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评大学考招新方案之争议.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5817185
  • 上传时间:2018-03-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50.1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2017,,6 6((5 5)) ,頁,頁 3838- -4545 自由評論自由評論 評大學考招新方案之爭議評大學考招新方案之爭議 黃政傑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講座教授 一、一、前言前言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總綱在 2014 年 公布,預訂2018 學年實施(註1) 其中 普通高中課綱之變動最大,有識之士咸認 為該課綱實施之成敗關鍵,在於大學入學 考招方式是否確實與新課綱連動,考招連 動乃成為實施新課綱的期望為此,大學 招聯會於去年(2016)年底提出新的考招草 案 (大學招聯會 , 2016.12.2a, 2016.12.2b) , 正面回應普高課綱的改革,不料出乎意外 地卻引發高中端連署反對後來,招聯會 常委會參考反對意見進行微調,於本年 (2017)2月公布新的考招草案 , 維持 「先招 後考、二次分發」 ,和去年底不同的規劃 則有:新型學測從「三加一」 (國英數+社 /自)改成「五選四」 (由各大學校系自 由採計) ,另明訂申請入學總成績包括新 型學測成績和高中綜合學習表現,後者佔 總分一半以上,包含學習歷程和大學校系 自辦甄試兩部分,其佔比尚待決定(許敏 溶、蔡永彬,2017.2.24) 。

      此一新方案預 訂於 2021 年(民國 110 年)實施,惟仍 需經招聯會大會通過,再報教育部核定, 適用於目前的國二學生該新方案經報導 後,並未平息高中端對大學考招方式的憂 慮,反對意見依然紛紛出籠 二、二、擬議中的大學考招新方案擬議中的大學考招新方案 (一) 新制下五種招生方式排定新期程 根據大學招聯會的規劃,新制大 學招生維持現有的五種方式,其實施 期程是高三上學期末特殊選才先招生,高三寒假辦新型學科能力測驗 (簡 稱新型學測) ,高三下學期五月先後實 施甄選入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 , 高三生畢業後於七月考高中加深加廣 課程為主的分科測驗,八月進行考試 分發招聯會指出,考招新方案是採 用先招後考、二次分發方式,主要目 的是讓高中課程完整實施,高中生得 以完整學習 (二) 大學入學成績計算 大學入學成績計算,共有 X、Y、 P 三部分(大學招聯會,2016.12.2a, 2016.12.2b;聯合新聞網,2017.2.24) X 指新型學測,原來規劃必考普高必 修科目國、英、數三科,再選考社會 或自然科一科(簡稱三加一) ,後來改 為「五選四」 ,由大學各校系從國英數 自社五科中,自由採計最多四科。

      Y 是考十二年國教課綱中的加深加廣課 程,包含數甲、物、化、生、史、地、 公等科成績;P 指「綜合學習表現」 , 含多元學習歷程檔案(P1)及校系自 辦甄試 (P2) 申請入學採計 X (占 50% 以下)和 P(占 50%以上) 考試分發 採計新型學測 X 、分科測驗 Y 及術科, 合計三至五科P1 包含高中三年六學 期的學習表現,每學期上傳,由學生 依規定填寫,附上證明文件P2 是高 中自辦的面試或考試 第 38 頁 第 38 頁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2017,,6 6((5 5)) ,頁,頁 3838- -4545 自由評論自由評論 三、三、爭議焦點爭議焦點 去年(2016)底草案公布後,各方意 見很多(大學招聯會,2016.12.2a;鄭 語謙、陳宛茜,2016.12.3) 兩百多位 高中校長、主任及大學教授連署,反 對招聯會先招後考、及學測「三加一」 方案,主張學測應限考國、英、數三 科,且應等分科測驗考完,七月再先 後辦理申請入學、分發入學,以真正 落實高三完整學習全教總(全國教 師工會總聯合會) 主張把新型學測 「三 加一」改為「五選三」 ,以免造成考生 仍可能五科全考,壓力不減(許敏溶、 蔡永彬,2017.2.24) 。

