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歌鉴赏三).ppt
64页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高考语文专项复习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诗歌鉴赏诗歌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诗歌的意象 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见出诗人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一个意象成功地创造出来以后,虽然可以被别的诗人沿用,但往往只在一个或几个诗人笔下才最有生命力以致这种意象便和这一个或几个诗人联系在一起,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菊之于陶渊明,梅之于陆放翁,都有这种密切的关系谢灵运因为创造了“池塘生春草”这一鲜明的意象,以致后人的诗里一出现池塘春草,便让人联想起谢灵运来薛道衡因为创造了“空梁落燕泥”这一鲜明的意象,后人的诗里再出现空梁燕泥,便总带着薛道衡的色彩什么是意象•意象意象•““意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念、感兴•““象象””————物象、形象物象、形象•渗透着诗人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主观情意的的客观物象客观物象,,是是““意意””与与““象象””的统一意象是的统一。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是是诗人诗人感情感情的的载体载体1、抓住意象,探知感情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抓住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常见意象诠释(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8)松——坚贞高洁。
常见意象诠释 (9)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2)鹧鸪鸟——离愁别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常见意象诠释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 直接描绘人物形象以抒怀 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这正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2)托物(寄托)言志诗中的“物”即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析】虞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緌”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 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 表达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心境 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诗借“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恨费声”哀中有恨,“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嘛! 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这三首最为典型的唐代著名的咏蝉诗,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
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们在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时:A、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从作品中意象的声响、色彩、情调方面体味出作品所寄托的身世之感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析】人物语言:“念”、“悠悠”, 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b、分析感情还要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语言、神态、心理等)三、分析意境,探知诗人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 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三、分析意境,探知诗人感情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古诗中意象使用特点第一,不同的意象表达同一类思想感情 一、一、 忧愁类意象忧愁类意象 • 所所谓谓“忧忧愁愁类类意意象象”是是指指诗诗人人用用来来表表达达忧忧愁愁、、悲悲伤伤心心情情或或渲渲染染凄凄冷冷、、悲悲凉凉气气氛氛的的客客观观物物象象,,或或睹睹物物愁愁生生,,或或寄寄愁愁于于物物,,或或借借物物抒抒愁。
愁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无边边的的愁绪愁绪和和郁闷郁闷的心情 •““无边丝雨细如愁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秦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崔颢) 梧桐梧桐 •在在古古诗诗中中梧梧桐桐是是凄凄凉凉悲悲伤伤的的象象征征如如:: • 金金井井梧梧桐桐秋秋叶叶黄黄,,珠珠帘帘不不卷卷夜夜来来霜霜熏熏笼笼玉玉枕枕无无颜颜色色,,卧卧听听南南宫宫清清漏漏长长王昌龄(王昌龄《《长信秋词长信秋词》》)) 杜鹃 • 古古代代神神话话中中,,蜀蜀王王杜杜宇宇((即即望望帝帝))因因被被迫迫让让位位给给他他的的臣臣子子,,自自己己隐隐居居山山林林,,死死后后灵灵魂魂化化为为杜杜鹃鹃于于是是古古诗诗中中的的杜杜鹃也就成为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如:的象征了如:•杨杨花花落落尽尽子子规规( (杜杜鹃鹃))啼啼,,闻闻道道龙龙标标过过五五溪溪我我寄寄愁愁心心与与明明月月,,随随风风直直到到夜夜郎郎西西李李白白《《闻闻王王昌昌龄龄左左迁迁龙龙标标遥遥有此寄有此寄》》)) 寒蝉 •寒寒蝉蝉经经过过一一番番秋秋雨雨后后,,便便剩剩下下几几声声若若断断若若续续的的哀哀鸣鸣,,命命折折旦旦夕夕。
因因此此,,寒寒蝉就成为蝉就成为悲凉悲凉的同义词如:的同义词如: • 寒寒蝉蝉凄凄切切,,对对长长亭亭晚晚,,骤骤雨雨初初歇歇柳永(柳永《《雨霖铃雨霖铃》》)) 水 •因因水水的的绵绵软软不不绝绝,,诗诗人人常常以以水水喻喻愁愁如: •抽抽刀刀断断水水水水更更流流,,举举杯杯销销愁愁愁愁更更愁愁李李白白《《宣宣州州谢谢眺眺楼楼饯饯别别校校书叔云书叔云》》)) 芭蕉芭蕉 •芭蕉,常常与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孤独忧愁特别是特别是离离情别绪情别绪相联系 •葛葛胜胜仲仲《《点点绛绛唇唇》》::““闲闲愁愁几几许许,,梦逐芭蕉雨梦逐芭蕉雨羌笛、胡笳羌笛、胡笳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是一种它发出的是一种凄切凄切之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发征夫泪范仲淹范仲淹《《渔家傲渔家傲》》))丁香 •常指常指愁思愁思的情结如:的情结如: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牛峤峤《《感恩多感恩多》》)) 猿啼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悲伤伤的感情。
