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安徽的科技和教育文化.doc
10页第三章安徽的科技和教育文化学习H的.•了解历史时期安徽科学技术成就,增强作为安徽人的自豪感;了解历史时期 安徽地域的教育活动和皖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对各时期安徽教育 发展水平作出总体把握学习要求:1、 大致了解安徽在农田水利、纺织、制瓷、铸冶、天文、数学、物理学等科技 方而发展概况;2、 丫解并掌握安徽科技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3、 重点掌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安徽科技成就4、 总体了解安徽教育历史发展概况;5、 学习安徽著名教育家,理解性地掌握其教育思想,了解其教育实践活动:6、 重点掌握书院教育制度在安徽的产生、发展、繁荣及影响学习建议:1、 注意点面结合的学习方法,在掌握重要知识点(如安徽科技各方面的突出成 就)的同时前后延伸学习此方面的其他知识,以点带面;2、 对于一些重耍的科技人物,如梅文鼎,建议结合了解其生平,通过网络搜索、 走访其故乡、査阅文献等方式,加深人物印象,激发学习地方史兴趣3、 对于皖籍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学习,建议从了解其生平着手,以理解其教育思 想和教育理念安徽的科技文化一般了解:安徽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包括农业科技成就、天文学与数学成就、 医学与物理学成就。
安徽地区科技发展大致有两个特点:其一,安徽的农田水利、矿冶、物理学 中的光学和声学,从古至今一直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举足轻重地位;其二,每一历 史时期安徽都有在全W影响较大的学科:汉魏时期的天文学和医学,唐宋时期的 文房四宝,宋元明清时期的造纸、印刷、解剖学和农学,明清时期的数学、天文 学与天文仪器制造、医学、畜牧兽医、生物学和徽州民建等一、 农业科技成就芍陂:春秋战国时期,安徽的农业发展水平由一项水利灌溉工程得到见证, 这就是芍陂(bei)的开凿与修建芍陂,现名安丰塘,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境内 芍陂的设计非常合理,设计者利用大别III余脉延伸到淮南地区所形成的西、南、 东三面高而北面低的地形特点,选择北部天然低洼湖沼地作为陂塘地址,把淮南 丘陵流来的水汇集起来,并在其周围低处筑堤这不仅大大节省了工程量,而且 蓄水量大据《水经•淝水注》载,当时陂塘“周一百二十许里”陂塘的西、 北、东三而,开闸门五处,各通渠道,供灌溉、泄洪之用两千多年来,芍陂虽 曾历经沧桑,几经兴衰,但至今仍在造福社会同时,后来到过芍陂的文人墨客, 兴叹吟咏,留下了不少诗篇、碑刻等,与陂塘本身一起成为留给后人的宝贵历史 文化遗产。
圩田:圩田的出现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安徽农田水利建设的突出成就,而 到了唐宋时期,安徽的圩田有了重大发展并迅速走向高峰期唐宋两代特别是宋 代,安徽兴建的圩田不仅数量多、规模人,而且形成了相当丰富的兴建圩田的理 论,对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安徽圩田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结构合理,修筑技术己相当完善一般 圩田均高筑圩埂,坚实牢固,堤上栽植燊柳,圩内大道相贯,河渠交错,车舟往 来便利,同时兼顾排水和灌溉尤其在宋代安徽境内,由于圩田多,往往圩圩相 接,形成了辽阔的圩区,水系相通,连成一片圩田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的大发 展由于圩田兼能防旱排涝,可以旱涝保收,加以引进早熟的占城稻种,使圩区 稻米产量显著增加,“田地之入,倍于他郡,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 自给”,以至宋京十大粮企皆受江淮所运因此圩田的修筑被后人评为“实近古 之上法,将来之永利”二、 天文学、数学成就天文学:东汉,安徽再现了两个堪与大天文学家张衡比肩的人物一一桓谭和 王蕃桓谭以其反对迷信的唯物主义思想著称,在天文学上,他支持张衡倡导的“浑天学说”,是一位著名的浑天学家王蕃也是我国天文学史上著名的浑天学 家之一,但他对这一理论又有所增益、补充。
