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政治学经典课件ch9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ppt
75页第9讲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政治体系及政治结构▼政治制度与制度化▼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阅读文献阅读文献1.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2.阿尔蒙德和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决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4.迈克尔·罗斯金等著:《政治科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5.阿尔蒙德和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6.Rod Hague, Martin Harrop, Shaun Breslin, Political Science: 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27.Larry Diamond, Political Culture and Democra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ondon: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48.Lucian Pye and Sidney Verba (ed.),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5I. 政治体系及结构一、政治体系及其结构一、政治体系及其结构 Ø所谓系统或体系(system)就是指由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部分所形成的一个有组织的复杂的整体。
Ø政治体系(political system)就是由有关政治生活的所有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Ø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和鲍威尔:所谓政治体系(Political System)就是指构成政治生活的所有方面,它不仅包括政府机构,如立法机关、法院和行政部门,而且包括所有结构中与政治有关的方面,其中有亲属关系、社会等级集团等传统结构,还有诸如动乱之类的社会非正规现象,以及政党、利益集团和大众传播工具之类的非政府性组织等政治体系模式政治体系模式 民众民众Gate Keeper政府政府支持支持要求要求输入输入输出:决策和行动输出:决策和行动政治体系结构模式政治体系结构模式 政政 府府(立法、司法、行政)(立法、司法、行政)公共利益公共利益非政治性社会团体非政治性社会团体(商业组织、社区组织、行业(商业组织、社区组织、行业协会、俱乐部、利益集团)协会、俱乐部、利益集团)群体利益群体利益政治性组织政治性组织(政党)(政党)党团利益党团利益个体公民个体公民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个体公民个体公民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个体公民个体公民个人利益个人利益社会国家个人进一步讨论:中国的状况和问题二、国家及其形式二、国家及其形式 Ø国家的性质1.简单地说,国家(state)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就是指一定地域之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2.国家构成的要素:人民(population)、领土(territory)、主权(sovereignty):包括立法权;宣战和缔约权;官吏任免权;最高司法权;赦免权;货币铸造和度量衡的选定权;课税权等3.国家问题上的争论:①绝对主权VS相对主权(布丹的主权论与现代人权论);②国家公意VS阶级意志:卢梭:国家是“公意”的体现,国家也被认为是一国公共利益的代表;马克思:国家是实施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如何产生国家如何产生§ 暴力论 § 社会契约论§ 自然演化论§ 阶级对立论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社会陷入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的结果 国家的形式国家的形式 v 传统分类理论 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政体分类理论 政府所要达到的 目的 政体谁统治 类型 正常的政府(以增进人民的福祉为目的) 腐败的政府(以执政者私利为目的) 行使最高权力者为一人 君主政体暴君政体行使最高权力者为少数人 贵族政体寡头政体 行使最高权力者为多数人 共和政体民主政体v 当代分类理论当代分类理论 自由民主主义国家自由民主主义国家 权威国家权威国家极权主义国家极权主义国家 新闻的非政府管制自由选举自由市场 一党/个人/军人执政(独裁)宪法对政府缺乏限制政府控制新闻和媒体意识形态弱控制政府主导下自由市场 一党制度领袖个人独裁国家决定社会结构政府控制大众传媒意识形态强控制政府对经济高度控制 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 80年代以前拉美、东 南亚国家、叙利亚、缅甸、伊拉克等发展中国家法西斯国家 进一步讨论:中国的状况和问题国家的结构形式:单一制和复合制国家的结构形式:单一制和复合制 §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按照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不同构成方式,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国家和复合制国家两种在一般政治学研究中,复合制又被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进一步讨论:中国的状况和问题三、政府及其构成三、政府及其构成 1.政府的概念:政府的英文概念为“government”,其词根“govern”的含义即统治或对他人的控制广义地讲,政府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制定和实施公共决策,实现有序统治的机制狭义地说,政府即国家权力机关的统称2.