的感情 •郦道元郦道元《《水经注水经注··江水江水》》中渔者中渔者歌曰: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泪沾裳 乌鸦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秦观秦观《《满庭芳满庭芳》》::““斜阳外,寒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二、 思念类意象 • 所所谓谓“思思念念类类意意象象”是是指指诗诗人人用用来来抒抒发发思思乡乡怀怀人人的的情情感感或或离离愁愁别别绪绪的的物物象象这这些些意意象象已已经经成成为为思思乡乡或或惜别惜别的代名词的代名词 月亮 •在在我我国国古古代代诗诗歌歌中中,,用用月月亮亮寄寄托托思思乡之情乡之情是常用的笔法是常用的笔法 •“露露从从今今夜夜白白,,月月是是故故乡乡明明杜甫(杜甫《《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 柳柳 •柔弱的柳枝那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依不舍依不舍””之情。
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起故园情? ?””(李白(李白《《春夜洛城春夜洛城闻笛闻笛》》))鹧鸪鹧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极容易勾起旅途旅途艰险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行””(唐人李群玉(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九子坡闻鹧鸪》》)、)、 鸿雁鸿雁 •鸿鸿雁雁是是候候鸟鸟,,每每年年秋秋季季南南迁迁,,常常常常引引起起游游子子思思乡乡怀怀亲亲之之情情和和羁羁旅旅伤伤感感如:如: •“人人归归落落雁雁后后,,思思发发在在花花前前薛道衡(薛道衡《《人日思归人日思归》》)) 南浦、长亭南浦、长亭 ——离别之所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水边的的送送边之所 •春春草草碧碧色色,,春春水水绿绿波波送送君君南南浦浦,,伤伤如之何如之何! !(江淹(江淹《《别赋别赋》》))•长亭,是长亭,是陆上陆上的的送别之所送别之所。
•长长亭亭外外,,古古道道边边,,芳芳草草碧碧连连天天李李叔同叔同《《送别送别》》))芳草芳草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离恨 •离离恨恨恰恰如如春春草草,,更更行行更更远远还还生生李煜(李煜《《清平乐清平乐》》)) 浮云浮云 •用用漂漂移移不不定定的的流流云云比比喻喻在在外外漂漂泊泊的游子的游子,如:,如: •浮浮云云游游子子意意,,落落日日故故人人情情李李白白《《送友人送友人》》)) 三、 爱情类意象 •所所谓谓“爱爱情情类类意意象象”是是指指诗诗人人用用以表达以表达爱恋爱恋、、相思相思之情的物象之情的物象 莲莲 •由由于于““莲莲””与与““怜怜””音音同同,,所所以以古古诗诗中中有有不不少少写写莲莲的的诗诗句句,,借借以以表表达达爱爱情情如:如: • 采采莲莲南南塘塘秋秋,,莲莲花花过过人人头头;;低低头头弄弄莲莲子子,,莲莲子子青青如如水水南南朝朝乐乐府府《《西西洲洲曲曲》》)) 梅子梅子 •梅梅子子的的成成熟熟比比喻喻少少女女的的怀怀春春如如:: •倚倚门门回回首首,,却却把把青青梅梅嗅嗅李李清清照照《《点绛唇点绛唇》》)) 鸳鸯鸳鸯 •指指恩爱恩爱的的夫妇夫妇,如,,如,•得得成成比比目目何何辞辞死死,,愿愿作作鸳鸳鸯鸯不不羡羡仙。
仙卢照邻(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古意》》)) 燕燕 •燕燕子子因因结结伴伴飞飞行行而而成成为为爱爱情情的的象象征如 •落落花花人人独独立立,,微微雨雨燕燕双双飞飞晏晏几道几道《《临江仙临江仙》》)) 四、 节操类意象 •所谓节操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所谓节操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现现高尚品质高尚品质的物象,或的物象,或赞美赞美,或,或自况自况 菊花 •菊菊花花虽虽不不能能与与国国色色天天香香的的牡牡丹丹相相媲媲美美,,也也不不能能与与身身价价百百倍倍的的兰兰花花相相并并论论,,但但作作为为傲傲霜霜之之花花,,它它坚坚强强的的品品格格和和清清高高的的气气质质一一直直得得到到文文人人墨墨客客的的亲亲睐睐如如:: • ““孤孤标标傲傲世世携携谁谁隐隐,,一一样样花花开开为为底底迟迟??””((《《红楼梦红楼梦》》林黛玉林黛玉《《问菊问菊》》)) 梅花 •梅梅花花在在严严寒寒中中最最先先开开放放,,然然后后引引出出烂烂漫漫百百花花散散出出的的芳芳香香,,因因此此梅梅花花与与菊菊花花一一样样,,受受到到了了诗诗人人的的敬敬仰仰与与赞赞颂颂如如:: •零零落落成成泥泥碾碾作作尘尘,,只只有有香香如如故故。
陆陆游游《《咏梅咏梅》》)) 松 •松松树树是是傲傲霜霜斗斗雪雪的的典典范范,,自自然然是是众众人人讴歌的对象如:讴歌的对象如: •愿愿君君学学长长松松,,慎慎勿勿作作桃桃李李李李白白《《赠书侍御黄裳赠书侍御黄裳》》)) 第二、同一意象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第二、同一意象表达不同思想感情一、燕子一、燕子 •((1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宴殊《《破阵子破阵子》》)) •““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张可久久《《凭栏人凭栏人··暮春即事暮春即事》》)) •((2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燕尔新婚,如兄如弟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诗经··谷风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远送于野””((《《诗经诗经··燕燕燕燕》》))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薛道衡··《《昔昔盐昔昔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晏殊··《《破破阵子阵子》》))•““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周德清··《《喜春来喜春来》》))•““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燕子””(张可久(张可久··《《清江引清江引》》) •((3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人事代谢、、亡国破家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感慨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感慨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人的““黍离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刘禹锡的刘禹锡的《《乌衣巷乌衣巷》》::““朱雀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文天祥的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金陵驿》》) ((4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寄夫》》诗云: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5 5)表现)表现羁旅羁旅情愁,状写情愁,状写漂泊漂泊流浪之苦流浪之苦 •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间,•““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周邦彦··《《满庭芳满庭芳》》););•““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张可久··《《殿前欢殿前欢》》););•““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苏轼··《《送陈睦知潭州送陈睦知潭州》》))。
