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不虚美不隐恶第7课李将军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20200502112.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金**
  • 文档编号:207853949
  • 上传时间:2021-1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4M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7课 *李将军列传 [学生用书P27])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19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他的口才好,演变到现在就成了信守诺言了! “一言九鼎”比喻一句话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英雄悲剧西汉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在那个绚烂的时代,忠臣良将灿若星河他们或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因骁勇善战、纵横沙场而被历史铭记,被人民颂扬。

      李广,抗击匈奴的大将,千百年来,他悲壮的经历使人们一直赞美他、惋惜他、怀念他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官职的任免升降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如《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的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其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有单传、合传、类传等在西汉长期反对匈奴侵略的战争中,李广是一位英勇善战,爱护士卒,为匈奴所畏惧,为广大军民所敬爱的将军本文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围绕李广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等特点,刻画了一代名将李广的英雄形象作者在记叙李广生平事迹的同时,奔涌着自己激荡难平的心潮,那赞佩、感慨、叹惋、激愤等种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字里行间,是凝结着血泪的传记篇章一、字音徙(xǐ) 骁骑(xiāo) 睨(n)赎(sh) 辄(zh) 麾下(huī)诣(y) 愠怒(yn) 遁走(dn)自刭(jǐnɡ) 垂涕(t) 讷(n)二、通假字①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尝,同“常”,常常,经常②皆惊,上山陈 陈,同“阵”,布阵③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莫,同“幕”④军亡导,或失道 或,同“惑”,迷失⑤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幕,同“漠”,沙漠⑥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悛悛,同“恂恂”,诚恳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1)从(2)当(3)用(4)走 四、词类活用①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名词作动词,率领,带领②汉下广吏 名词作动词,把……交给③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名词作动词,延误④鞭马南驰数十里 名词作状语,向南⑤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名词作状语,在田间⑥止广宿亭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⑦即有急,奈何 形容词作名词,紧急情况⑧用坚其意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强化⑨破败广军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溃败⑩胡兵终怪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广为人长,猿臂 名词作状语,像猿一样鞭马南驰数十里 名词作动词,鞭策,鞭打 五、古今异义①以为前将军古义:让……做。

      今义:认为②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义:事情的复杂经过,委曲详情今义:a.弯曲;b.(事情发展、故事情节)复杂,变化多③虽其子孙他人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④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古义:确实使……信任,使……感动今义: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⑤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古义:质朴的乡里人今义:a.知识浅陋的人;b.谦辞,对人称自己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判断句②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定语后置句③见匈奴三人,与战 省略句④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 被动句⑤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省略句⑥固自辞于大将军 状语后置句⑦其李将军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⑧是必射雕者也 判断句⑨士以此爱乐为用 被动句⑩其将兵数困辱 被动句七、成语积累1.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官府公堂上受审问,后来指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2.霸陵呵夜:原指遭酒醉之霸陵尉呵斥,后喻失势者遭人欺凌或侵辱;也用来指失势后郁闷之情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诚挚,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学生用书P28])1.探讨“斩霸陵尉”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么?答:                                                                        [明确] 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的特点。

      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名将,但他也是有缺点的 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手法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由此看出司马迁对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司马迁记录这一事件,体现了他的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2.根据李广在汉武帝时对匈奴作战以来的活动,探讨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事 件结 果形 象从文帝行,格猛兽文帝惜其“子不遇时”勇猛上郡战役,杀射雕者,解鞍惑胡骑熟悉敌情,射技高超临危不乱,智勇双全雁门之战只身逃脱当斩,赎为庶人惊人的机智,超人的胆识居右北平,对待士卒宽缓不苛匈奴号为“飞将军”士爱乐为用威震匈奴的气势,仁爱士卒,不贪钱财漠北决战,主动请缨,被迫调离,作战失利天子以为老卫青阴受上诫数奇责广之幕府对簿老当益壮,壮心不已,不堪其辱,悲愤自尽的刚烈3.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原因及表现是什么?悲剧原因表 现主观原因不善言辞讷口少言个性太强不谢将军起行,愠怒就部心胸狭窄杀霸陵尉自负其能,不计后果因中贵人而射杀匈奴射雕者及以百骑御匈奴千骑等客观原因汉王朝用人唯亲、遭人排挤迫害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4.用对比衬托的方法写人,是司马迁描写历史人物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是如何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比衬托方法,来描写飞将军李广的?答:                                                                        [明确] (1)与匈奴射雕者的对比,突出李广的高超射技中贵人以数十人对付匈奴三人,中贵人还受了伤;李广面对三位匈奴射雕者,却显得轻松自如,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胜利中贵人与李广,李广与匈奴射雕者之间,层层对比,突出李广神箭手的形象 (2)与卫青、霍去病的对比,突出李广的不幸遭遇和对士卒的仁爱同为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廉洁仁爱,卫青以权谋私,但前者屡遭迫害,最终饮恨自刭,而后者却始终福星高照,一帆风顺,这就不能不激起人们对当权者任人唯亲、统治者赏罚不公的不满和愤恨;同时也使人们忍不住为李广掬一把同情之泪,为之大鸣不平   意动用法,以……为怪以为:认为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引:率田间:名词作状语,在田间①止:禁止②止:使……止况、情况曲折:事情的原委,详情对簿:按簿册上的记载 [学生用书P32])【课内挖掘】李广难封飞将军李广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他廉洁、正直、善战。

      唐朝诗人王昌龄赞美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是李广纵然战功赫赫,至死也没有封侯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为李广惋惜“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激活] 这则材料可以用在与“命运”“挫折”“英雄”“不幸”等内容相关的作文中运用范例】李广,一个让千年才子文人感怀的悲剧人物,在他自刎时,显出了男儿本色,英雄风流也正是那一刎,让我们知道男儿的血性是要用生命去争取的原来男儿血性竟是这样地沉重,沉重得让人无法呼吸我经常在想,飞将军自刎的那一刻,是否想到了霸王项羽的乌江自刎,是否想到了霸王那一声长叹:非战之罪,乃天亡我也!也许,在飞将军的心中,一定有着太多的遗憾,一定有着万端的感慨,也一定充满了对宿命的无奈李将军评传《史记》的文学性和史学性在《李将军列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文学性来看,太史公在撰写的这篇传记中充分融入了自己对李将军这一悲剧英雄的无限崇敬与深切同情纵观全文,太史公这一感情的来源其实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李将军本人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人格魅力让人心生敬意李将军是西汉景帝后期与武帝前期国家硕果仅存的名将之一自周亚夫自杀之后,汉廷就再也没有战略上的军事统帅,就连独当一面的大将也仅剩下窦婴、李广、程不识、韩安国四人,而这四人中,又以李将军历任边郡太守,数次与匈奴、羌人接战,名震天下。

      武帝即位后,曾派卫青、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四将军出击匈奴,结果匈奴人以李将军为汉之名将,将军队主力压向李广,导致李将军全军覆没,而从未出过战的卫青却乘机进入匈奴后方,获得大胜由此可见,李将军当时在匈奴人中的影响有多么深刻根据历史记载,李将军曾先后在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与右北平担任太守,这些地方基本上囊括了北方所有的边境重镇,而在李将军驻守期间,匈奴人号其为“飞将军”,不敢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