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正义战争与和平思想引论.docx
4页孟子正义战争与和平思想引论引言提倡和平,反对战争是自孔子以來的儒家主流思想孟子继承孔子的和平思 想,在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的战国纷争时代,周游列国,四处奔走,提倡王 道,提倡和平,反对霸道,反对攻城略地的不义战争虽然孟子的思想不合列国 君主口味,木人不受重用,儒家理想难以实现,但孟子无怨无悔,绝不苟合阿世, 表现岀泰山岩岩的大丈夫气概然而孟子并非完全“迂远而阔于事情”,他对于 推翻暴政、解民倒悬的正义战争,对于平定内乱,恢复和平秩序的吊民伐罪的战 争表示赞同,并认为“仁者无敌”,表现出可贵的理想主义精神但孟子只考虑 战争的正义性,忽略国家规模、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使王道仁政理想难以真正 实现即使实现,可能也要付出沉重代价总结孟子战争与和平的思维教训,为 王道战胜霸道提供可行的途径,对现代国家确立正义的战争观、捍卫世界和平具 有重大现实意义下文有删减)孟子贬斥春秋以来的历次战争,认为这些战争都是为了攻城略地祸害百姓的 不义战争,即“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以下引用孟子只注篇名)孟 子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称雄称霸的诸侯都是罪人,“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 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告子下》)在孟子 看来,不以道义引导君主,不以仁义辅助君主,只是逢君之恶,迎合君主的私欲, 都是民贼,那些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能为君搞合纵连横,取得战争胜利的所 谓良臣,都是民贼因此,“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 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以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 任土地者次之《离娄上》)孟子的伟大之处在于认识到“不仁者”不可以 得天下,“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离娄上》)秦始皇以武 力霸道统一天下,短短二十几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就是鲜明的例证但是,孟子并不是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对于正义战争,维护人民利益的战 争,孟子表示支持正义战争,就是“以至仁伐至不仁”,(《尽心下》)“至 仁”是正义战争的主体,“至不仁”是正义战争的对象所谓“至仁”,就是实 行王道的国家,以仁义治国的国家,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 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一一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 至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公孙丑上》)孟子对王道和霸 道作岀区分,霸道是以实力或武力强制别人服从,既然是以实力称强称霸,必须 是大国才能具备相当的实力,别的国家不是不愿反抗,只是由于实力不足,才暂 吋放弃反抗。
王道是以德行仁,即实行仁政,王者以德服人,故王道国家不一定 要大国,百里可以王天下小国行仁政可以王天下,那么大国行王道更容易王天 下所谓“至不仁”,有两种情况,一是实行暴政,残害百姓,滥杀无辜,王道 国家兴仁义之师,吊民伐罪,百姓欢欣鼓舞,急切盼望;二是国内动乱,民不聊 牛,王师出动,解民倒悬,恢复和平安定秩序,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孟子 认为,针对这两种“至不仁”情况而出兵讨伐,就是值得赞扬和支持的正义战争, 当然,一切反侵略战争都是正义战争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发动战争,违背另 一个国家人民的意愿,遭到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坚决反抗,就是侵略战争,就是非 正义战争,即使被侵略国家的统治者腐败无能,但人民不同意外国干涉,就不能 借“仁义”之名发动侵略战争,横行霸道孟子说过“春秋无义战”,同吋还说“敌国不相征”(《尽心下》),敌国 指身份对等国家,上对下为征,故敌国不相征,也可以引申为两个身份或性质相 同的国家无权互相征伐一个无道的国家没有资格对另一个无道国家假借仁义之 名实行讨伐,一个流氓国家也没有资格对另一个流氓国家发动战争更不允许以 掠夺别国财富、控制别国资源为目的,假借各种冠冕堂皇的名义对别国发动侵略 战争。
孟子认为,只有真正实行仁政的国家,不是乘人之危,不是火中取栗,而 是以仁义为目的,以别国人民的利益和安全为目的,才有资格兴师问罪,保民安 邦这也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这样的正义战争 不战则已,战则必胜,故“仁者无敌”,“仁人无敌于天下”《尽心下》)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各国诸侯急功近利,亟亟于富国强兵,攻城略地,孟 子的仁政理想难以实现,不免被人看做“迂远而阔于事情”,孟子本人也不受重 用司马迁在孟子传记里记载了孟子见梁惠王,与梁惠王话不投机,所论不合梁惠王数被於军旅,三战皆败,太子虏,上将死,忙于招贤纳士,急于寻求 强国复仇Z道,利国Z道,而孟子却要他行仁义,行仁政,貌似所答非所问,确 实有“迂阔”之嫌,不能满足梁惠王的急切愿望但本文认为,孟子的回答,要 梁惠王行仁义,施仁政,一点也不迂腐,恰恰是针对魏国的实情提出的救国济困 的最好建议!魏国的实情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苹而不知发”(《梁 惠王上》),富豪家的猪狗吃着人的粮食却不知节俭,路有冻死骨却还不开仓赈 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苹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 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如之何其 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上》)宫廷里整天大鱼大肉,马厩里养着肥壮的 骡马,老百姓却挨饿受冻,转死沟壑,这简直就是率兽食人!梁惠王不想着十年 生聚,十年教训,不想着卧薪尝胆.,整日花天酒地,不管人民死活,百姓恨得咬 牙切齿,恨不得与统治者同归于尽,如果人民不发动起义、不给敌军带路已属万 幸,梁惠王居然还想着兴军复仇,攻城略地,这不是口日做梦吗?仁者是把自己所爱者推及到不爱者,比如爱屋及乌,梁惠王这个不仁者不爱 老百姓,却把这不爱推及到自己所爱太子(在与齐国交战中被俘,一说战死)。