      除了減少學測考科及招生全部延 到七月後的意見外,其他反對的主張 還有幾方面其一為質疑考科變少, 申請入學力拼國英數三科,難以鑑定 學生整體學力,對前段大學來說,將 出現同級分人數太多而難篩選人才的 問題;後段大學則可能為了搶人,而 紛紛降低門檻,導致國家整體平均學 力降低,高等教育因而崩盤其二, 未來學習歷程占申請入學總分一半, 但學習歷程由各高中自訂,信度、效 度低,大學較能採信明星高中的成 績,但各高中評分標準不一,不同校 的成績難以比較其三,增加在校成 績採計的比重,會使學生長期處於高 度緊張狀態學習歷程萬一造假,不 只大學端找不到其所要的人才,高中 生在校三年的個資,未來都可能透過 學習歷程送到各大學,嚴重侵犯學生 的隱私權其四,新方案採兩次分發, 與現況相同,只是申請延後,考生五 月申請,尚不知能否被大學錄取,只能繼續忙著準備分科測驗,考試焦慮和 壓力不變,還不如提早到五月就考完分 科測驗其五,草案擬在高三下啟動大 學招生程序,學生分心於推甄的準備, 對高三下加深加廣學科及選修課的學習 反而造成嚴重的干擾與傷害 高中端提出其認為最理想考招方 案為(252 位教育工作者,2017.2.5) : 1.高三寒假考學測(X) ,只考國、英、 數三科,涵蓋必修範圍。

      2. 六月中才 考加深加廣分科測驗(Y) ,六月底前 寄發Y分數通知考生,讓學生在高三 下安心學習未來大學就讀方向所需的 一至兩科加深加廣學科與選修課3. 七月一日舉辦推甄申請,每人可填六 個志願;大學以X、Y、P 作為審查依 據,最低篩選倍率提高至五倍5.七月 下旬公布大學推甄申請結果對結果 不滿意者,在七月底選擇放棄後,以 X、Y成績填寫志願,申請分發6. 八月初完成並公布分發結果 四、四、對高中連署版的回應對高中連署版的回應 (一) 大學端的看法 大學端贊成招聯會常會所提草 案,即延後到五月申請入學,讓學生 高三下可專心讀書至於多數學生只 需要讀國、英、數三科就可進大學, 這三科是基本素養,基本功打好以後 的發展不會有問題但有的大學主 張,學習歷程檔案的比重應再斟酌, 各校應建立一套共同標準,才能確保 可信度,硬性規定申請入學的學習歷 程要占五成以上,爭議會較多(馮靖 惠,2017.1.9) 第 39 頁 第 39 頁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2017,,6 6((5 5)) ,頁,頁 3838- -4545 自由評論自由評論 大學端認為,申請入學和分發入 學都等兩種考試考完才進行,大學有 兩種成績可以採計,就不會花太多時 間去看學習歷程檔案,反而走回頭 路,重蹈以大考筆試為主導的升學模 式,學生不會願意去修習考試無關的 科目,這不利於高中課程的多元選修 和校本特色,也不利於教師教學創新 與學生多元 適性探 索(王道維, 2017.2.7) 。

      大學端又認為,連署的高 中端只是怕學生考上了會讓上課秩序 混亂,但完整學三年的成績,並不會 比較好,不用一定要綁在學校才是學 習且暑假要找到委員確實不容易, 這是現實問題若把很多時程點都卡 在七月,除了行政作業的時間會非常 趕,學生也無法心安,想放棄的還是 會放棄該想辦法把高中的重要課程 盡量集中在前五學期完成,把升學管 道時間拉長一點,才是多元入學設計 的 初 衷 和 理 念 ( 聯 合 新 聞 網 , 2017.2.24) (二) 部分「明星高中」的看法 未參加連署的某高中校長認為, 現行學測考國、英、數、社、自五科, 學生這五科都必須學習,連署版學測 三加一方案,必然會影響學力程度, 選自然組就不念社會科,選社會組也 不念自然科,甚致會造成社會組老師 連配課都成問題再則,推甄申請最 低篩選倍率提高至五倍率是個問題, 大學端恐無法負荷,且不同大學重複 正、備取的比例會非常高,考中多校 系的考生只能挑一個讀,許多大學等 於做白工 (馮靖惠,2017.2.6;聯合報, 2017.2.7;聯合新聞網,2017.2.24) (三) 高中生的看法 高中生怎麼想呢?高中生認為, 高三下加深加廣的艱深課程,可能一 輩子都用不到,不該強迫每個人「硬 吞」 。

