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开题报告周彦渝.doc
7页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诺斯托罗莫》的叙事策略研究A Study on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Nostromo学科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研究生姓名 周彦渝 导师姓名、职称 邓颖玲教授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 年6月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姓名:周彦渝导 师:邓颖玲教授专业/方向:英美文学学 院:外国语学院中文标题:《诺斯托罗莫》的叙事策略研究英文标题:A Study on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Nostromo1、本课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 1理论意义叙事学是在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双重影响下产生的的结果结构主 义强调要从构成事物整体的内在各要素的关联上去考察事物和把握事物,特 别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从共时性角度,即语言的内在结构上,而不是 历时性角度、历史的演变中去考察语言,这种研究思路对叙事学产生了重大 影响叙事学理论起源于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艾享鲍姆等人发现 了 “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 顺序排列的所冇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吋间顺序,这些 直接影响Y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此后,普洛普的《民间故事 形态学》,罗兰•巴特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 学》,托多罗夫的《〈十日谈〉语法》,都为叙事学的蓬勃发展做出了贡献热奈特吸收了托多罗夫的叙述话语的研究成果在1972年发表的收在 《辞格三集》中的《叙事话语》是他对叙事学研究的重大贡献该文以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逝水年华》为研宄对象,总结文学叙事的规律他从时间、 语式、语态等语法范畴出发分析叙事作品,这些范畴实质上表示的是故事、 叙事和叙述之间的关系他在引论中首先对故事、叙事和叙述作了界定他 的分析以叙事话语为重点,同时注重叙述话语层次与所叙故事层次之间的关 系1983年他又撰写了《新叙事话语》,冋答了范•雷斯、朵丽特•高安、 米克•巴尔等学者对《叙事话语》的批评,对自己的某些论点作了修正或进 一步的阐释该书为经典叙事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叙事学理论严谨,自成体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文学,因此研 宄方法客观独立,受主观偏见较少,能深刻,直观地剖析文木木论文以热 奈特《叙事话语》中的叙事理论为基础,从叙事吋间,叙事声音入手,分析 康拉德的《诺斯托罗莫》,探讨康拉德对叙事技巧的运用,力求加深对作者本 人哲学思想及及创作理念的理解,寻找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完美融合。
1.2选题意义1904年出版的《诺斯托罗莫》被公认为是康拉德的“一部名副其实的创 造性杰作”,甚至能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相比作者自言该书的写作占据了他“1903-1904年间的大部分时日”,是紧随《台风》短篇出版之后最 令他“感到殚精竭力的一部长篇作品”,只有在写完之后他“才能获得再生, 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可见小说不仅有举世公认的美普,更倾注了作者全身 心的创作小说即写得艰难,读起来也不容易全知的叙事,时序的频换, 视点的转移,令小说和读者间架起Y理解的鸿沟,读荞不得不带着想像力, 通过记忆的印象和碎片,重构看似支离破碎的故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评论界对《诺斯托罗莫》的兴趣易发浓厚, 理论装备也百花齐放,应有尽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马克 思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元小说,现象学,纷至沓来,将《诺斯托 罗莫》当成了理论的试验场理论的积极介入恰恰说明了《诺斯托罗莫》具 有极大的阐释空间,也有着巨大的研究意义作为爱德华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康拉德不仅表现出了现代主义特色和 英国文学国际化倾向,并且继承了由享利•詹姆斯开创的英国小说实验与改 革的传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康拉德的每部作品的叙事都别出心裁,引人 关注。
而《诺斯托罗莫》虽集作者本人万千宠爱于一身,但由于其语言的生 涩,而让国内很多研究者望而却步因此《诺斯托罗莫》的叙事学研究,不 仅对于挖掘作者别具一格的写作技巧,印证主题与技巧的密切关系,揭示作 者蕴于其中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主张,有着积极意义和莫大推动,而且有助于 推对《诺斯托罗莫》在中国的研究,填补国内学术研究的某些不足2、前期研宄(文献综述):康拉德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近二十年来,国内学界对康 拉德愈发重视但近二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国内的研究成果,大都把 焦点集中于康拉德的海洋和丛林作品,而较少把0光投向《诺斯托罗莫》,《间谍》 和《在西方的注视下》这三部政治作品《诺斯托罗莫》的研宂,因其语言艰涩, 译介缺乏,则更少之又少,甚至一度是国内学界研究的空白2001年,刘还珠教授完整地翻译了《诺斯托罗莫》,并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此为《诺斯托罗莫》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木中文译介此后,便出 现了相关的研究2004年,虞建华教授篡文对《诺斯托罗莫》的内容,叙事, 思想做了一个总括的介绍,该文为国内第一篇对《诺斯托罗莫》进行整体研宂的 文章,发表在2004年《外国文学评论》的第三期上,并收入译著,作为序言, 对中国读者有着导读式的影响。
