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金识源】高中语文 2.6 辛弃疾词两首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4.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08407678
  • 上传时间:2019-10-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6 辛弃疾词两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遥岑(cén)  玉簪(zān)  水龙吟(yín)B.倩影(qiàn) 鲈鱼(lú) 佛狸祠(sì)C.巷陌(mò) 揾泪(wèn) 孙仲谋(zhōng)D.螺髻(jī) 堪脍(kuài) 封狼居胥(xū)解析:B项,“祠”应读“cí”;C项,“仲”应读“zhòng”;D项,“髻”应读“jì”答案:A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遥岑远目      目:眺望B.倩何人唤取 倩:请求C.揾英雄泪 揾:擦拭D.尽西风,季鹰归未 尽:完尽解析:“尽”的意思是“全”“遍”“到处都是”答案:D3.在古代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解析:A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北望中原气如山”;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答案:B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三篇都含有恢复中原的渴望和对南宋政府苟且偷安的不满,     。

       ①就通常所谓的思想意义来说,两者是一致的②《水龙吟》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是说远望中原群山只能滋生愁恨③这与陆游的“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含义相近④至于陆游的这两首绝句,其点睛之笔是第二首诗的结尾“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⑤但这首《水龙吟》是研究者公认的辛词最好作品之一,刘克庄评价为“自有苍生以来所无”今天的读者仍能从中受到强烈的感动A.②⑤③④①      B.①②⑤④③C.②③①⑤④ D.①②⑤③④解析:根据每句中关键词提示,找到逻辑顺序如“这与”“但”“至于”等答案:C5.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暗讽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B.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采用了对比手法因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也表现出词人对英雄的仰慕C.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借鉴历史,说明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暗指韩侂胄急于北伐可能重蹈覆辙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回忆的是四十三年前自己的抗金斗争。

      后来渡淮南归,如今自己已步入老年,壮志依然未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解析:B项分析不正确词人写孙权、刘裕不是采用对比手法,这两个人都是词人敬仰的英雄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7~8题鹧鸪天 辛弃疾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②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③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④注:①此词是作者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时所作稼轩闲居带湖时常往来鹅湖游赏②青帘:借指酒家③缟袂:白衣④外家:娘家6.这首词上片的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可采用串联意象的方式解答抓住“春”“平原”“荠菜花”“雨后”“群鸦”等意象,联想勾画即可答案:春天来了,一场春雨刚过,平原上开满了荠菜花;在刚翻耕过的土地上,一群群鸟在起落着觅食描绘了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7.作者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情绪,请作简要分析解析:所谓“以乐景写哀情”,就是描写的景物、景象是欢乐、愉悦的,而表达的情感是悲愁痛苦的,属于反衬的一种这首词写春来后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安静,其实是表达词人赋闲的愁苦,表达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伤。

      答案:作者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色,乡村生活的古朴宁静,词人越写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和无奈的情绪反衬自己内心的不平静,这就是壮志难酬、年龄徒增的惆怅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9~10题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注:此词可能是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所作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解析:解答此题要紧扣词中表达词人情感的关键词句,如“被白发欺人奈何”流露出年老而不得重用的无奈,“直下看山河”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表达了把光明洒向更广泛的人间的愿望答案:本词表现了一个有抱负、有才干而不被重用的英雄内心的愤懑和矛盾,也表现了诗人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的愿望9.简析本词的浪漫主义艺术特点解析:分析词的浪漫主义手法,要依从词的内容和表达技巧从词的内容看,这首词写到了神话中的嫦娥;从表达技巧看,使用了想象的手法答案:本词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于象征和大胆想象,构成了一幅瑰丽宏大、气势磅礴的超现实艺术境界,有力地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情怀。

      三)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11~12题好事近 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 辛弃疾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0.“元夕”指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请从虚实角度分别分析两首词中的意象“东风”有什么作用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前一首词的“东风”是立春夜的实景,后一首词的“东风”是诗人设想的灯花灿烂的景象犹如春风中盛开的百花答案:元宵节前一首词的东风是实写,写东风盛吹,元夕无月,带来夜雪后一首词的东风侧重虚写,元宵的灯火似乎是东风吹开,天空的烟火似乎是东风吹落的万点流星11.简要分析词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梅”和“那人”的形象两首词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两首词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前一首以对赏灯、宴会的“情薄”反衬诗人对梅花的情浓;后一首以喧闹欢腾的元夕景象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两首词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理想的追求。

      三、语言表达1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一段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示例:我只能成为一个行走的逗号,在翻完命运这本书的时候,我无法停止疼痛的双脚,无法停止生命中的一次次追赶解析:在仿写时,要注重分析示例的语句结构、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的情感等示例以第一人称来写,第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最后两句使用对举的形式写“追求”,照应了第一句的“行走”按照上述要求仿写即可答案示例:我只能成为一段激昂的旋律,在唱完命运这首歌的时候,我无法终止跋涉的步伐,无法终止人生中的一次次拼搏13.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四个关键词家风虽然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但它对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却是最基础的东西,是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亿万家庭的家风,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很朴实,都是崇德明理、向善向上、讲求礼义的节目讲的正是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宣传家风,可在全社会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解析:这是一个论述性语段,故应该从语段所论述的话题中寻找关键词。

      这里最核心的话题应该是“家风”,全段讲“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意义等,由此引出“风尚”“道德”两个结果性的话题(关键词)答案:家风 核心价值观 风尚 道德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