他撰写的《浑天象说》,对前人关 于浑天学说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比较完整地说明了浑天说的理论,增加了对 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运行的论说数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商对数 学的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 《算林拔萃》、《庸章算法》、《算法纂要》等,其中影响最人的是程人位的《算法 统宗》程大位,明休宁人,他出身小商人家庭,少年即留心数学,经商往来于鄂赣 之间,遍访各地算学名师年老回家乡休宁率口,潜心研究,撰述《算法统宗》 17卷,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刊行该书是以算盘为计算工具的数学书程 大位在书中将珠算的加、减、乘、除、开方运算的口诀系统化、完整化,使珠算 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计算方法《算法统宗》的问世,推动珠算大普及,使珠算 在民间几乎完全代替了筹算其后一些重要的数学著作,如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 玛窦和李之藻合编的《同文算指》,及清初方中通所编《数度绗》,都或参考或辑 录《算法统宗》的内容《算法统宗》在明代还传入专朝鲜、日本,带动中国珠 算走向世界梅文鼎:在中国科学史上,安徽宣城的梅氏家庭可谓赫赫有名,该家族共有 四代人曾致力于天文历算的研究,出了五位知名的天算学家,梅文鼎就是这个天 算世家的最杰出人物。
江永曾称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梁启超说他是清代 天文算学的“开山之祖”梅文鼎一生活了 89岁,著书88种之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天文、历法和数学 著作梅文鼎的历算成就,在当吋就著名于国内,包括大学士李光地在内的许多 文人、学者,都向梅文鼎学习、请教历算知识当时康熙帝正留心天算人才,康 熙四十四年,梅文鼎以73岁高寿得到南巡中的康熙帝的召见,与之讨论历算达 三日之久,临别又赐“绩学参微”四字,后又召梅文鼎之孙梅珏成入京为御前天 算家梅文鼎数学著作据记载有26种,从种数来说不如.其天文、历法著作多,但 其卷数和篇幅却大有超过,其内容遍及遍及初等数学的各个门类一一算术、代数、儿何、三角和球面三角等梅文鼎努力研宂中国A算,使几成“绝学”的古代数学精华重现于世;同时, 他在学习西方先进的数学知识吋,十分注意消化吸收,努力从中算中找出依据, 用中算有关知识来加以论证和说明,并吸收丙方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方法用于数学 研宄,力求中西会通,使外来数学中国化梅文鼎将他的26种数学著作总其名 为《中西算学通》,充分表达了他会通中国数学的思想对于数学本身的认识上,梅文鼎的思想有两点值得今人注意:一是他认为数 学来源于实践,即其所谓“数学者征之于实”;二是把数学分为形与数两大门类。
无疑这些数学思想是唯物主义的,是进步的、正确的,和后来恩格斯的观点一一 数学是研宄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一一相暗合今天,梅文鼎及 其数学著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并引起包括日本、法国等国家学荠的 浓厚研究兴趣三、医学、物理学成就医学:安徽医学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东汉时,安徽有名可考的医家有丹阳人 沈建,汝南人费长房,沛国憔人华佗及其弟子李当之、吴普、樊阿等成就最大 者,当推华佗华佗,名蒡,字元化,东汉末年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其行医足迹遍及 今江苏、山东、安徽、河南一带,深受人民爱戴他所治疾病,以今天医学知识 看来,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和眼科等华佗在医学上最突出的成就,还是他精湛的外科手术和麻沸散的发明,后者 比西欧发明的麻醉剂“哥罗方”要早1000多年,是世界外科麻醉史上的创举, 以后传到口本、朝鲜、摩洛哥等国,在医学上作出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贡献华佗 还提侣体育锻炼的方法防治疾病,吸取先秦以来导引术的精华,模仿虎、鹿、熊、 猿、鸟的动作姿态,创“五禽之戏”,是我国医疗体育史上的创举明清两代是安徽古代医学史上的鼎盛时期,医学人j济济,医著宏富,医学 理论和临床各科都有诸多发明,为丰富和发展祖国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 新安医学在全国独树一帜,令人瞩目在医学理论上和实践中,新安医家们己形 成系统的医药学知识,实践中重视调养脾胃、肝肾与气血,用药平正中和,形成 了独树一帜的流派物理学:至明清两代,随着安徽科技的空前繁荣,物理学领域随之出现著名 