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龙门石窟.docx
83页演讲稿龙门石窟演讲稿龙门石窟篇一:龙门石窟讲解词潜溪寺:好,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龙门西山第一个皇室经营的洞窟潜溪寺,它开凿于唐高宗初年(650-655 年)因在开凿此石窟时发现地面之下有暗流涌出,所以称潜溪寺传说唐代有个叫李藩的宰相曾经在此建过别墅,清代又有人在这修建了木构窟檐等建筑物那我们可以看一下主室窟平面呈马蹄形平面,穹窿顶,继承了北朝的一些特点洞内的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七尊式正壁主尊佛为唐代流行的阿弥陀佛,像高米,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袒胸,结跏趺坐于方形须弥座上,面容饱满,嘴唇丰厚,颈部有三道深深的蚕节纹(肉痕纹,这一点胖人都有,体现了唐代造像的一大特点,以胖为美) ,姿态娴静左手置左膝上;右手上举,施说法印,说明阿弥陀佛正在讲经说法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佛经上说凡愿往极乐世界之人,只要专念他的名字,死时他便会来接引前往极乐净土,这就是僧众口中常念“阿弥陀佛”的由来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立于左右两侧仰复莲束腰座上的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那种造型的敦厚,比例的舒适,线条的流畅,仪态的文静,是难得的艺术形象龙门唐代窟龛的大型菩萨造像,以这两尊最为优美万以南壁右胁侍大势至菩萨更为传神。
陈抟碑:我们在这可以看到一块碑,这块碑上写有非常醒目的十个大字: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这在书法上称之为十字卷作者是陈抟,陈抟是个非常具有传奇性的人物,并且与咱们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华山有很深的渊源赵匡胤祖籍河北,后在父辈时搬迁到洛阳的夹马营(现在洛阳老城还保留着这样一个地名) 陈抟在龙门曾经夜观天象,作出了一个惊人的预言“夹马营中紫气高,属猪人已著黄袍” ,果然不久之后赵匡胤,属猪的,在陈桥驿发动了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之后还在华山东峰与陈抟下棋,将华山输给了陈抟,华山也成为了陈抟的道场,陈抟被后人称为“华山老祖” 他的书法形式奇逸怪僻,豪华雄浑,在书坛上别具一格,现存的这块十字卷是他自命不凡的写照,他把自己比喻成天马、神马,人中龙呢在这有一个典故,孔子从鲁国来到洛阳向老子请教周礼时尊称老子为“人中龙” 康有为书法作品的精髓也是来自于陈抟宾阳三洞:我们现在正身处一座幽静的院落当中,面前由南向北一字排开三座洞窟,人称宾阳三洞据《魏书*释老志》记载,三窟是宣武帝(也就是孝文帝的儿子)为其父母孝文帝、文昭皇太后做功德而营造的皇家工程其中北魏皇室仅开凿宾阳中洞就历时长达二十四年开凿三窟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未完工之前用工已达八十万两千三百六十六个,由此可见工程之浩大。
但是由于当时发生的宫廷政变,主持人主腾病故和胡太后把持朝政及战乱等原因,北魏随即分裂,仅宾阳中洞基本完工,而北洞和南洞只凿出窟形及一些胚胎所以南北二洞是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由唐代雕凿完工宾阳中洞:宾阳中洞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北魏是鲜卑族所开创,也是一个马上民族,住帐篷,所以咱们从窟形可以看出来洞内为三世佛题材,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主佛为释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儿子他与我国孔子为同时代人,29 岁时出家,历经六年,悟道成佛,并创立了佛教他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头饰阴刻旋涡纹高肉髻,面相椭圆,眉呈弧形,眉心都有一个圆点,这个圆点不起装饰的作用,这是慧眼,通过它可以洞察未来成语独具慧眼就是由此而来那英的雾里看花有一句,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看来词作家对咱们中国佛学文化缺乏研究,慧眼只有一只哪有一双啊眼大而长,鼻梁高直,唇薄,嘴角微翘,脖颈直而胸平,瘦骨清相,是写实的鲜卑人面相服装是汉地宽袍大袖式袈裟我们看这些皇室洞窟不仅仅要看它所体现的绘画、美术、雕刻技艺,同时一定要观注它所体现的政治含义其实呢宾阳中洞完全反映了鲜卑族的一个心路历程。
