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研究.docx
10页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研究突破一批电子元器件关键技术,行业总体创新投入进一步提升,射频滤波器、高速连接器、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光通信器件等重点产品专利布局更加完善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拓展电子元器件产业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标准化机构等交流沟通,推动与国际先进技术及产业链对接推动电子元器件产业国内国际相互促进,鼓励全球领先企业来华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支持骨干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与境外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人才、资本等合作,构建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产业格局一、 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一)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区域性从我国消费电子产品的区域分布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消费电子产品生产的聚集地,并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这使得消费电子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的生产商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消费电子产业正在逐步向中部、西部地区转移,其配套的消费电子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生产商也随之发生转移二)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周期性消费电子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关,其下游行业由于直接面对消费者,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受宏观经济景气程度的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加,会增加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在经济低迷时,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减少甚至出现失业,会减少或取消电子产品消费相应的,消费电子产品防护性及功能性等上游产业也会随着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而波动近年来,智能、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产业发展迅猛,推动了消费电子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技术革新速度较快对消费电子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仍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它消费电子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有助于扩大对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等上游产业的市场需求以上因素为消费电子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减弱了下游消费电子行业周期性波动所导致的行业周期性波动三)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季节性消费电子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受下游行业需求波动的影响较大,受消费者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智能、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一般在节假日为销售旺季消费电子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生产企业会根据下游行业需求合理安排生产,销售周期较终端产品市场周期有所提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消费电子产品性能越来越强、集成度和结构复杂度不断提高,带动了行业进入壁垒的提升消费电子产品及其防护性和功能性产品行业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消费电子行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并存,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更新迭代推动着相关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行业发展趋势与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具有一定关联,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而波动未来可预见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增长预期良好,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行业进入壁垒加固,消费电子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仍将迎来广阔的增长空间二、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对电子元器件行业垄断、倾销、价格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预警和防范,维护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促进行业诚信经营、依法纳税、节能环保、和谐用工引导电子元器件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质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三、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一)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重点产品高端提升行动,面向电路类元器件等重点产品,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专利、技术壁垒,补足电子元器件发展短板,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二)构建多层次联合创新体系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在电子元器件领域探索成立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大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力度,搭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鼓励各地围绕特色或细分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形成差异化发展。
三)完善知识产权布局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开展国内外知识产权布局探索建立专利池,围绕电子元器件开展专利分析和预警开展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培育工作四、 总体目标到2023年,优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安全供应水平显著提升,面向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等重要行业,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实现突破,增强关键材料、设备仪器等供应链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电子元器件销售总额达到21000亿元,进一步巩固我国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生产大国的地位,充分满足信息技术市场规模需求二)技术创新取得突破突破一批电子元器件关键技术,行业总体创新投入进一步提升,射频滤波器、高速连接器、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光通信器件等重点产品专利布局更加完善三)企业发展成效明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电子元器件企业,力争15家企业营收规模突破100亿元,龙头企业营收规模和综合实力有效提升,抗风险和再投入能力明显增强五、 强化市场应用推广(一)支持重点行业市场应用实施重点市场应用推广行动,在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和数据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推动电子元器件差异化应用,加速产品吸引社会资源,迭代升级。
二)工业互联网和数据中心市场抢抓全球5G和工业互联网契机,围绕5G网络、工业互联网和数据中心建设,重点推进射频阻容元件、中高频元器件、特种印制电路板、高速传输线缆及连接组件、光通信器件等影响通信设备高速传输的电子元器件应用三)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把握传统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的市场机遇,重点推动车规级传感器、电容器(含超级电容器)、电阻器、频率元器件、连接器与线缆组件、微特电机、控制继电器、新型化学和物理电池等电子元器件应用四)工业自动化设备市场利用我国工业领域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机遇,面向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系统等领域,重点推进伺服电机、控制继电器、传感器、光纤光缆、光通信器件等工业级电子元器件的应用五)高端装备制造市场面向我国蓬勃发展的高铁列车、民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能源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推动海底光电缆、水下连接器、功率器件、高压直流继电器等高可靠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六)强化产业链深层次合作推动电子元器件及其配套材料和设备仪器企业、整机企业加强联动,共同开展产品研制,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的产业化应用引导上下游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技术联动等方式,形成稳定合作关系。
七)加速创新型产品应用推广面向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新基建等新兴需求,开发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小型化、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电子元器件,推动整机企业积极应用创新型产品,加速元器件产品迭代升级六、 促进行业质量提升(一)加强标准化工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的标准研制,持续提升标准的供给质量和水平引导社会团体加快制定发布具有创新性和国际性的团体标准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专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国际标准制定二)提升质量品牌效益优化产品设计、改造技术设备、完善检验检测,推广先进质量文化与技术引导企业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开展质量兴业、品牌培育等活动,定期发布质量品牌报告三)优化市场环境引导终端企业优化电子元器件产品采购模式,倡导优质廉价,避免低价恶性竞争、哄抬价格、肆意炒作等非理性市场行为,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七、 加强公共平台建设(一)建设分析评价公共平台支持有能力、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建设国家级电子元器件分析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质量品质和技术等级分类标准建设,围绕电子元器件各领域开展产品检测分析、评级、可靠性、应用验证等服务,为电子系统整机设计、物料选型提供依据。
二)建设科技服务平台支持地方、园区、企事业单位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培训与交易、科技成果评价、市场战略研究等服务鼓励建设专用电子元器件生产线,为MEMS传感器、滤波器、光通信模块驱动芯片等提供流片服务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支持电子元器件领域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业支撑平台建设,推动建立一批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生态孵化器、加速器,鼓励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市场应用及推广等扶持八、 完善人才引育机制(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等院校优化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布局鼓励企业建立企业研究院、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立校企结合的人才综合培训和实践基地,支持企业开展员工国内外在职教育培训二)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加快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家队伍发挥行业组织及大专、高等院校作用,鼓励企业培育和引进掌握关键技术的科技人才和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引导企业通过合规途径招聘人才,保障人才在企业间的正常流动,加强职业道德宣传,降低人员流动损失,鼓励企业为人才创造有利的成长空间,提升福利待遇,完善人才职业晋升通道,提升电子元器件行业人才归属感。
九、 夯实配套产业基础(一)突破关键材料技术支持电子元器件上游电子陶瓷材料、磁性材料、电池材料等电子功能材料,电子浆料等工艺与辅助材料,高端印制电路板材料等封装与装联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提升配套能力,推动关键环节电子专用材料研发与产业化二)提升设备仪器配套能力支持技术难度大、应用价值高、通用性强、对电子元器件行业带动大的配套电子专用设备与仪器,如刻蚀显影设备等工艺设备、显微CT等检测分析仪器的研发及产业化,提升设备仪器质量和可靠性水平三)健全产业配套体系鼓励和引导化工、有色金属、轻工机械、设备仪器等企业进入电子元器件领域,开展关键材料、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增强试验验证能力,提升关键环节配套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