学者及重要成就,较突出的是朱载堉和他的十二平均律,方以智撰述《物理小识》朱载堉和他的十二平均律:朱载堉,祖籍安徽凤阳,为明皇室子孙,其父朱 厚烷是明仁宗朱高炽第五代孙他自幼爱好音律、数学,专心攻读,一生著书立 说,主耍著作有《乐律全书》、《律S正论》、《律S质疑解惑》、《嘉量算经》等, 这些著作涉及物理学、数学、天文学、以及音律、舞蹈等领域在物理学方面,朱载堉的最人贡献是他人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 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 献总其要,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 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 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宂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1636年发表的十二平均律要早 52年。
方以智《物理小识》:方以智,桐城浮山人,生于明朝末年,明亡后,对清 廷采取不合作态度,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度易服为僧,晚年定居江西青 原山,从事著述和讲学主要著作有:《通雅》、《物理小识》、《东西均》、《药地 炮庄》、《医学会通》、《切韵源流》、《诸子燔痏》、《浮山文集》前后编等方以智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物理小识》中这是一 部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有光学、 电学、磁学、声学、力学诸多方面它不仅总结了我国古代许多科学成就,批判 地吸收了当时西欧传入的科学知识,而且对其中不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 解,尤其是在光学方面的成就更是突出安徽的教育文化一般了解:皖地的教育活动,包括尊儒兴学活动、私学的兴起、宋元明清安: 书院的兴起和发展、近代安徽教育的变革安徽教育历史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宋以前,安徽出现两次教育发达 的高峰,即两汉时期官学兴起和魏晋时期的私学的兴办:宋代,为适应理学教育, 书院兴起并形成书院教育制度,安徽产生全国最旱的书院,至明清更是盛极一时, 安徽成为书院教育最发达的省区;近代,安徽建立起各类新学堂,采用新式教育 方法施教,在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启迪民主自由、开通民智方面,近代安徽教育 做出了巨大贡献,造就了一大批新型知识分子,为安徽各项近代事业的展幵和安 徽革命进步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安徽教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皖籍教育思想家:老子、庄子、管子都 有杰出的教育思想;魏晋嵇康在玄学发达的背景下也提出了教育新见;宋以后至 近代,皖籍教育家更是出类拔萃,群星灿烂,相映生辉,前有戴震、程瑶田,近 有陈独秀、胡适、陶行知,堪称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一、尊儒兴学活动汉武帝吋期,儒学思想被推为国学,定为一尊,成为新吋期指导全国政治、 思想、文化、教育的根木方针由此,皖地尊儒兴学活动亦随之兴起首先,一些重视学校教育的官员、经师在皖地出现西汉有何武重教扬州, 东汉有李忠兴学丹阳他们或重视教育,兴办郡国学校,为地方培养治理人才; 或重视社会教化,教民破除陋风劣谷,推广生产技术知识等等这些在“独尊儒 术”政策思想指导下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活动,为安徽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 了初步基础在官学兴盛的背景下,汉代安徽地区的文化教育成果,以淮北最为显著在 《汉书•儒林传》中,有皖籍学者16人,其中淮北沛郡就有12人,江淮之间的 九江郡3人,皖南的丹阳郡仅一人值得一提的是,皖人文翁(庐江郡人),在 蜀郡做太守期间,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受到汉武帝嘉奖,其郡办官学的经验被令 在全国推广,并由此,汉政府开始在全国各郡、各王国设立官办学校。
与官学相并行,汉代安徽民间私人教育亦得到开展,安徽淮北地区就出了两 个著名的私人教育家,桓荣和张酺沛郡人桓荣,以欧阳学派的《尚书》经传家, 王莽代汉时他辞官來到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