鲜卑族人的祖先生活在大兴安岭一带,在山西大同建立政权,然后又迁都洛阳当时的鲜卑人被称为蛮夷之人被中原的老百姓看不起,认为他们穿奇装异服;灯笼裤,小马靴那么孝文帝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帝王,他一心仰幕中原文化,把都城迁到洛阳, 那么这种心理也体现到了洞窟雕像中首先咱们看一下主佛的笑容:他的笑是一种谦卑的笑,低眉顺眼,表明放低自己的身份,想极力融入中原文化同时呢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穿汉服脱下灯笼裤,小马靴,换上中原地区的宽袍大袖在全国统一普通话,就是一群高鼻梁,深眼窝的人每天都在朝堂上说着我们洛阳话宾阳南洞:宾阳南洞是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唐代续凿完工它所供奉的主佛就是阿弥陀佛,是由唐太宗李世民第四个儿子魏王李泰为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做的一个功德窟那我们看宾阳南洞也要观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其中皇后长孙无忌生的有三个:李承乾、李泰、李治长子承乾自幼聪明可爱,8 岁就被立为太子,很能博得父亲的欢心皇上每次外出都委以“监国”的重任,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年纪轻轻练就了两面派的本事,在父亲面前恭顺而有修养,但是在背地里却纵情声色,胡作非为,于是遭到了李世民的痛斥,渐渐失宠,一场大病后落下了残疾,由此看来作为一个国家接班人这种形象肯定是有失大体。
那么在他众多的弟弟当中,李泰聪慧不让其兄,结交了很多文人名士,年纪轻轻就编出了一本长达 550 卷的地理方面的书《括地志》 ,得到唐太宗的宠爱,渐渐胜过承乾李泰身体比较肥胖,但太宗特许他出入可以乘小轿但是李泰对这些不满足, 《旧唐书》中记载他有夺嫡之心面对野心勃勃且颇胜过自己的弟弟,承乾当然也不甘示弱,结党营私,与李泰展开角逐比起浮躁的承乾来,李泰更是技高一畴,游刃有余,除了在暗地对付哥哥之外,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讨好李世民身上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逝,李世民骤然失去相伴多年的贤内助,内心一下子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魏王李泰瞅准了这个机会,请求出巨资为母亲在龙门山开窟造像,以博取“纯孝”的美名来争得李世民的欢心心理上的投机,必然决定他在行为上的取巧李泰在龙门巡视了一番,目光最终落在了北魏王朝灭亡时不曾全部竣工的宾阳三洞在这业经北魏皇家惨淡经营长达 24 年之久的地方开窟造像,资金投入少,最重要的是见效快,这无疑是最符合李泰心理的了伊阙佛龛之碑:李泰把宾阳三洞修葺一新之后,便特意请中书舍人岑文本撰文,由当代著名的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镌刻了洋洋洒洒 1800 多字的造像题记,树立在宾阳中洞与宾阳南洞之间一块最显眼的石壁上,也称褚遂良碑。
本来这块碑,原为北魏王室营建宾阳洞的造像题记,它所记录的内容,应该是宾阳中洞的雕造年代,造像内容以及工程进展情况然而,魏碑原文却给这贪天之功,欺世盗名的政客李泰磨平后,又重新刻上了现在这篇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的溢美之辞这块碑的价值有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它为宾阳洞的修造及演变,为唐王朝宫廷内的权力之争等,提供了不少情况二是文学艺术价值因为在长达 1800 多字的铭文中,不仅造句工整,辞风华丽,而且把中国书法中所说的点横竖折钩挑撇捺等几乎都包括了,真可堪称是文辞家和书法家的“天合之作” 从现在可以说我们来看龙门四最)摩崖三佛龛:我们看到这组群雕叫摩崖三佛龛,我们刚才看到的窟和龛有什么区别呢?窟是在天然或人工开凿的洞窟内开窟造像,那么龛是在崖壁上面直接雕凿,上面有小小的石质屋檐这组造像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站佛,这种组合在我国石窟寺中极为罕见此龛造像是一组未完成工程,群像均仅雕出轮廓中间主佛为弥勒佛,坐于方台座上据佛经记载弥勒佛是未来佛,是作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接班而出现的他现在还在兜率天内院修行,预计将于二十八亿七千万年之后来统管这个现实世界,那么为何把这个未来佛放在主尊佛的位置上呢。