二、鸿雁二、鸿雁• (1)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1)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这就容易使那些这就容易使那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的的忧思忧思,寄寓自己浓浓的,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乡愁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雨,高斋闻雁来《《闻雁闻雁》》韦应物)韦应物)•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限,一雁过南楼《《寒塘寒塘》》赵嘏)赵嘏)•(2)我国古代有(2)我国古代有““鸿足传书鸿足传书””的的传说,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的亲人传说,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的亲人难通音讯,所以又让大雁承担了难通音讯,所以又让大雁承担了““信使信使””的使命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李煜煜《《清平乐清平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李清照《《声声慢声声慢》》))• (3)雁总是结阵成(3)雁总是结阵成“人人”字或字或“一一”字形集体迁徙的,因此孤雁(断雁,字形集体迁徙的,因此孤雁(断雁,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孤苦漂泊的意象。
孤苦漂泊的意象•蒋捷蒋捷《《虞美人虞美人·听雨听雨》》::“少年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眠罗帐壮年听雨客舟歌楼上,红烛眠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歌离合总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歌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三、登高(登楼,登台)三、登高(登楼,登台)•(1)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文人漂泊(1)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文人漂泊异地,音讯不通,一旦登楼远望,家异地,音讯不通,一旦登楼远望,家乡桑梓景物,亲戚故旧面影,纷纷涌乡桑梓景物,亲戚故旧面影,纷纷涌上心头,免不了愁从中来因此上心头,免不了愁从中来因此登楼登楼怀远怀远是常见情思是常见情思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孟浩然《《秋登万秋登万山寄张五山寄张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何处?(晏殊(晏殊《《蝶恋花蝶恋花》》))•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柳永永《《八声甘州八声甘州》》))•(2)登高,置身于高山或高台之巅,(2)登高,置身于高山或高台之巅,实际上也是置身于实际上也是置身于无垠的空间无垠的空间与与永恒的永恒的时间时间交集之点交集之点面对无垠的空间面对无垠的空间,人会,人会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的渺小渺小;;面对永恒的时间面对永恒的时间,人会愈来愈,人会愈来愈痛切地感到生命的痛切地感到生命的短暂短暂这种个人的渺这种个人的渺小感和生命的短暂感,小感和生命的短暂感,激发人对自己人激发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迫切追问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而追问的结果往往是:是:人生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人生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华发已生华发已生因此登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登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壮志未酬之悲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陈子昂的的《《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杜甫《《登高登高》》))四、日暮(夕阳)四、日暮(夕阳)•(1)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1)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登乐游原》》))•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秦观观《《满庭芳满庭芳》》))•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辛弃疾《《水龙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登建康赏心亭》》))•(2)受古老的农业文明的影响,人(2)受古老的农业文明的影响,人们长期过着一种们长期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没而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息”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必然对我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必然对我们民族的心理产生某种深层影响具们民族的心理产生某种深层影响具体地说就是体地说就是在人们心里产生一种根深在人们心里产生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蒂固的观念::太阳落山了,就该回家太阳落山了,就该回家了•日暮不仅给人衰落凄凉之感,也是日暮不仅给人衰落凄凉之感,也是客客愁思家愁思家的一个符号,而且这两者往往的一个符号,而且这两者往往融为一体。
融为一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崔颢《《黄鹤楼)黄鹤楼)•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