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及对策研究.docx
6页中学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及对策研究 胡江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广西崇左532200)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当事人双方中,一方拥有信息,但另一方不拥有信息;或者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而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处于信息弱势的一方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导致行动效率低下;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也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做出损害信息弱势另一方利益的事情师生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且信息不对称是双向的,即有些情况下老师掌握的信息比学生多,而有些情况下学生掌握的信息比老师多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影响到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特别是学生掌握的信息比老师多的时候,老师难以正确地了解和认识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可能会做出不恰当的决定比如对学生真实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不了解而提出过高的要求,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多数情况下,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教育领域中广泛存在的师生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一、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及其不利影响1. 课堂上的师生信息不对称及其不利影响首先,老师对每个学生的了解有时候是不充分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师的教学方法难以符合每个学生的要求。
课堂上主导教学的是老师,但是学生的差别非常大:有的基础好些,有的基础差些;有的喜欢互动式教学,有的则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勤学好问,有的则比较懈怠;有的喜欢诗歌,有的却喜欢散文……对于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老师是不可能精准地掌握,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老师是按照经验以照顾大多数学生为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结果可能是少数特别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差的学生“消化不良”二是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有充分而又准确的了解同样的内容,肯定有些学生理解得比较透彻,而有的学生却是一知半解究竟哪些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哪些学生掌握得比较差,老师是难以准确地把握的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那些掌握得比较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三是教学过程中,哪些学生积极参与了,哪些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老师也是不能完全掌握的因为有些学生会采取欺骗老师的做法,这种情况下老师误以为他在认真听讲,而实际上他却在开小差,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老师不能及时地提醒学生端正态度,从而会影响到他的学习效果其次,学生对老师的了解有时候也是不充分的一是有的时候学生会误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有时候把老师的严格要求当作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把老师的批评当作一种不友好的表现,因此会产生消极的应对态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按时完成,或者是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因此难有好的训练效果;有的干脆逃课,或者虽然不逃课,却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有的学生比较冲动,可能会把对老师的不满以辱骂或暴力的方式发泄出来,造成极坏的影响……二是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有怀疑,他们主观地认为老师的学历不高,教学水平肯定不咋地;或者是因为道听途说老师以前的教学效果不好,从而怀疑老师现在的教学水平。
这些怀疑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主观偏差,是错误的这种怀疑会打击学生自己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三是怀疑老师偏心不可否认,对于成绩好、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很多老师会给予格外的关爱但这绝不表明老师把成绩差的学生不当回事事实上,绝大多数老师都希望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能迎头赶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进步但一些差的学生却把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的“特殊对待”当作是偏心,认为老师爱成绩好的,不爱成绩差的一旦形成这样的认识,这些成绩差的学生往往会“自暴自弃”,最后成绩“每况愈下”2. 课外的师生信息不对称及其不利影响首先,学生在课外的学习状况老师难以准确地了解学生是否自己独立地、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有时候是判断不出来的比如数学老师布置习题让学生课后去做,由于数学题的答案很多时候是唯一的,所以学生抄袭别人的作业,有时候数学老师是不知道的而且现在市场上关于学生的辅助教学材料比比皆是,很多同学都会买一些参考书如果这些参考书用来辅助学习当然是没问题,可是有些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却是买来抄答案的,是用来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学生这种欺骗老师的做法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学生不仅浪费了钱,也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时间,而且也养成了一种不诚实的品性。
其次,学生在课外的活动,特别是校外的活动,老师是很难跟踪的,因此造成信息不对称例如,学生可能利用课外时间去网吧聊天、打游戏,可能还会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但是老师几乎没办法知道哪些同学在网吧,在哪个网吧,什么时候在网吧,不可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教育学生还可能飙车、攀岩、吸毒、在水库游泳、进出一些色情场所等,而这些是极度危险的行为,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也可能会染上不良习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但老师也是没办法及时获取他们的行为信息因而也是难以及时劝阻的二、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分析1. 沟通渠道不健全这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机会,无论是直接的交流渠道还是间接的交流渠道都不是很健全在课后,学生基本上处于一种独立的状态,现在的学生大都被家庭过度宠爱,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也养成了好逸恶劳的坏习惯,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去找老师谈心或是请教问题,个别同学遇到问题也只会采取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而老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除了班主任也鲜有主动去找学生谈心的,所以直接的交流机制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至于间接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比如透过同学、社会、家长去了解学生的情况,除了负责任的班主任可能偶尔为之外,其他老师根本不可能费那么大的周折主动去关心一个学生的课外情况。
