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集释.doc
6页常见文言虚词用法集释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⑴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①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觉今是而昨非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②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③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然后”,或不译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后序》)④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因人之力而敝之⑤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⑥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所以”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⑦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译为“地”“着”,也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徐而察之 时矫首而遐观⑵同“前、后、往、来、东、西、南、北、上、下、降”等连用,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等,可以译为“以”郡守而下,少时皆至,士民观者如墙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⑶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而母立于兹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⑷动词,相当于“如、像”军惊而坏都舍⑸固定结构“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语气助词,可译为“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何⑴疑问代词①做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为,心理活动)②做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前置了,翻译时,“何”要放在动词后大王来何操? 卿欲何言?③做定语,可译为“什么”“哪”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⑵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徐公何能及君也?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⑶也可以表示程度加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秦王扫六合(天地四方),虎视何雄哉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⑷用在固定结构中,“何如”“何以” “何乃”。
①“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什么样”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②“何以”即“以何”,用于疑问句中做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何以战? 君何以知燕王?③ “何乃”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为“怎么样”“为什么”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孔雀东南飞》)3、乎⑴语气助词①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②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③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列传》)④用在句中的停顿处,凑足音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⑤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或不译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⑵介词,相当于“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②对、对于、给、向、和、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为政的才能)③比。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4、乃⑴副词①顺承关系,可译为“于是”“就”“才”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左,乃陷大泽中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曰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②转折关系,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今君乃亡赵走燕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③表限制,可译为“才”“仅仅”“只”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今乃得闻教⑵代词,只用做第二人称,译为“你的”“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⑶用在判断句中,可译为“是”“就是”等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⑷固定结构,“无乃……乎”,表委婉的商榷语气,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5、其⑴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物,译为“他,它,他们,它们,他的,它的”。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秦王恐其破璧 其将归见其亲也 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②第一人称,可译为“我的”“自己的”“我”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③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则或咎其欲出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④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加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丈人知其一,不知其二⑵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感叹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助词配合,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希望”等或省去不译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⑶连词,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⑷连词,表选择,译“还是”“或者”“是……还是”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⑸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6、且⑴连词①递进关系况且”“而且”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且焉置土石?②并列关系又”“并且”“一边……一边”河水清且涟猗③“尚且”“还”“即使”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连词,表选择,“还是”“或者”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⑵副词①相当于“将”“将要”,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不出,火且尽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而居②“暂且”“姑且”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且放白鹿青崖间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⑶句首助词,表示提携语气,可不译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⑷固定结构且夫”“且……且”①“且夫”,可以译为“况且”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②“且……且”,由两个“且”组成,表示并列关系,有时前一个“且”可省略,可译为“一面……一面,一边……一边,又……又”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7、若⑴代词①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你的” 若入前为寿 若属皆且为所虏②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⑵连词①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等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若遣师以来,国可得也。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②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⑶动词,可以译为“仿佛,好像”,表示对动作或情状的测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门庭若市 言之,貌若甚戚者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⑷比得上,及,如 曾不若孀妻弱子(5)“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另起一段的发语词,和“至于”差不多)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8、所⑴助词①经常放在动词、形容词前,同动词、形容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的短语(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也可译为“……的人、事物、情况”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此余之所得也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②“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⑵固定结构为……所……”“为所”表示被动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若属皆且为所虏⑶固定结构“所以”主要用法有两种:①表原因,可以译为“……的原因”“……的缘故”。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表示手段、方法、工具或凭借译为“用来……的东西(工具)”“用来……的方法”“靠他(它)来”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⑷名词,可译为“住所”“处所”“地方”流离失所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9、为⑴动词,根据不同的语境需要去翻译,下面仅举几例①做,担任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廉颇为赵将 ②成为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③是,算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⑤认为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⑥演奏 闻秦王善为秦声⑦给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⑧叫作,称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⑵名词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⑶介词为做介词用法很多,列举几例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①表被动。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②给,替 公为我献之③向,对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因为,由于,为了,因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⑤当,等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而行⑷语气助词,位于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可译为“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0、焉⑴语气助词,表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译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