望弱化对于次级社会产品而言,消费者对其抵制和排斥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次级产品长期无人问津,基于生产者对市场信息把握存在滞后性,盲目地保持或扩大生产规模,势必形成大量无效供给的堆积三)供需实差损耗及其负面转移效应在西方经济学中,“看不见的手”受到了极度的推崇第一,市场供需错位,“看不见的手”失效从根本上来讲,市场调节并非万能也无法永恒,其劣根性仍难以依靠市场自身消除当市场失灵时,若政府不加以干预和有效介入,势必引起更大范围的破坏,以及更为严重的经济失衡第二,产品供需脱节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科技与生产力发展迅速,若想保持供给与需求的有效统一绝非易事消费市场中的偏差,表现为有效供给的严重不足和无效供给的长期堆积,以及有效需求的难以满足。

      供给与需求在一定范围和领域内的脱节已然形成常态进而,这种常态势必导致一系列恶性的循环往复,并最终消磨经济增长的活力第三,供需形成实差,损耗转移致消费受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论述,“货币的相对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较发达的国家里,比不太发达的国家里要小”[8](P645),同样可以借鉴到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当中实际上,陈其人(1988)早就指出,“货币相对价值低就是物价水平高,相应地名义工资也高”[9]但是,在物价水平居高不降的条件下,名义工资的上升并不等同于实际收入的变化趋势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均衡,会带来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实质偏差,而后转化为损耗,再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原本收入并不高的消费者负担加重,等于进一步间接地削减其实际收入长此以往,消费因民众购买力不足而受阻 二、内在成因: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市场失衡(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特性隐现“现代市场是一个自我调节的分配机构”[10](P76),但这种调节并不是永恒的,也不可能在一切领域或范围内生效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忽隐忽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论述,“资本……像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8](P30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寡头资本那般贪婪,但其逐利性也已渗入某些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

      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厂商的利益动机明显生产者“也同样”遭受到资本逐利性的异化,若不加以干预和消解,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若隐若现,可能导致生产以逐利为目标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二,资本积累的动机贯穿市场经济全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所带来的两级分化,“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8](P743-74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经济资本积累的膨胀,必然导致生产的无序状态,势必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第三,经济危机发生可能性的客观存在一般认为,经济危机植根于经济社会资源的私有当中,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定产物,人们将其排斥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外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暂告一段落,经济社会步入稳定增长的“新常态”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金融市场的波动和房地产经济的动荡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换而言之,只要是市场经济,经济危机都有其存在和发生的客观可能性,既然如此,讨论经济危机,恐怕只能局限于时间、范围和程度等方面的探讨,并非是与否的问题二)开放市场环境下各部门竞争及其后果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夸大市场的作用,“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11](P27)。

      而马克思则从资本的两重性角度分析了资本在历史上的作用,他一方面指出,“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1](P927-928)第一,效率提高,厂商追加生产资料,生产周期性过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劳动的量比它所推动的量相对减少”[8](P718),即可变资本变化较小在机器化设备和劳动者效率同时进步的前提下,企业主或生产厂商为提高剩余价值,必然采取追加生产资料等不变资本的手段,扩大生产规模,以求获取更多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生产的部分产能必然趋于饱和,形成更多的无效供给第二,科技求新,电子化取代失业人口,消费需求受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阐释了“相对过剩人口”[8](P725),他还论述了其他经济学家的观点,比如“甚至马尔萨斯也承认过剩人口对于现代工业来说是必要的”[8](P730-731)经济社会始终向前发展,科学技术也与日俱增企业主或生产厂商为了追求其利益的永续增殖,会不断提高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总投入,并将其追加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当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剩余价值率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m′(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8](P251)。

      例如,假定在原有生产条件下,2016年某厂商生产某批器皿的剩余价值率m′为27%,其m为27万元,c(不变资本)为150万元,v为100万元为谋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在既定条件下,若2017年厂商通过提升劳动效率来缩减v的投入,v的节省意味着总投入的降低,且间接获取更高的m′和m即使其下一年扩大生产规模追加总资本投入,基于对厂商追逐剩余价值的考究,为保证剩余价值率m′的最大化,在社会产品供给方追加的总投入中,v的增加值依旧会比c小企业主或生产商加大对生产资料方面的投入,并不断减少其人力成本占比,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必然出现的相对人口过剩问题失业人口由此生成,大量劳动力闲置其在一定时期内,又丧失了进一步生产劳动的能力,劳动力及其后代繁殖遭遇瓶颈,社会消费总需求也就必然缩小,有损于社会总供给的消化第三,近些年来,市场经济受挫与部分失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12](P997)观察我国当下现实经济状况不难发现,我国部分行业或领域的市场供求已经陷入一种极端失衡状态从微观基础分析,对剩余价值或利润的无序追求无疑是当前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营主体的恣意竞争,是市场供给与需求“失衡”的一个直接原因。

      三)“资本霸权”场域中道德话语权弱化在任何场域下,都有主导在场以及次要退场之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如此第一,资本称霸使正义“入场”举步维艰在资本称霸的场域下,利益追逐成为唯一目标(社会主义某些领域同样可能出现)资本以其强大的吸附能力,给社会伦理与正义带来挑战当社会主体都开始“唯利是图”时,资本其实已经开始“入场”,绑架并使某些人饱受异化在此条件下,伦理与正义在一定程度上逐渐“退场”若社会丧失伦理与正义,必然陷入以金钱作为评判自我价值标准的漩涡企业主与生产厂商作为社会主体的一部分,其本质仍然是自然人,受到“资本称霸”的影响,最终极有可能走向盲目逐利的无序生产极端第二,“道德失声”[13],利好使人趋之若鹜道德是存活着的人言行举止的基本原则,也是法律之上的另一条底线資本主义条件下,某些企业主或生产厂商为谋求自身利益的迅速提升,不惜一切代价达到暴利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失声”危机同样存在,少数企业主或生产厂商罔顾消费者利益,将社会诚信抛却脑后,盲目扩大生产,制造次级产品,扰乱社会秩序,危害人民健康第三,趋利避害,核心价值观念面临风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信仰使人得救”[12](P670),当前我国社会中的信仰,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资本至上的完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与人之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