2005年,邓颖玲教授的博士论文《康拉德小说的空间艺术》中,对《诺 斯托罗莫》作了吋间上的探讨,并赋于创造性地提出螺旋结构一说,让《诺斯托 罗莫》纠结缠绕的时间结构清晰地晰地呈现在Y读者面前此文为研宂 《诺斯托罗莫》的第一篇博士论文,而同名出版的书也成了国内唯一一本对《诺 斯托罗莫》进行深入研宄的著作迄今为止,共有五篇硕士论文,一篇博丄•论文,一木专著,九篇期刊论文 系统研究《诺斯托罗莫》其中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如下:原型解读:一篇杭海:《〈诺斯托罗莫〉中的哈姆菜特/唐吉诃德二分现象》, 李维屏指导,上海外国语大学,2003年叙事技巧:二篇续纪:《方法与意图:读约瑟夫•康拉德的现代主义小 说〈诺斯托罗莫〉》,曾庆强指导,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陈海天:《时间与历史一论〈诺斯托罗莫〉的叙事艺术》,程锡麟指导,四川大学,2005年女性主义:一篇熊卉:《论女性在〈诺斯托罗莫〉中的道德和政治影响力》, 王松林指导,江两师范大学,2006年文本分析:一篇徐萌:《从〈诺斯托罗莫〉看康拉德的悲观思想》,李增指 导,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仅有的几篇硕士论文中,叙事技巧的研宄占了近半壁江山,足以说明本书 的叙事魅力。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两篇研究叙事的论文着重分析了《诺斯托罗 莫》的时间,但对书中颇富特色的叙事声音却并未给以关注本论文在分析叙事吋间的基础上,也将对《诺斯托罗莫》的叙事声音做系 统完整的研宂,力求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为《诺斯托罗莫》的研宄添砖加瓦,呈 现给后来者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3、课题的主要内容:论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1、 引言:概括国内外对《诺斯托罗莫》的研究状况,介绍《叙事话语》的理 论框架,以及对《诺斯托罗莫》进行叙事解读的角度,以说明本论文的研究 重点和研究意义2、 正文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中,借用热奈特的时间理论,把小说中的时间分为三种,即时序, 时频,及时讼《诺斯托罗莫》对时序,时频和时长都进行了颠覆,打破了时 间的传统概念就吋序而言,《诺斯托罗莫》中,叙事吋间和故事吋间是不一 致的,不同时间发生的故事被并置在一起,故事的幵头在中间,而结尾在开 头,形成了螺旋的叙述结构;就时长而言,《诺斯托罗莫》中,不乏右叙及时 间凝固的镜头,主人公诺斯托罗莫总是出现在人们的讨论及言语中,刚要出 场却被搁浅,闪烁隐约;就时频而言,小说运用了重复叙事的技巧,桑托梅 煤矿对人性的腐蚀作用的反复叙述,诺斯托罗莫英雄伟岸的反复叙述,形成 丫一种意义深远的象征。
时间支离破碎,前后任意跳跃,看似作者信手拈来, 实则有意为之,蓄谋己久,它辟免让读者线性地看待历史,同时也呈现出了 一幅色彩纷呈的印象主义的生动両面第二章研究了作品的叙述声音小说的开始是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叙述 的,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康拉德选择让故事中的角色充当喉舌米歇尔船长, 德考得,老维奥拉,莫尼汉姆医生,高尔德太太,都从不同的角度,讲叙着桑 托梅矿的历史,萨拉科共和国的历史,以及诺斯托罗莫其人其事不同的人 物的不同角度,让读者积极参与到故事的建构中去,认清叙事者的偏颇之处, 使读者能看清主人公诺斯托罗莫的优劣长短,以客观唯物的眼观来看待历史的 发展同吋,不同人物对冏一事句一人的迥然冇异的观点,也形成了一种反讽, 不经意间留露出了作者本人的价值判断和取向第三章上升到作者美学以及文学主张时间的倒错,重复和凝固,显然和 作者的英雄的历史观密切和关;而作者让不同人物讲叙同一事同一人,也显 示出其怀疑主义的精祌在充分阅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木章将深刻剖析《诺 斯托罗莫》中,作者所致力表现的历史观和怀疑论,达到叙事理论研究和作 者本人思想研宄,美学意义研宄的完美融合4、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4.1完成期限:2009年5月一2009年7月:收集整理资料、阅读文献2009年8月一2009年10月:完成论文初稿2009年10月一2009年12月:完成二稿2009年12月一2010年4月:征求导师意见后修改论文并定稿4.2采取的主要措施:文献阅读法:阅读各种文献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和研 究成果。
综合分析法,归纳法:通过分析归纳展开论述,引申出自己的观点定期向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及时向导师请教5、基本框架:Chapter One Temporal Mobility in Nostrotno1.1 Anachronies1.2 Time—freezing technique1.3 Narrative repitition1.4 Impressionsim Achieved Through Temporal Mobility in Nostromo Chapter Two Narratorial Mobility in Nostromo2.1 Third Person Omniscient Narrator and Third Person Limited Narrator2.2 Free Indirect Speech and Free Indirect Thought2.3 Ironic Effect Achieved through Narratorial MobilityChapter Three Conrad’s Narrative Strategies and his Philosophical Views3.1 Temporal Mobility and Conrad’s View on History3.2 Narratorial Mobility and Conrad’s Scepticism Conclusion第一章《诺斯托罗莫》中的时间跳跃 1.1《诺斯托罗莫》中的时序倒错 1.2《诺斯托罗莫》中的时间凝固 1.3《诺斯托罗莫》中的重复叙述 1.4吋间跳跃中的印象主义美学第二章《诺斯托罗莫》中的视角频移 2.1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限知视角 2.2自由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思想 2.3视角频移中的反讽效果第三章康拉德的文学主张和叙事技巧的关联研宄3.1时间跳跃和康拉德的英雄史观3.2视角频移和康拉德的怀疑主义结论6、参考文献:Baines,Jocelyn. Joseph Conrad: A Critical Biography.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1960.Berthoud, Jacques. Joseph Conrad: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