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种下一颗哲学种子——《与儿童对话》读后感.docx

1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46568601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31K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种下一颗哲学种子——?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花会快乐吗?  如果会,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如果不会,我们又是怎么判断的?  -哲学-  "哲学";这一词,给人带来的感觉通常是晦涩难懂,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儿童与哲学似乎扯不上联系但作者马修斯在书中把儿童与哲学通过课堂"对话";的形式联系起来,哲学问题的探讨在他们交流中变得简单有趣,比起成人,或许儿童其实更具有开放的哲学思考能力  但是成人往往会无视儿童有"做";哲学的能力,马修斯在"开展心理学";章节中提出,"没有任何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开展心理学理论曾真正地肯定前青春期〔9-12岁〕的孩子具有哲学思考";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  -误区-  读完书后,我发现其实大人很容易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孩子问什么,马上就按照自己的常识经验或学到的知识去答复但事实上,这样真的对吗?像书中"知识";章节出现的一个例子,讲述的是莴苣种子的事情,幼儿园老师与孩子们一起种植莴苣种子,有孩子问:"为什么知道这是莴苣种子而不是番茄种子呢?";老师的答复:袋子上写着有的孩子又问:"那万一种子店的老板贴错了呢?";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在孩子的不断追问下,其实有些问题我们也很难去答复。

        这样的对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屡见不鲜孩子们总会有着很多奇思妙想,会问出很多"古怪";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该用成人思维把其视为幼稚,往往大人们的答复反而限制住了孩子思维的延展性,无助于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成长  而本书的作者马修斯却展现了与儿童探讨这些问题的无限可能性  他与圣玛丽音乐小学的八位小学生之间的十一次课堂对话,每一次都通过自编的故事引入,提出问题,把课堂上孩子们剧烈的讨论录下来,最后根据孩子们的对话改变成故事的结尾每一次孩子们发现他们的讨论被写进故事里,他们都很开心,觉得受到了尊重,下一次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表达  马修斯通过在旁引导对话帮助孩子建立逻辑性,让他们自由的思考,激发他们的热情每一次的辩题也都十分容易理解,例如"花真的会快乐吗?";"被修复后的帆船还是原来的那只帆船吗?";虽然讨论过后这些问题也很难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但真正有意义的是孩子们思想碰撞的过程,他们学会了去主动思考,所有的问题都激荡着辩论的回声,正如马修斯所说:"幼童拥有真正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考能力";  -感悟-  于是我意识到,教育者该做的是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哲学思考的种子,对于儿童来说"探讨问题的过程其实远比答案重要";。

        书中如此多的"对话";实例,也向我们证明了儿童具有强有力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持久的雄辩力,甚至道德反省与分析的能力,展现了儿童具有丰富的哲学能力因此,马修斯希望我们成人能够尊重儿童,相信儿童哲学思考的能力,摒弃优越感,在互相尊重的根底上,与小孩一道处理纯真而意义深远的哲学问题  每一个教育者在从事教育之初就应该明白,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让他们学会感受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与儿童对话,用尊重、平等地态度对待他们,用智慧、简单的话语引导他们,用实际、真切的行动鼓励他们,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哲学的种子儿童哲学教育应该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哲学教育也可以说是培养儿童"化被动为主动";的能力的一道良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思维力逻辑化和理性化,进而养成孩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借一句话结尾:"教育必须将教"和育"统一教,是让学生和知识发生联系而育,必须像春风一样,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思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