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2014继续教育3小学语文学法指导.ppt
29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金安区清水河小学 薛 莉,浅谈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古人也说:“授人与鱼,不若授人与渔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教师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终身受用不尽,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才能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学法指导呢?,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应着重构建新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带着一种激动的、轻松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体验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快乐教师要以满腔的热忱对待学生,以无私的师爱帮助学生,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鼓舞学生,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以崭新的教育理念诱导学生,以切实有效的方法启迪学生,以崇高的责任感关注学生,以期待的目光激励学生,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体验到老师的爱给他们带来了知识的丰收,思想的充实,能力的提高其次,要注意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与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只顾教法,不作任何的学法指导,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的需要学法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指点例如识字教学,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识字的规律,教给学生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识记字形等等如教“歪”字时,可告诉学生“不正”为“歪”来认识这个字,“拍”可直接用手势动作演示,猜这个字怎么写,还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自主选择方法,过程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自学交流,通过“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形的呢?”“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呢?”,如教学“闪”、“问”等字时,学生在交流中有的说:“闪字就是一个人躲在门里”;还有的说:“我在家学习遇到了不懂的问题,要开门出去问问别人”等,通过交流记忆的方法,这样既能让大家分享识字的乐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促进口头语言、提高记忆、掌握了识字方法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把规定学习的程序和方法的材料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按规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实践,进而形成习惯,掌握方法又如,阅读教学,教师要把理解课文所采用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模仿,从而去学习新的同类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应根据不同的知识点传授,渗透学法,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如学习,桂林山水,第二段时,可以采取导读法,训练学生“美读”通过读将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通过反复诵读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的地方,让学生读懂了这一节写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清、静、绿最后让学生讨论学法是好的教法运用的结果 我们强调学法的指导,发挥课堂中“主体”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放松教师对教法的研讨,而恰恰相反,正是科学有效且学生乐于接受的好教法才孕育了一系列好的学法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以学为中心,以教导学,以教助学,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而,教师在研究教法的时候,应以是否有利于学法的落实为着眼点,只有备课时以“学”来定“教”,才能在教学时以“教”来导“学”教法并不等于学法,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良好的学法来实现教学目的因此,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光看教法是不是落实了,是片面主义的一种错误教法应该突出的是教师“主导”的作用,学法应该突出的则是学生“主体”的作用例如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方法该如何指导呢?我们就应该在低中年级坚实的学法基础上来进行就一篇课文来说,老师首先应该做也能够做到的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老师最好的帮手,我们就是要把探究、学习、掌握方法的动力安装进这架学习机器,并且还要在教学中多进行角色的互换,经常从学生的角度想一想,需要掌握哪些方法,怎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掌握它?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只教给他们一些支离破碎的东西,也不至于引导他们走已经走了无数遍的老路。
平常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连题目也看不透甚至看不清,就试图往文章里钻,在考试中常常出现答的内容与题目不符的情况,这就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漏洞那么,能不能准确地分解目标,让学生从点点滴滴开始积累,诸如能否从某一篇文章的题目入手,透过题目这个小窗口先领略一下文章中的大世界;比如教学时,能否从过渡段入手理顺文脉,利用过渡段理解文章,归纳文旨,利用过渡段仿学方法;能否从中心句入手,弄清几件小事与中心句的关系;能否时时注意前后的照应;能否和学生一起探讨作者对比方法的妙用等等三、学法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不教学法的课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为教学法而教的课也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教学法一定不要离开了课文这个载体,文以载道,文以载法,我们要寓教“学法”于学课文之中,寓学“学法”于听说读写之中教师表面上在教课文而心里却要打指导学法的主意,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回顾自己一节课、一天、一学期都学到了什么,做为老师的我们能不能也经常的问一问自己,这一节课、这一单元、这一本书我教给了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尽管向学生传授学法还仅仅是手段而非目的,但没有方法,能力的形成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学习方法掌握的多少,取决他能否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些学习方法加以恰当的选择和运用以至有效地解决问题。
