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幼儿园大班课程体系.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45486100
  • 上传时间:2023-11-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6.5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幼儿园大班课程体系  幼儿园大班课程体系   大班教学目标 :    一、日常生活   1.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坚持早睡早起,不迟到,不随意请假  2.保持个人卫生,并能维持公共环境的卫生,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3.能熟练地使用餐具,保持自身桌面、地面干净,自觉清洁饭桌上的残渣  4.能整理并保管好自己及班级的日常用品,学习用品、玩具及物品  5.有自我控制饮食的初步意识和能力,主动饮水,少吃冷饮,喜欢吃各种食物、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6.身体内外主要器官的名称及主要功能,在日常行为中,懂得简单的保护方法  7.了解换牙的有关知识,乐于接受牙医的治疗  8.坐、站、行、阅读、书写姿势正确  9.情绪稳定,懂得用语言表达情绪,有较好的自制能力  10.初步学习在不同场合和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情感,能正确对待、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11.能独立完成值日生工作  12.正确使用各种大小器械、用具,注意防止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遇到危险或意外发生时,能及时通知成人,并听从成人指挥,保护好自己  13.让幼儿认识有关安全标志,学习主动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幼儿不玩火及危险物品,学会逃生的方法  14.让幼儿了解流行性疾病的危害,学会预防流行性疾病的方法。

          二、社会   1.培养幼儿基本的自我控制及应变的能力  2.指导幼儿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使幼儿掌握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基本的社会技能  3.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周围的自然环境,知道一些主要的自然景观,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4.了解三八妇女节、五一节、六一节的意义,感受节日气氛  5.引导幼儿了解并逐步掌握基本的社会公共规则,形成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  6.使幼儿掌握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并养成懂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7.使幼儿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并乐于帮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8.进一步引导幼儿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愿意学习他人的优点,不讥笑他人的缺点,不自满,敢干承认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9.幼儿能做到做事有信心、有耐心,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10.引导幼儿逐渐加深对父母、老师、同伴及其他相关社会成员的了解,学会同情、关心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  11.引导幼儿了解自己所在的集体,使他们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喜欢集体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初步激发幼儿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语言   1.能自觉遵守谈话的规则,进步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2.有重点地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突出讲述的中心内容。

        3.讲述时语言表达流畅,用词用句较为准确  4.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词汇  5.在日常生活中能迅速把握和理解游戏中较复杂的多重指令  6.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学认常见的汉字,了解汉字的由来和简单的汉字认读的规律,并有主动探索汉字的愿望  7.日常生活中学习用自创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活动  8.能自己制作图画书,并能根据故事内容添加自己创作的文字  9.掌握基本的书写姿势,在有趣的图形练习中做好写字的准备  10.乐意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在文学活动中积累文学语言,并尝试在适当场合运用  11.能依据故事线索,联系个人已有经验扩展想象,进行续编  12.在理解文学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有表情地朗诵  13.在理解故事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生动有趣地进行表演进一步掌握戏剧表演的程序和方法,并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    四、数学   1.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按两个特征在表格中摆放图形;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的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  2.教幼儿认识圆柱体、球体  3.学习解答口述应用题、补充应用题和自编口述应用题  4.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5.继续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学习自然测量。

        6.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右方向运动  7.培养幼儿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数学游戏,启发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能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商等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关系  8.能用文字、图画记录及讲述操作过程  9.培养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数学活动,愿意争取完成多项活动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愿意参加数学问题的讨论,学习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五、科学   1.知道一年四季与自然环境变化的特征  2.了解动、植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  3.继续向幼儿介绍能理解和能看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4.能主动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事物与现象,发展观察力  5.会用语言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探索过程和方法,能说出有关的问题和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  6.喜欢并积极主动参加科学活动,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7.准确观察并记录天气的变化,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8.能用文字、图画记录及讲述操作过程     六、体育锻炼   1.能倒着快走能快跑30米  3.能步行2公里、连续跑1分半钟  4.学习走过高40厘米、相隔30厘米的物体,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5.能用力蹬地连续纵跳触物(物体离幼儿举手指尖35厘米左右)  6.能双脚站立由高35厘米处往下跳、落地较稳  7.继续学会助跑跨跳、跳距不少于50厘米;学习助跑跳远、跳距不少于40厘米  8.继续学习行进跳,能连续向前跳跃3个不少于高30 厘米、宽15厘米的障碍物  9.继续学习单手将沙包等掷出4米远、并会肩上挥臂投过高2米的障碍物  10.继续学习连续拍球  11.能侧身、缩身钻过50厘米高的拱型门  12.继续能在单杠、横杠上做短暂的悬垂动作、在攀登绳(棒)上爬高约1、5米  13.能熟练地掌握匍匐爬的动作  14.能听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动作、能按信号迅速集合、分散、整齐列队、变化队形  15.能随音乐节奏合拍、有力、到位、有精神地做轻器械操和体能操  16.继续掌握跳绳的技能  17.会用各种球、绳、棒、圈、积木、报纸、轮胎等物体进行各种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  18.懂得在活动中要合作、负责、宽容、谦让、遵守规则、爱护公物、有较好的集体观念  19.学会系鞋带  20.能用陶泥、沙、水、废旧物品进行手工活动  21.继续学习用绳、毛线、纸条进行编织    七、音乐   1.喜欢歌唱,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

        2.能根据不同的合作歌唱要求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  3.在集体中能产生默契感,会领唱、齐唱;  4.能较准确地按音乐节奏做基本的模仿动作,舞蹈动作;  5.能利用自己掌握的空间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性的动作表演;  6.进一步学习更多种类的打击乐,并初步学习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在集体演奏中,能按指挥的手势正确地做出反应  7.喜欢并较自信地使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来表达欣赏音乐、舞蹈作品的感受    八、美术   1.学习水墨画  2.学习版画、山水画技能  3.掌握粘贴、撕、剪、折,各种材料的基础上,学习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制品来表现自己的意愿  4.进一步掌握写生画的技能  5.学习干净、整洁、有序等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6.能综合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技法来布置环境,制作玩具、礼品、演出服饰、道具等  7.引导幼儿欣赏、理解各种美术作品,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8.学习用花边或图案装饰作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人教版)(答题卡).pdf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 (2).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辽宁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海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南京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湖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武汉专用)(答题卡).pdf 2022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数学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福建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州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无答案PDF).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