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示长安君》阅读答案.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53702057
  • 上传时间:2022-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示长安君》阅读答案   《示长安君》是北宋政治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抒写兄妹情,言浅而情深,表达了真挚而又深沉的相逢之欢与离别之悲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示长安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②   草草杯盘共笑语③,昏昏灯火话平生④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⑤   欲问后期⑥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⑦   ①示长安君——写给长安君看王淑文,是作者的大妹妹,受到了长安县君的封号   ②这两句说:少年时候久经离别,想念的情意原是不轻的;如今老了,就是相逢,也免不了有些悲伤怆(chuàng)情——悲伤   ③草草——随便准备的杯盘——指的是酒和菜   ④昏昏:昏暗,光线暗淡这两句是说,在不太亮的灯光之下,互相谈谈家常   ⑤这两句说:自己正感伤兄妹们隔湖隔海地分别了好多年,如今又要冒着风沙到万里之外去出使   ⑥欲——要后期——后会的日期   ⑦这句说:我在北方寄信回来时,应该是见到鸿雁南飞的秋天(辽国在北方)   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颔联:①“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那么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②“草草杯盘”与“昏昏灯火”营造了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③“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缺乏;“昏昏”那么衬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①“自怜”与“又作”贯穿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②“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③“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间隔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解读这首诗,首先要根据注释理清“长安君”与王安石之间的兄妹关系写这首诗时的背景是王安石于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诗中表达了真挚而又深沉的相逢之欢与离别之悲根据题中要求:“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对中间两联的内容逐联进展赏析   1060年(嘉祐五年),王安石出使辽国,临行前与妹妹话别,写下了这首诗。

        多年来,王安石仕履匆匆,其妹也随夫远宦,两人离多会少,此番又是短聚,也不知后会何期因而,诗中表现了作者的“怆情”之感颔联写相聚闲聊的情景,最为亲切生动,十分感人:“共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那么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缺乏,“昏昏”那么衬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而在颈联中,“自怜”与“又作”贯穿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间隔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诗人只把这番情景娓娓道来,言语浅显寻常,只是一些家常闲话,情意却非常亲切真挚,道出了兄妹间真挚而又亲切的感情   李益有诗《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从内容上看,王安石的这首诗在构造和取材上受李益的影响颇深。

        王安石的这首七律抒写兄妹情,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的纯朴而真挚的感情首联娓娓道来,却饱含深情,少年时就已经伤感离别,人到中年,这种离情别绪,教人更加难堪,何况在刚相逢的时候,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呵! 颔联似有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那种意境兄妹相聚,还管它什么“盘飧市远无兼味”,只要有谈笑风生就可以了;哪怕它“幽光耿耿草堂空”,只要能畅叙亲情就行了诗虽朴素无华,情却真挚深沉,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温馨的气氛,当时情景如今还历历在目 颈联感慨常年与亲人相阻隔,更为即将远赴异国与亲人相别而伤情过去是三年湖海久隔,而今是万里尘沙远离,诗人以时空穿插的方法极言兄妹相见之难,别离之苦尾联的出句融合“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和卢纶《送李端》中“风尘何所期”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对句以鸿雁传书以慰思念之情作结,《》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所表达的意思,和这差不多   读完这首诗,不禁想起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不难看出,此诗在构造和取材上受李益的影响颇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