没有教给方法,我们就对不起学生,就是对他们的耽误所以,在心中我们一定要把教学法这个口号喊响亮,在行动上要为落实学法扎实地办几件事:,(,1,)教案中要有篇幅教学法必须先备学法,学法的确定不能随心所欲,必须符合年龄段要求、符合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实际,我们不能追求学法的“多”和“新”而盲目地揭示,不可强求一课必有一得,而应该注重“同类、一得,一法能用多篇”2,)时间上要有保证阅读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和多读多练分不开的要确保训练的时间,就要果敢地精减教师可有可无的活动,比如提问是老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但提问也应该是学生的事,单靠老师对学生的提问并不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因为用这种方法,只有少数人真正投入动脑、动口、动手的训练,难以大面积提高问得少一点,精一点,面积广一点,留出时间来给学生活动一节阅读课学生朗读和默读的时间总量不应少于十分钟,书面练习的总量最好不少于十分钟,一节课中关于内容理解上的问题一般不超过五个如果老师的提问减少了,这两个“十分钟”落实了,一节课最起码有二分之一的时间被学生自己支配了,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学法的掌握必有相当大的好处3,)形式上要灵活。
我们既反对表面上“轰轰烈烈”的集体活动,同时也反对使教学活动变得枯燥无味,无声无息学生毕竟有别于成人,他们的兴趣还有赖于外界信息对其感官的刺激,而只有满怀兴趣才是获取知识的前提因此,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设计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考虑并付诸实践的可以设想:课堂上有听的,有说的,有读的,有写的;有集体活动,有个体活动;有单向的信息交流,有多向的信息交流这样的课堂该多么有生机总之,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真正做到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学会”变成“会学”,由“学活”变成“活学”,达到“教是为了不用教”的目的4,)内容的难易要适度我们所进行的学法指导,既有“承上”的作用,又有“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以前方法的巩固,是我们指导学生尝试的基础;“启下”是对新学法的探讨,是我们引导学生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努力我们就是在“尝试总结再尝试再总结不断提高”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拥有方法,形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耐下心来,围绕知识点去揭示学法,任何操之过急,要求过高的心态都只能导致无异于“拔苗助长”的后果四、设计练习题和考试时要增加考查学生学法的比例,学了并不等于会,只有在多练中才能掌握,特别是当考试仍是调控教学的一种工具时,我们有意识地增加有关的训练,必将有助于学生对学法的重视。
美国学者阿普斯指出:“学生与其它读者的普遍错误之一,就是他们都以同一种方法阅读各种不同的资料而实际上,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适用所有文章的这对我们设计练习可能会有一些启示有些时候的有些学法的指导,看上去和过去某时的很相似,而实质上较之过去可能是一个提高同样进行扶放教学,过去我们“扶”的可能是字、是词,是句,“放”的程度可能小一点,而现在我们“扶”的可能是段,是篇,同样是运用迁移规律,“放”的程度可能就大一些我们在教学中,对造句、段意的总结、中心的概括相对来说,花的力气大一点,而在其它一些方面比如围绕中心安排材料、课文中“整体,部分,整体”的讨论就弱一些学法的掌握主要靠学生自己,任何人也不能包办代替,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渗透和提示学法,但对提示出来的学法往往“时过当堂而不予理睬”,致使学法名存实亡,还有的人以为了节省时间为由,常常用三言两语去概括所谓的“学法”,让学生不知所以然地去记去背,这样做,既不便于学生以后自主学习时迁移操作,也不便于针对学生某一个体进行灵活调控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不是不断地给学生“总结”方法,而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尝试去发现新的学习方法,让学法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常在提示的基础上加强定型训练,纵横迁移。
而这种尝试和探索就是练习,我们设计的练习题应该有利于这种尝试和探索的成功用灵活实用的训练形式,用学生获取成功的自我激励去改善我们的教学,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就不会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同样,学无定法,但学须有法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只有教与学双方能往一点上交汇,能在教法与学法的共同作用下营造出一个新的教改局面,那无疑是我们对教育的一大贡献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重点,1,借助形象物学习汉语拼音和简单的汉字2,学会写字的基本方法3,能用形象记忆法、趣味记忆法、情境记忆法 背诵课文4,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的方法5,通过先想后说的方法,说、写完整的话,通顺的话,规范的话6,课后能用复习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或家长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教会学生学习对中年级学生的指导重点,1,学会课前预习找疑点,课堂笔记记要点,课后复习抓重点的方法2,学会用音序、部首、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3,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方位变化观察法”,“时间推移观察法”,“情节发展观察法”,“移步换境观察法”4,学会按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思路顺序介绍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分段的方法。
5,学会用“摘句法”、“归纳法”、“取主法”概括段意6,学会用“理序法”、“路标法”、“化整法”、“提纲法”、“首尾法”背诵课文教师或家长在这个阶段中,要开门见山地教给学生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示范性指导,让学生在练习中反复实践对高年级学生的指导重点,1,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特点2,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3,学会用“连缀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4,学会用“课题分析法”、“重点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内容法”、“找文中总结、小结、过渡或议论等关键句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5,学会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6,学会用“总结提高的方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更系统,更完善教师或家长在这个阶段中,结合课堂教学,着重注意训练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