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无损检测案例分析.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397037181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9.0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气孔与圆缺焊缝无损检测缺陷图片图 8-1-1 分散的气孔图 8-1-2 密集气孔图 8-1-3 夹钨 二、条形夹渣与条形气孔图 8-1-4 条形夹渣图 8-1-5 条形气孔 三、未焊透图 8-1-6 未焊透四、未熔合图 8-1-7 未熔合五、裂纹Longitudinal Root Cr^ickTransverseCracksLongitudknalRoot CrackTransverBe Cracks图 8-1-8 裂纹(transverse cracks:横冋裂纹;longitudinal root crack:纵冋根部裂纹)六、咬边图 8-1-10 外咬边七、内凹图 8-1-11 内凹八、烧穿图 8-1-12 烧穿焊缝无损检测案例分析【案例1】无损检测工艺规程1、背景某天然气分输管网工程,要求射线检测100%2、问题描述查无损检测项目部工艺规程《XX公司XX工程无损检测通用射线检测规程》其中描述“…… 像质计的使用参照SY/T4109-2005,……射线评级参照SY/T4109-2005……,”等指导性话语;查 其曝光曲线为固定时间,电压-厚度曲线,但其现规程中明确说明项目投入三台 XXG2505 定向 射线机,但其曝光曲线只有一个,现场人员解释为三台机器为同一厂家生产,性能差不多。

      3、问题分析(1) 工艺规程是相当于公司标准一级的文件,对于项目上的工艺规程,就应当相当于项目上 的标准,是所有检测人员赖以编制工艺卡的依据,应当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与设计指定标准的要求, 对每一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做出明文规定,而不能使用“参照XX标准”等术语2) 曝光曲线是反映每一台射线机在一定的透照工艺,胶片系统条件下其曝光时间、选用电 压、透照厚度三者之间关系的曲线,虽然射线机厂家给定的曝光曲线是一个型号一个曲线,这不 能说明这些射线机就可以共用一个曝光曲线,实际上,就是同一台机器在不同的使用时期,我们 还要对其曝光曲线做出修正,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一机一曲线4、问题处理(1) 重新编制工艺规程,将标准中的内容,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加入到工艺规程中来,使 工艺规程能切实地指导检测人员工作2) 要求检测单位对每一台设备做曝光曲线,并制定曝光曲线校验制度案例2】无损检测工艺卡1、背景某5万方储油罐无损检测工程,施工规范为GB50128—2005,最底层板厚为24mm,最上层板 厚为 8mm2、 问题描述在检查工艺卡的过程中,发现以下内容:透照厚度填写为8〜24,电压填写为150Kv〜240kV, 曝光时间填定为1〜3min,查其现场操作记录,所有的工艺参数确实能包含在这些范围之内,现 场人员解释说这样只是为了省事,其工艺卡没有技术上的问题。

      3、 问题分析(1) 工艺卡的内容必须要覆盖工程中所有检测对象,但绝不是像标准中一样用一个区间去覆 盖,是——对应的覆盖,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如:厚度为8mm,电压填写150kV,曝光时间填 写1min等,必须使现场检测人员,能准确无误地根据板厚,读出各项参数,拍出合格底片2) 现场操作记录中的数据可以说不是来自于工艺卡,而是来自于现场工作人员的经验,也就是说这种工艺卡没有在技术上起到指导作用,是一张毫无价值的工艺卡4、问题处理(1) 重新编制检测工艺卡2) 进一步检查其现场记录中的参数是否符合其工艺规程及所用标准的要求,所拍底片的各 项指标是否合格案例3】无损检测人员资格1、背景长输管道0 508X7, 50km,设计要求射线检测100%,联头及穿越段超声100%,执行标准均 为 SY/T4109-20052、问题描述某检测公司承揽这一工程,检查中发现,该公司现场共有检测人员4 人,两个检测机组,每 个机组均综合检测RT、UT;其中王某为项目负责人,持证情况为RTIII、UTIII、PTII、MTII, 李某为项目技术负责人、评片员,持证情况为RTII、UTII、PTII、MTII,王某注册单位为该公 司,李某为其他单位。

      另有机组长赵某持RTII;周某持UTII;均注册在该公司王某提出可以 用合并检测机组,同时赵某负责评片,周某负责超声报告,而由王某统一审核3、问题分析(1) 根据该项目的情况,该项目至少要有RTIII、UTIII各一人项,RTII、UTII若干人项, RTI、UT I各两人项工作分别人III级编制工艺、审核报告,11级根据记录评定结果、编制检测 报告;I级以上人员在II级和III级人员的指导下负责现场操作,做好记录2) 该检测项目部现有人员,李某为非法执业,其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均为无效3) 现场机组长证书不全,至少应当持有所从事的检测类别I级以上证书4) 很多检测项目,在人员报批时资质都是足够的,但是在检测过程中,极容易出现资质不 够的情况5) 项目负责人王某提出的方案,从资质上讲能符合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能实现 的,故王某的方案不可取,就是该项目人员配备不合格4、问题处理(1) 警告并清退李某,对其所出具的检测报告进行复核并重新出具,并按《特种设备安全监 察条例》及相关法规,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罚2) 勒令该公司限期增加检测人员,达到最低限度以上案例4】无损检测部位指定1、背景某管线,规格为Q 377X10,射线检测抽查比例为50%、11级合格,超声检测比例为100%、 II级合格。