政府的功能:制定法律(立法),实施法律(行政)和解释法律(司法)3.政府的构成:政治学所谓的政府是对国家权力机关的统称,它主要包括国家元首、议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官僚、军队和警察等 政府的角色定位政府的角色定位①在国际社会中,政府是国家主权机关②在政治体系中,政府是公共政策主体③在社会生活中,政府是公共管理机构④在经济生活中,政府是市场秩序监护人⑤在民间生活中,政府是社会纠纷仲裁者⑥在私人生活中,政府是公民权益维护者现代政府与传统政府比较现代政府与传统政府比较比较框架传统政府:社会管制型政府模式现代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政府定位政府是统治人民的工具政府是面向大众的服务机构管理主体个人、家族、军人、党派公共部门(民选政府)、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管理性质独裁统治协商、契约和参与管理权限极权管制有限政府管理方式自上而下的“金字塔”集权模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扁平结构”国家元首(国家元首(chief of statechief of state)) 1.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实际掌握者或象征,是国家制度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的首脑。
2.国家元首制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个体国家元首制和集体国家元首制3.职权主要包括:公布法律;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此外,有些国家元首还是国家武装力量统帅,具有全国武装力量的指挥权立法机关(立法机关(legislation)) •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或恢复法律的国家机关,在现代国家中,它一般是指代表大会、国会、议会、国民议会等机构立法机关是国家立法权的组织体现•立法机关的组织制度一般被称为“议会制度”按照立法机关的内部组织结构,议会制度又可以分为两院制和一院制•具体职责: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审查和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决算,并监督其实施;组织或监督政府;其他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进一步讨论:中国的状况和问题行政机关(行政机关(execution)) •国家行政机关是实施国家政治决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机关,它是国家行政权的组织体现•国家行政机关一般由国家行政首脑如总理、首相、总统等和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行政公务人员组成•职责范围:组织人力物力,贯彻立法机关通过的各项决策、议案、提案;制定各项政策,发布行政命令,管理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和卫生等各方面的工作;领导全国行政机关工作,管理和任免行政工作人员;负责或协助处理军事力量的编制、训练、调遣和指挥事宜;处理对外事务。
司法机关(司法机关(jurisdiction)) •司法机关是以司法审判的方式维护法律的权力机关,它是国家司法权的组织体现•司法机关的职能一般划分为三部分:即侦察、诉讼和审判,分别由国家安全部门、检察部门(检察部门只有公诉权)和法院担任 •法院分为普通法院和特殊法院普通法院按不同政府级别分为不同层次,如高级、中级、基层法院特殊法院根据特殊领域或特殊事务而组成,如军事法院等 四、政党及其功能四、政党及其功能 Ø政党的历史考察政党的历史考察1.概念:所谓政党(political party)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特性:①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②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③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④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3.形成: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现代政治发展的趋势现代政治发展的趋势4.历史考察:§第一代政党就是由议会内部的小派别集团为了反对共同“敌人”而组织形成的§后来的绝大多数政党都属于“外部产生”(externally created)的政党。
它们力图进入议会,争取在立法机关中能有自己的代表 政党的分类研究政党的分类研究 1、根据政党组织特点来划分政党类型p核心会议型政党p支部型政党p单位化政党p准军事性(民兵性)政党2 2、根据政党的组织方式划分、根据政党的组织方式划分划分标准 政党类型 特点说明政党的组织方式 精英型政党 由社会少数精英组成,拥有专业训练的成员,高度的政治认同和组织纪律,组织严密,严格的入党条件共产党、印度国大党以及纳粹党都属于此种类型 群众型政党 以选举为基础,尽可能囊括选民加入政党,所以,入党条件宽松,组织相对松散,不要求高度的意识形态认同以英国工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代表 3.3.根据政党的动员方式来划分根据政党的动员方式来划分政党的动员方式代表性政党 主要功能在于代表公众意见以保障选举,尽可能扩大成员数量,为了赢得选举,一般采用实用主义策略以动员民众欧美议会政党多属于此种类型 凝聚性政党 主要功能在于积极地动员、教育和唤起民众,而不仅仅是代表民意,具有高度的意识形态认同精英型政党基本属于这一类型 4.4.根据政党的参政方式来划分根据政党的参政方式来划分政党的参与方式 宪法型政党 承认国家宪法安排和政治制度,承认其他政党的权利,尊重竞争选举规则,通过选举掌握政权。