梁惠王以获取土地为目的,糜烂其民而战之,属于不义战争,其败不亦宜乎!因 此,孟子耍梁惠王抛弃利益愿想,痫下决心行仁政,实在是唯一的救国良方,何 迂阔之有?!针对梁惠王问利,孟子答Z以仁义:“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 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梁惠王上》)孟子与梁惠王交谈多次,从不同方面勾画了 “仁政”的内容,这些内容孟子 在与齐宣王对话时又重复多次,每次语言表述不尽相同,核心内容基本一致,说 明孟子认为“仁政”的理想适合当时所有国家每个国家都实行仁政,就可以实 现天下太平,如果有哪个国家实行暴政,仁政国家就可以吊民伐罪,恢复和平与 秩序孟子仁政的核心思想就是保民,恤民,教民,养民,与民同乐,要保证每户 有百亩耕地,五亩宅基地,有鸡豚狗彘之畜,保证老者能衣帛食肉,照顾鳏寡孤 独,省刑罚,薄税敛,实行市场经济,关市稽而不征,政治上选贤与能,使俊杰 在位,办学校,兴教化,让百姓懂得孝悌忠信基本伦理;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 物,孟子述有爱物的生态伦理思想萌芽,主张有节制的利用自然,注意自然界的 可持续发展,有节制的捕捉鱼鳖,有节制的砍伐木材,则自然物不可胜用。
孟子 认为,如果实行了这样的王道仁政,政权深得人民拥护,民归之如水之就下,天 下百姓皆引领而望,如此则无敌于天下孟子对梁惠王说,如果此时哪个国家陷 溺其民,冻饿其父母,就可以往而征之:“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 者无敌王请勿疑!”四孟子一生积极提倡和平,致力于实现王道理想,认为王道国家战则必胜,仁 者无敌,具有可贵的理想主义精神但仔细分析孟子的全部论述,就不难发现, 由于过度的理想主义色彩,对正义观念的过分自信,导致王道仁政理想在现实中 难以实现纵观历史,王道难以战胜霸道,正义战争难以取得胜利,野蛮国家凭 借武力横行霸道,肆意侵略和平国家,其事例不胜枚举即使正义战争取得胜利, 往往也要付出沉重代价总结孟子王道理想的思维教训,辩其得失,为王道战胜 霸道提供可行的途径,对现代国家确立正义的战争观、捍卫世界和平具有重大现 实意义一、孟子认为王道国家不待大,百里之国可以王天下,理想主义色彩过于浓 厚,没有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孟子描述的仁政理想是一户有百亩耕地,五亩宅 基地,欢迎天下人民都来耕地,民之所归,如水之就下,沛然莫之能御;欢迎天 下商人都来经商,欢迎天下知识分子都来本国从政。
可是小国资源有限,一户百 亩地,你能容纳多少农户呢?小国市场消费有限,能有多大的市场规模呢?天下 知识分子都来从政,增加财政负担,引起赋税加重,人民能够承受吗?孟子说王 道国家不必大,这是为了增强实行王道的信心,但依照孟子的思路推理,大国比 小国更容易实行王道大国资源充分,广土众民,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可以吸收 更多的贤能俊杰来为国效力孟子认为霸道依靠实力,所以实行霸道必须是人国 才有充分实力,同理,只有实行王道的大国才能抵御霸道,主持正义因此,大 国具有更大的实行王道的能力责任与义务二、 孟子过分强调正义的力量,没有重视军队的训练管理和国防建设通观 孟子书全文,找不到关于军队训练和国防建设的论述即使不是处于战国时期(更 何况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也要组织一支有一定规模的军队,并且要加强训练, 増强战斗力,这样才能在正义战争中以最少的牺牲赢得最大的胜利没有常规军 队,战争发生时组织没有经过训练的民众去抵抗,用血肉筑长城,即使最终取得 胜利,也要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给某些提出“花钱买和平”的人提供口实当 然,要加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就有可能增加赋税,增加百姓负担,如何在军 费开支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之间找到平衡,需要执政者具有高超的行政艺术。
三、 孟子忽略了武器的优劣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一点尤其值得总结经验教训 受孟子思想影响,中国长期以来不重视先进武器的研发与建造甚至在国势危急 时,有的士大夫还在大发“战争不靠武器”的迂腐议论孟子过分强调得道多助, 认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公 孙丑下》)认为只要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梁 惠王上》)组织没有经过训练的百姓用木棍去对付秦楚Z坚甲利兵,这要付出多 大的牺牲和代价!何况秦国是虎狼之师,训练有素,用土地奖励军功,重赏之下 必有勇夫,手中乂有锐利武器,恐怕仅仅依靠正义在手、仇恨在胸不足以取胜! 在现代战争中,先进武器的作用就更是显而易见了因此,加强先进武器的研发 和建造吋不我待,刻不容缓,要把拥有先进武器提升到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 来对待中国是一个大国,国力空前强盛,止在继承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儒家 思想,总结提升孟子的王道理想,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全民共同富裕,加 强军队和国防建设,拥有足以威慑霸道国家和邪恶势力的先进武器,就一定能在 国际社会主持正义,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