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课苏州园林.docx
3页第13课《苏州园林》学习目标:1、查字典,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流利的读课文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2、品味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丰富一、激发兴趣,媒体导入有一个地方叫苏州,这里是人间的天堂,而这天堂中的一座座园林,是每个中国人梦想中的地方播放录像资料,一分钟左右)二、出示目标1、查字典,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流利的读课文并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2、品味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丰富学生齐读目标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掌握生字词)1、先学背景:叶圣陶,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苏州,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2、学生自由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读准下列词语: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镂(lòu)空 蔷薇(qiáng wēi)重峦叠嶂(zhàng)斟酌(zhēn zhuó)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再次默读课文,圈点勾划出可以体现苏州园林特点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
2、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总特点的?这几个方面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自然段?3、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明确答案:1、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关键词:完美的图画2、亭台轩榭的布局(第3自然段);假山池沼的配合(第4自然段);花草树木的映衬(第5自然段);近景远景的层次(第6自然段)3、角落注意图画美,门窗注意图案美,梁柱注意色彩美五、第三次先学后教(品味图画美)A.亭台轩榭的布局1、亭台轩榭怎么布局?遵循什么理念?在此处,作者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明确:绝不讲究对称 自然之趣 说明方法: 作比较 打比方B.假山池沼的配合苏园主人造假山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为此,叶老用“重峦叠嶂”来概括这些假山C.花草树木的映衬(全体朗读第5段)假如你是一名寻找美的摄影师,要拍一组苏州园林的照片,你会寻找什么样的画面定格下来呢?(学生组织语言发表看法)D.近景和远景的层次为什么苏州园林里要设置花墙和廊子呢?(出示图片)明确:用花墙廊子分隔空间,又未完全分隔。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品味语言)师:做到“完美”需要付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心血,可以说到了严谨、苛刻、精益求精的地步找出能体现设计者和匠师追求完美的词语或句子如“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这些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语气很肯定,毋庸质疑,毫不含糊,又抓住园林的特点,表达得十分准确请你找出类似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小组讨论)答案明确: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表大部分,不排除有个别情况在范围上、程度上作了限制,意思是引用活水的池沼占大多数,但不是全部,表达得很有分寸,留有余地,语言准确、严密七、课堂总结:师: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语言艺术的大门,一扇文化艺术的大门,希望今天这节课成为大家追寻探索的起点八、当堂训练1、注音轩榭( ) 池沼( ) 丘壑( ) 嶙峋( ) 镂( )空 蔷薇( ) 重峦叠嶂( ) 斟( )酌(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的?3、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请分析这句话的语言特点九、布置作业运用你今天课上学到知识和方法,用文字介绍自己拍的一张照片。
字数:150——200字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