      高三上以前的國英數三科內容, 對學生來說已經很吃力了,完整學習 其實沒有那麼重要,如果不是念相關 科系,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用到他們 也認為拖到七月才甄選有點太晚,若 能高中畢業前能確定錄取的大學較好 (聯合報,2017.2.7) (四) 全教總的看法 全教總(2017.3.15)的意見與高 中端不同,認為學測「五選四」方案, 因大學校系採計科目不盡相同,高三 生恐被迫每科都考,以取得最多入學 機會,結果等於換湯不換藥考生應 會每科都備考,如此一來考試壓力沒 減輕,考生也無法發展學習歷程,高 中開選修課時段也遭壓縮,強調多元 選修的新課綱將難以推動全教總因 而認為改為「五選三」才可照顧到個 別差異;P(學習歷程)參採完整 6 學 期,申請入學延至高三下學期結束後 再進行,申請入學時 P 的佔分比例要 高,以彰顯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歷程, 展現學生的特質;大學設專責招生辦 公室,以提升審查學習歷程的公平與 品質(陳志祥,2017.3.2) 全教總亦 指出高中連署版的學測跟申請日期相 隔更遠,學生在高三下還是會處於心 情很浮動的狀況尤其是國英在分科 測驗沒有考第二次的機會,很多在學 測考砸的學生,就會提前在高三下進 入來年重考的模式。

      第 40 頁 第 40 頁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2017,,6 6((5 5)) ,頁,頁 3838- -4545 自由評論自由評論 五、五、高中端發動再連署高中端發動再連署 多名高中教師、校長再於本年二 月發起「招聯會,請以台灣教育為 重!」連署(大紀元 2017.3.1) ,重申 新型學測考科應減為三科,回歸 2018 課綱精神,讓高中有空間協助學生找 到興趣和方向另外,2021 年起應逐 步降低考科數,並逐年調高學習歷程 (P) 的佔分他們也主張規劃大學 18 學群的課程地圖,同一學群採計接近 的 X、Y 考科,引導學生高中選修相 關課程 再連署的基本主張是,2018 高中 新課程應是主體,大學考招變革是配 套,招聯會考招新方案會嚴重傷害高 中三年完整教學,讓現今八年級以下 學生,在教育部 2018 學科教學時數調 降下仍要準備多科考試,將導致高中 三年升學壓力更大,補習文化更嚴 重,強調探索、探究的 2018 高中新課 程也將瓦解再連署也呼籲教育部與 各大學,退回招聯會考招案,回歸教 育部 2018 新課綱精神,回應各學科教 學時數的調降,讓高中有空間幫孩子 多元探索、適性揚才,找到有興趣的 方向,並尊重高中在教學時間與教學 品質上的完整性,於學生高中畢業後 才啟動所有 升學程 序(許秩維, 2017.2.27;何定照,2017.2.27) 。

      六、六、討論討論 早在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總綱公 布前後,大學考招連動的主張即甚囂 塵上,主要是其中之普高新課綱提供 各高中規劃校訂課程的機會,讓高中評估學生需求及自身辦學條件,自訂 選修科目開設,以培育高中生的基本 素養許多高中經歷了高中優質化計 畫、國科會高瞻計畫、十二年國教特 色招生特色課程後,認為此一課程自 主空間有助於高中教育的開放和自由 化,各高中可藉以開設校本課程,發 揮辦學特色 大學和高中端都注意到2018普高 新課綱的考招連動配套十分重要,期 待新的大學入學方式能帶動高中教育 正常化,除了有少數意見認為五學期 紮實學習就可以的言論外,高中落實 實施六學期完整的新課程,讓高中生 得有三年的紮實學習,可說是大部分 人的共識高中端配合新課綱的重大 變革,積極準備,發現大學考招一定 要連動,否則,課綱改革的完整學習 只能流於空談,因而進行史無前例的 連署,發表公開信,表達其對大學新 入學方式的闗切和建議 高中端和大學端的爭議點,聚焦 於考什麼及何時考的問題,高中端主 張學測只考國英數三科,大學主張該 三科外應加考社會或自然,後來招聯 會改為國英數社自五選四,全教總主 張五選三,後兩者都把國英數的重要 性稍稍模糊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