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同步试题.docx
8页《位置》同步试题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王钊(初稿)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马青山(统稿)一、填空1.刘强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 1),表示坐在第 4歹U、第1行的位置;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7),表示坐在第()歹人第()行的位置考查目的: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数对中两个数代表的含义答案:2; 7解析:学生通过建立的数对模型,在无座位图的情况下完成解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以此进一 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数对的表示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加深理解和 掌握2 .如果电影票上的 “6排9号”用数对记作(9, 6),那么“20排11号”记作(,),(7, 10)表示电影院的位置是()排()号考查目的:用电影票上的几排几号与第几行第几列相对应,接着用数对来表示,以此巩固数对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确定位置需要用到两个数答案:11; 20; 10; 1解析:在无电影院座位图的基础上,通过对行、列的理解,加深对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运用,巩固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熟练程度6排表示第6行,9号表示第9歹U,因此要将电影票上的数据转化为数对的列数和行数,再来表示。
7, 10)表示第7歹U、第10行,转化成电影票上的描述就是10排7号3.下面是五(1)班部分学生的座位情况,请你用数对表示这些同学的位置7Gr 4r 3例21国123刘方();李平();罗兵();张强();王艳();李敏();黄伟();赵云()考查目的:结合班级座位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尤其在表示同一行、同一列的位置时,感受数 对的特点答案: 刘方(1 , 5);李平(1 , 2);罗兵(2, 7);张强(3,4);王艳(4, 3);李敏(5, 6);黄伟(6, 4);赵云(6,1)解析:让学生观察图中座位所在的“列”与“行”,并且确定数对命名的规则,从而得到正确的 答案刘方和李平在同一列,那么表示他们位置的数对中第一个数是相同的;张强和黄伟在同一行,那么 表示他们位置的数对中第二个数是相同的4 .如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3, 1) , B点用数对表示为(,),C点用数对表示为(,),三角形 ABC是()三角形011 3 4 5 6 7考查目的:巩固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判断点的位置关系, 从而确定三角形的特点答案:(6, 4) ; ( 4, 4);钝角解析:根据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可知B点用数对表示为(6, 4) , C点用数对表示为(4, 4),角C大于90° ,所以三角形 ABB钝角三角形。
5 .在图中写出三角形 ABC^个顶点的位置,三角形ABCO下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图形三角形 A B C , 三角形 A' B' C'顶点的位置表示为A' (,) , B' (,) , C '( , )考查目的: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数对的表示方法及平移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答案:A (3, 6) , B (6, 8) , C (2, 8) ; A' ( 3, 2) , B' (6, 4) , C' (2, 4)解析:因为B在第6列第8行,所以用数对表示为(6, 8);因为C在第2列第8行,所以用数对表 示为(2,8)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三角形AB'C',所以A'(3,2), B' (6, 4),C' ( 2, 4)口1 2 3 4 5 6 7 8二、选择1 .如图:如果点 X的位置表示为(2, 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A. (4, 4)B. (4, 5)C. (5, 4) D. (3, 3)考查目的:这个图中没有原点,也没有标出横轴和纵轴对应的数,学生要结合点X的位置来判断点 Y的位置此题考查了数对的写法,即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 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
答案:C解析:根据X的位置为(2, 3),知道2是指第2歹U, 3是指第3行,再根据Y在第5列,第4行, 即可得出Y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 4)2 .如图:如果将△ 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A. (5, 1)B. (1, 1)C. (7, 1) D. (3, 3)考查目的:此题综合考查了图形平移、写出表示点的位置的数对等相关知识答案:B解析:将△ ABC向左平移2格,顶点A'的位置如下图,即在第 1歹U,第1行,由此得出A'的位置 用数对表示为(1, 1)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后,还可让学生说说B、C两点平移后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012 3 4 5 6 73 .音乐课上,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 4列第2行,用数对(4, 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 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A. (5, 2)B. (4, 3)C. (3, 2)D. (4, 1)考查目的: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对位置及位置关系的理解,同时加深巩固表示同一列、同一行的点的数 对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答案:B解析:聪聪坐在教室的第 4列第2行,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既然是正后方,表明明 明和聪聪都在第4歹U,聪聪在第2行,则明明在第3行,根据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可得明明的位置用数对 表不是(4, 3)。