那么我们就要来观注这组群雕开凿的历史背景了此龛开凿于武周时期,也就是武则天当皇帝时期咱们都知道女人当皇帝是难上加难,受到了重重的阻力,但是武则天却不是一个一般的女人,她当时利用老百姓的弥勒信仰为自己的登基制造舆论,登基后又自称慈氏,推动了弥勒信仰的风行在佛教中,弥勒佛被视作改天换地之佛因此武则天登基当皇帝之前,授意她的面首(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她的男宠,情人)白马寺主持薛怀义制造舆论,将四卷《大云经》附以新的解释,谬称武则天是弥勒佛下凡:“武太后乃弥勒佛降生,当代唐为人世之主” 将《大云经》颁行天下摩崖三佛龛的开舆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随着武周政权的垮台,摩崖三佛龛也因此而停工虽然这组造像是未完工雕像,但却为我们了解石窟造像的开凿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万佛洞,这个洞最适合从下往上讲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万佛洞,这个洞有非常完整的内外室结构,首先我们看内室的主佛先从佛的宝座开始看这个叫做双层莲花束腰须弥座,宝座其实是双层的,中间有四个力士向上承托着宝座,雕刻的线条非常的精致,给我们透露出来莲花宝座很重,压在力士身上,力士是吡牙咧嘴,面目狰狞,肌肉突起,仿佛要使劲自己全身的力气把这个宝座托起,然后将佛托向西方极乐世界去。
中间阿弥陀佛螺形发髻,面相丰满圆润,神态安祥,左手无膝,右手举至胸前,手指残,施无畏印在主尊佛头部的背光处上方有五十二朵莲花,上面坐着五十二位菩萨,整个万佛洞是由伺侯武则天的五十二位宫女捐助了一年的化妆品钱完成的,为了纪念这五十二位宫女,就把她们幻化成五十二位供养人的形象,雕刻在主佛的上方,永享人间烟火,手中拿着器物不同,象征着当时她们所从事工作的不同,有拿梳子的,绣女,宫廷演奏师,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再往上看窟顶有一个莲花宝盖,周围有这样一圈字,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的题记,大监,二品女官,姚神表,内道场智运禅师,这是武则天在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之后发配到感业寺时发展的尼姑势力的两位代表,在武则天二次回宫时把这些尼姑带到宫里主持万佛洞造像工程的正是这两位女性,她们把万佛洞人物造型设计的柔合典雅、细腻传神,这不仅反映了当时佛教的繁荣和社会的开放程度,更体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示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世界,又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万佛洞的万字为什么不是繁体字,而是简体字,这个字呢,其实是一种魏碑字体,魏碑字体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过渡的这样一种字体。
这么这两个人的形象在洞中也能找得到,把自己的形象刻在洞内,名字刻在窟顶上方,说明当时武则天已经干政了,公元 680 年李治已经有了家庭病,高血压,糖尿病,双目看东西模糊,还有一些并发症依仗武则天的势力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洞窟里面,龙门石窟唯一一个把主持人的名字和形象雕刻其中的一个洞窟 )洞口南侧的菩萨像身高 85 厘米,形像婀娜多姿,体态轻盈,身体很美,多一分肥,少一分瘦,增一分长,减一分短,以肚脐为中心,上身和下身的比例呈黄金分割,身材很美,体态也很美,歪着头,扭着腰,扭腰送胯之间呈S 曲线,就把一个女性窕 柔美的形象给表露了出来,一手提溜着净瓶,一拿拂尘,举手投足之间就表现出了大家风范,让我们能够看出她是生活在一个非常好的大家庭里面,生活在一个国泰民安的环境之下,才会气宇不凡,每一个人所呈现的姿态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的穿的衣服也非常美,里三层外三层,层层叠叠,但丝毫不给人以很雍肿的感觉,勾勒了她曼妙的身姿,反映了当时纺织业的兴盛,薄如蝉翼最可惜的是她的眼睛在清朝末年的时候遭到了破坏,我们常形容一个女孩子的眼睛目若秋水,脉脉含情,顾盼生姿,回光流转,眼睛一定要非常的灵活,眼睛灵不灵活是会反映到心理的,但是眼睛已经找不到了,被称为东方的维纳斯。
一件好的艺术品让人惊奇,不如让人喜欢,让人喜欢不如让人觉得有点缺憾,而我们这尊观世音让人越看越美,越看越让人喜欢平时的观音都是非常严肃的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但我们所看到的却是给我们呈现出来这样一种感觉,很随意,随惬意,如沐春风梅兰芳老先生就是在看了这尊菩萨像的姿态之后回去塑造了洛神女这一角色道路 是在雍正年间修筑的,是浇筑上去的,起到坚固石板的作用,首先开一个槽,然后把铁水浇铸到里面上面的水泥是清朝末年从德国进口过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