而且间接交流有时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同时还存在一种障碍,就是我们所询问的同学、社会或家长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不愿意说真话;学生或社会可能是因为顾及别人的隐私而不说真话,也可能是因为怕得罪人而不说真话;而有些家长自尊心太强,又或者是太溺爱自己的孩子,不仅不说真话,反而还替孩子粉饰过错……凡此种种,间接交流基本上也是没有效果的2. 师生关系不融洽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时候是由于双方关系不融洽造成的当师生之间关系闹得比较僵的时候,一方面学生是不愿意与老师交流的,即使老师主动地加以询问,学生要么是不说话,要么就是不说真话另一方面,老师有时候也不愿意放低姿态主动地去缓和师生关系,更不用说去多方了解学生了此外,老师有时候是比较自傲的,不愿意主动地澄清学生对于自已某些方面的怀疑,比如当学生质疑自己的教学能力时,很多老师是不屑于解释的,但不及时解释,学生的怀疑是仍旧存在的3. 班干部信息反馈不力一是班干部工作不负责,徒有干部之名而不行干部之实,对学生的问题根本不予以反映;二是班干部反映的问题不全面、不准确,造成信息失真;三是班干部反映问题不及时,造成信息的时滞,使得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四是班干部出于私心而向老师歪曲事实,故意帮助同学对老师进行隐瞒。
三、缓解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对策建议缓解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核心是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包括信息的生产、加工、处理、传播)和相关的约束机制,促进信息在师生之间的充分传递;采取相关措施防范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1. 建立形式多样的沟通渠道,促进师生之间信息的及时传递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些是因为沟通渠道不健全造成的对此,师生双方应共同努力,建立起形式多样的沟通渠道各科任老师、全体学生可利用班会、座谈会、家长会、联欢会、运动会及其它各种形式的交流平台积极主动地进行相互交流,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师生之间可以当面交流,也可以通过、信函、聊天软件、E-mail 进行交流;老师可以与学生个别地进行交流,学生也可以主动地向老师请教这些交流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双方的互相了解,因此最好常态化2. 创建新型师生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信息传递氛围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时候是由双方关系不融洽造成的师生之间应当建立持久、和谐的关系,因为“教”与“学”是相长的,只有师生相互配合,教学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这一点必须成为双方的共识因此,师生之间“猫与老鼠”的对立关系必须改变为紧密协作关系。
首先,老师要增强工作责任心,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职业使命感,主动关心学生,采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愿意与老师交流其次,学生也要尊重老师,起码不能辱骂、殴打老师,否则就太伤老师的心了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老师是一根蜡烛,照亮了别人,燃尽了自已,他们为了学生,倾尽了自己的心血,是值得我们全社会尊敬的可在时下,经常耳闻学生辱骂、殴打老师的事情,甚至还听到有些素质低下的家长还跑到学校对老师大打出手,而且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老师是善良无辜的试问,面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家长,有哪个老师敢多说什么?因此,要想让老师愿意主动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我们不能动不动就给老师“赠送”伤痕!3. 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教育的良好局面,实现学生信息共享教育是一项长久的事业,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除了师生之间要积极配合外,外部各主体也要对学校给予应有的支持,特别要在信息反馈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首先是学生的家长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主动地与学校进行沟通,让老师能够全面掌握学生在课外的情况其次,一些青少年活动场所如网吧、台球室、电影院、溜冰场、公园等的工作人员应积极发挥信息桥梁作用,对学生在公共场所的行为,特别是不良行为应及时地反映到学校,以便学校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第三,公安部门也要与学校实现信息共享有些不良少年是公安局或派出所的“常客”,对于这些学生,无论情节轻重,公安部门都应当及时向学校通报此外,学校也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来搭建信息交流平台4. 制订相关应急措施,防范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无论多么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保证信息能够正确、及时、有效的传递为此,在努力完善信息传递机制的同时,我们也要制订相关措施,防范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以便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加以阻止,避免问题扩大化一是要建立起有效的惩罚制度比如学生考试作弊,这是学生利用老师的信息弱势来欺骗老师,对于这种行为,一经查出应当严惩,使得学生不敢作弊二是建立鼓励信息传递的机制对于积极促进信息传递的行为予以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在师生之间逐渐形成主动地、积极地传递信息的风尚总之,由于师生之间客观地存在各种形式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师生之间教育互动效果不理想因此,加强师生之间信息的生产和充分传递,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教育的良好局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制订相关应急措施,防范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参考文献:[1]姚计海,唐丹.中学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发展特点[J].理论行为究,2005,(4).[2]姚继海,唐丹.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J].心理行为与研究,2005,(3).[3]王辉.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探析[J].教育评论,2000,(4).[4]吴增强.当代青少年心理:向成熟发展的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