      有现场监理,检测焊口由现场监理指定2、问题描述检查时发现 A-5、6、7、8、10、11 为 01 号指令所指定焊口,其射线、超声检测结果显示 为合格据现场监理解释,此号段为当天开工每组(每道口两组)焊工的头两个焊口,当询问到 为什么A-9焊口不在指定之列时,现场监理张某无合理解释经抽检,A—9号焊口为W级片,未 焊透30mm,超声复检结果也为W级3、 问题分析(1) 现场监理的指令跳过A—9号焊口,有做假嫌疑 2)检测单位超声检测工作不到位,存在检测盲点 3)可以认为监理公司、施工单位、检测公司三方现场人员存在串通可能4、 问题处理( 1)更换现场无损检测监理人员和超声检测人员 2)对已检测焊口重新进行超声检测 3)由监理公司制定焊口随机抽检规则案例5】检测比例与合格级别1、背景某集输管网包含了三条0108X5的管线,其中A为油管,要求检测比例为射线10%、II级合 格,超声100%、11级合格;总长1km,共计焊口 148个B为油水混合管,要求检测比例为射线 5%、111级合格,超声100%、11级合格;总长500m,共计焊口 64个C为排空管,检测比例为 50%超声、III级合格,无射线检测要求;总长100米,10个焊口。

      2、问题描述现场检查发现,施工单位采取的是地面预制,上架连头的办法,当问及现场监理哪些属于A, 哪些属于B时,不能准确回答,且回答为比例肯定够,级别都按射线II级,超声II级检测;且据 施工单位工人回答,没有人指定哪根是A,哪根是B,随便用;检测公司的回答是只要比例够了, 级别够了,达到指令要求就可以了3、 问题分析(1) 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在技术交底时应当交代A、B两种管道的不同级别与用途,并做出相 应标识,以免用错2) 现场监理没有要求施工单位对所有的焊口进行跟踪记录,没有按不同要求对下不同指令3) 检测公司对不同管线的要求不进行了解,只是简单地遵照指令进行检测4) 监理公司指定焊口应当少指定预制口,多指定架上的固定焊口这样才有得于保证焊口 质量4、 问题处理(1) 由于对质量的级别要求总的不是放松,而是更严格了,所以已经检测上架的焊口没必要 重新检测,可以算入检测比例中2) 由施工、监理、检测三方对未标识的焊口进行识别,分别下指令,并由现场监理监督预 制件的使用情况3) 监理在指定焊口时要着重于固定口的抽检对于油水混合管和排空管,由于预制焊口检 测比例相对增大,在总比例一定的前提下,必然会导致固定焊口检测比例相对不足,因此在进行 固定口抽检时必须要保证B和C两种管道固定口的检测数量能够满足其所要求的检测比例。

      案例6】无损检测标准执行1、背景某集气站管线包括A管Q 57X4.5、B管Q 45X3,设计要求为“100%超声探伤,10%射线探 伤复检,11级合格;不能进行超声波探伤的管线,进行20%射线探伤,11级合格;不能进行超声 波和射线探伤的焊缝,必须进行100%的渗透或磁粉探伤,无缺陷为合格” 2、问题描述 在现场发现,所有的管线均以100%超声探伤, 10%射线复检为委托比例;检测公司报告也是 以此比例出具报告3、 问题分析(1) 现场监理没有研究设计图纸说明书,不明白哪些是不能进行超声波探伤的焊缝,哪些是 不能进行超声波和射线探伤的焊缝;这种不能,主要是指SY/T4109-2005标准条文适用范围之外 的不能,即超声波不能检测的有:壁厚小于5mm或外径小于57mm,或为法兰、弯头与直管相接 焊缝,或非对接焊缝射线不能检测的有:非对接焊缝由于现场监理对检测标准不熟悉,致使 指令错误2) 检测公司的指令接收人员应当明了 SY/T4109-2005各个部分的适用范围,在接到指令的 同时应当先研究指令与标准的符合性,然后才能签字显然,在这一事件中检测公司现场人员失 职3) 检测公司工艺卡编制人员技术水平低下,没有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工艺,而是凭空编 造工艺卡。

      4) 检测公司报告签发人没有对报告的合规性做应有的审核,在明显不符合标准的报告上签 字4、 问题处理(1) 现场监理指令错误,对现场无损检测监理人员进行更换2) 检测公司从报告签发人到现场操作人员或水平低下,或责任心不强,由检测公司更换人 员,并建议业主考虑更换检测公司的可能3) 由于A管、B管的壁厚范围均小于5mm,无法进行超声波检测,因此对焊缝进行100% 射线检测(即以射线检测代替超声检测),对于非对接焊缝等无法进行射线检测的焊缝,进行100% 渗透或磁粉探伤案例7】无损检测底片评定1、背景某长输管线工程,规格Q 508X9,射线100%检测,标准SY/T4109-2005 II级合格2、问题描述抽查共 10道焊口,其中有2 道焊口底片评定情况如下:A片:为中心透照片,底片规格为1650mmX 80mm,底片质量良好,发现600mm处有气孔, 评定框中Q 2X3,计6点,另有一条孔,与评定框相割,长5mm,宽约1.2mm原评级为II + II — 1=111 级B片:为连头口,双壁单影透照,连续铅尺定位,每道口拍六片,底片规格360mmX80mm, 一号片252~260位置有条渣8mm,二号片分别在300〜310、420〜430处各有条渣9mm,三号片 530〜540位置有根部未透10mm,三片分别评为II级,整道焊口 II级合格。

      3、 问题分析(1) 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