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9页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参考答案:C2. (多选题)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的表现有A.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战略参考答案:AB本题考查了邓小平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科学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属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故排除C、D;邓小平理论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故选AB3.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这反映了A.国际关系的缓和与发展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大国一致原则得到认可D.美国放弃霸权主义政策参考答案:B【详解】苏联解体之后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增强,“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
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说明多极化趋势增强对于美国单极世界牵制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世界格局变化,不是国际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大国一致的原则,故C项错误;美国一直想争霸世界,并没有放弃,故D项错误点睛】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较量,必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4. 2010年3月27日晚8:30,全球开始了熄灯一小时活动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学发现和发明是( )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②内燃机的创制 ③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④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B5. 华盛顿就任首任总统时,国库因战争而债务累累为此他采用了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建议,建立了国家银行这一措施不能够 A.巩固国家信用 B.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 C.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参考答案:D6.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经济停滞倒退 B.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参考答案:D7. 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A.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B.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C.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D.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参考答案:D略8.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参考答案:B 考点:欧洲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本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A、D项仅属于启蒙运动范畴,排除C项仅符合宗教改革的内容,排除三场运动都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故正确选项是B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材料三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盟约》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与国家对战争的看法。
4分)(2)根据材料二、三,格老秀斯和《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的主张或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试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意义4分)(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的直接原因参考答案:(1)欧洲民众: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2分)国家: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2分) (2)转变:格老秀斯主张国际战争应受法律约束,并提出诸如交战规则、战俘待遇、武器使用等原则2分) 《国际联盟盟约》: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2分)意义:格老秀斯提出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这将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2分)《国际联盟盟约》由此建立的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作有益探索,起了一定积极作用2分)(3)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人们普遍渴望和平2分)10. 哲学史大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参考答案:A11. 1871年帝国议会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
议员作为整个帝国人民的代表并不服从某一特定团体的特殊指示……帝国议会每年由德皇召集联邦议会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帝国议会下列说法符合这些规定的是A、帝国议会的行政权力非常广泛 B、帝国议会具有专制主义的典型特征C、联邦议会对帝国议会拥有支配权 D、帝国议会有立法权但皇帝有否决权参考答案:D12. 清初思想家朱之瑜认为做学问应该有益于社会他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着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掉弄虚脾,捕风捉影他的这种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最为接近( )A.李贽 B.朱熹 C.王夫之 D.顾炎武参考答案:D13. 巴黎和会上,关于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分歧很大有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一种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另外一种为保证欧洲大陆力量的均衡而反对这样做持以上观点的代表性国家是A. 法国和英国 B. 美国和英国 C. 法国和美国 D. 中国和日本参考答案:A14. 下列对联能够正确反映五四运动结果的是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参考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运动中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的斗争席卷全国,最终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撤销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斗争取得初步胜利,因此,学生开始上课,商人开始开门营业,故D正确;A反映了学生被捕的情况,不是五四运动的结果,排除;B是号召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对联,不是五四运动的结果,排除;“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反映的是商人罢市的对联,不是五四运动的结果,排除C。
15. 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 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吾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参考答案:C16. 下列不是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理论提出的背景的是( )A.教会的神权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B.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上升C.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统治矛盾加深 D.英国积极对外扩张参考答案:A17.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天演”、“淘汰”、“物竞”、“天择”等术语铺天盖地见诸于当时的报刊杂志,许多人甚至用这些词汇给自己或儿女取名,表示信奉进化论以下人物中最早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的是A B C D参考答案:C18. 下图是讽刺达尔文的漫画,其中包含的信息不包括 A.宗教人士反对进化论B.进化论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C.进化论是一个科学理论D.达尔文受到教会的攻击参考答案:C【详解】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因而C项与漫画主题不符,不能从漫画中反映出来,符合题意,故选C;漫画反映宗教人士反对进化论,进化论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因此达尔文受到教会的攻击,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9. 宋太祖赵匡胤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后,鼓励他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他主要是为了 ( )A.巩固专制统治 B.奖赏功臣名宿 C.鼓励土地兼并 D.扩大地主队伍参考答案:A20.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促使欧洲A.告别骑士时代 B.加速思想解放 C.完成社会转型 D.迎来地理发现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由题干中的“惟凭针盘而行”可知,“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是指南针,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D项正确火药促使欧洲告别骑士时代,A项错误造纸术和印刷术加速了思想解放,B项错误西欧社会转型是自身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指南针促使欧洲完成社会转型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21. 民国五年二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力(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赛二国之睚眦,於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投入战争,惟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