4 .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 B点用数对表示为(1,1), C点用数对表示为(3, 1),那 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A.锐角B.钝角C.直角D.等腰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点的位置及相互关系的运用,同时融入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的灵活应用答案:C解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由此可以利用方格图将A、B C的位置标记出来,顺次连接即可得出三角形ABC (如图所示):根据方格图可以得出 AB± BG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而两条直角边不等长,因此不是等腰三角形 对于空间想象能力更强的学生,可以通过三个点的数对的特征进行判断:A、B两点(1, 5)、(1,1),第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点在同一列;B、C两点(1,1)、 (3, 1),第二个数相同,表明这两点在同一行因此AB± BC,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而 AB和BC不等长,所以不是等腰三角形5 .李林家的位置是(2,2),学校的位置是(2,5)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00米,李林从家出发,经过学校到少年宫,至少要走()米A.300 米B.400 米C.500 米D.600 米考查目的:考查学生根据数对描出点后,确定物体的位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答案:C解析:如下图所示,因为题意是要经过学校再去少年宫,从李林家到学校的最短路程为3X 100=300(米),从学校到少年宫的最短路程为2X 100=200 (米),所以总路程至少要走500米O考查目的:考查学生通过数对确定物体的实际位置,在作图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对与点 关系对应的答案:图形是四角星(如图所示)012解析:“依次连成封闭图形”是这个解决问题的题眼,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时要重点理解依 次”,是指按照 A、B C、D、E、F、G H的顺序连接;“封闭图形”是指最后要将H点和A点连接起来形成封闭图形因此,作图时要按照描点——连线的顺序完成2. 如图是五(1)班学生的座位图明明原来在第3列最后一排,由于视力下降,老师把他的座位向前调了 6行,但由于身高影响了后面同学的视线,老师又把他向右移了2歹U,请在方格纸上描出最后一次明明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考查目的:根据运动的轨迹,结合数对的知识解决问题,充分感受到数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答案:解析:“明明原来在第3列最后一排”,根据题意,确定明明原来的位置为( 3, 8); “座位向前调 了 6行”说明列数3不变,行数变成 8—6=2,此时他的位置为(3, 2); “影响视线座位向右移了 2歹 说明彳T数2不变,列数变成 3+2=5,所以表示最后一次明明的位置的数对为(5, 2)。
3. 下面是沈娜家所住“利民”小区18号楼的平面示意图.图上“列”表示楼房的单元,“行”表示楼房的层数按下面条件,标出各家所在的位置.(1)沈娜家住在(3, 4),王华家和沈娜家住在同一楼层,从左往右数第二单元里2)李奶奶家住在起始单元,起始层;陈奶奶家和李奶奶家住同一单元,比李奶奶家高2层3)张叔叔家住在(5, 2),和刘阿姨家住同一楼层,刘阿姨家和沈娜家住同一单元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对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答案:(1)王华家(2, 4);(2)陈奶奶家(1,3);(3)刘阿姨家(3, 2)解析:(1) “同一楼层”即数对中第 2个数相同,就确定了行数,再看清方向数出列数为22)李奶奶在起始单元,起始层,就是(1,1)的位置;陈奶奶在同一单元,那就是列数为1,比李奶奶高2层,即彳力数为3,也就是(1,3)的位置3)刘阿姨家是通过与张叔叔和沈娜建立联系,获得两个数据从而确定位置和张叔叔家住同一楼层,就是行数一样;与沈娜住同一单元,就是列数一样,因此位置为(3, 2)4 .天鹅养殖基地一观测者测得一只麋鹿的位置在(1,5), 一个半小时后,测得这只奔跑的麋鹿的位置已在(8, 5) 了。
1)分别标出这只麋鹿两次所在的位置g6532(2)如果图中每格的距离代表 15千米,这只麋鹿每小时大约跑多少千米?0考查目的:此题属于运用数对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主要考查两个知识点: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和行 程问题答案:7X15+1.5=70 (千米/时)— 解析:首先正确找到数对对应的点的位置,然后观察到1.5小时跑了 7格,每格的距离代表 15千米,换算出一共跑了 105千米,从而求出麋鹿的速度5 .在一张方格纸上有一个长方形,请你完成下面的问题:(1)用数对表示图中长方形四个顶点的位置2)把长方形向下平移 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并用数对表示平移后的长方形四个顶点Ai、Bi、C、D的位置3)把长方形向右平移 3格,直接用数对表示平移后的长方形四个顶点X、@、Q、D2的位置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对和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1)A (0, 8) ; B (3,8) ; C (0 ,6) ; D (3,6);⑵Ai (0, 4);B (3, 4); Ci (0,2) ;D(3,2);(3)A (3, 8);R (6, 8); C2 (3,6) ;D2(6,6)解析:第(1)题根据点的位置写出数对,第(2)题和第(3)题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写出四个顶点的数对;第二层是运用规律直接写数对,引导学生观察平移后两个图形的顶点 位置的特点,进行综合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