按照这种划分标准,目前大多数政党都属于这一类型 革命型政党 反对宪法性安排和现存政治制度,力图通过革命推翻现有政权;统治革命成功以后,组建一党制政治体系通过革命执政的政党被认为属于革命型政党 5.5.根据政党的政治态度来划分根据政党的政治态度来划分政党的政治态度 左翼政党倡导激进变革,主张自由、平等、友爱、权利、进步和国际主义现代自由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党多属此类 右翼政党倡导维持现有体系,主张权威、等级、秩序、责任、传统和民族主义保守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政党被视为这一类型政党的典型 政党的功能分析政党的功能分析 §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组织政府的手段 五、政治性社团组织及其意义五、政治性社团组织及其意义Ø定位:政治性社团组织(groups)作为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党一样,是现代社会政府与公民大众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Ø定义:所谓政治性社团组织政治性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趣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
Ø种类:即社区性团体、制度性团体和协会性团体v社团组织分类表社团组织分类表 划分标准划分标准 类型类型 说明说明 目标保护性团体保护某种利益的团体,如工会组织 促进性团体促进某一事业的团体,如环保组织 成员特点封闭性团体成员受到限制的团体,如医学协会 开放性团体成员不受限制的团体,如环保组织 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内部团体政府经常要向其寻求咨询、且主动承担这一角色的团体,加拿大银行家协会,英国全国农民协会 外部团体不向政府提供咨询、也不追求这种角色的团体,如核裁军运动 社团组织分类表社团组织分类表受益人公益性团体 使成员和非成员均受益的团体,如反对污染的组织,和主张增加工资的工会 个别利益性团体 仅仅使成员受益的团体,如提供会员优惠的组织 经济功能法人协商团体 促进供应商利益的团体,如生产者协会 用户协助团体 促进某种行为态度和自我意识的团体,如消费者协会 v社团组织影响作用示意图社团组织政府制度议会机关行政机构官僚体系司法机关超国家机构公共舆论政 党决策集团国家政治体说明:图中实线为直接作用关系;虚线为间接作用关系。
II. 政治制度及制度化一、政治制度的意义一、政治制度的意义 Ø政治制度(political institution)是基于一定规则和程序之上规范个人和团体行为的长期稳定的安排,它体现为各种明确的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和决策程序,具有正式和合法的特点,通常被视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Ø政治制度是规范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基本准则作为政治生活较为固定的安排,是人们长期政治实践的产物Ø政治制度是一种比较正式的合法规则,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全社会的所有成员加以遵守 二、制度主义:政治的制度分析二、制度主义:政治的制度分析 Ø作为政治分析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制度主义力图通过研究政治制度的因果关系来获得对政治现实的认识,它把制度看作是独立于社会、经济和文化之外并能够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影响的核心要素,专门研究和考察制度的功能和实际的效果Ø政治制度研究中,人们把制度划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种Ø传统制度主义:将政治制度看成是政治的核心要素,侧重描述国家政府制度行为,分析正式的法律制度和规则,通过比较和考察国家制度结构的历史变化来解释和说明政治现象 新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Ø新制度主义:关注非正式制度,阐述了一种新的社会治理的政治观念,认为国家和政府机构以及社会中的各种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而且,非正式的社会自治组织制度对于一个社会的“善治”可能更加重要。
Ø在整个19世纪时期和20世纪初期,制度主义把宪法制度的研究作为政治分析的主要方法,重点研究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区别,议会制度和总统制度的不同,以及联邦制和单一制的差异20世纪50-60年代,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制度研究方法被系统分析所取代而一度受到冷落70年代,随着人们对宪法改革、公共行政和政策分析研究兴趣的增长,制度主义作为政治分析的重要学术传统,再次得到复兴 制度主义的路径依赖•新制度主义的“路径依赖”告诉我们,基于特定情形下某种特定原因和考虑而产生的制度已经形成,便会产生一种运行的“惯性”1)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了在这种制度之下生活,因此,即使该项制度产生之时的环境和支持该项制度形成的原因已经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说,即使支持该项制度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人们也会倾向于依旧服从于该项制度,除非有某种力量介入从而终止或改变该项制度;(2)而且,制度是对利益结构和秩序的认可,某种制度一经形成,许多人的利益便会绑定在该项制度之上,从而形成“既得利益”人群,这些人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反对制度变革,积极维护制度继续运行当初人们为了某种原因而创设并维护该项制度,现在,人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维护该项制度。
3)此外,创立某项制度的初始选择会成为以后该项制度变革的约束性条件一项制度存续的时间越久,“推倒重来”的成本越大,“从头开始”的可能性越小路径依赖的现实版本•现实生活中,“路径依赖”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铁路系统独立司法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版本铁路检察院作为一种专门的检察机构,起源于1954年当时在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之下,考虑到铁路在提供物资运输保障方面的重要性,出于跨地区打击铁路运输领域犯罪的需要,学习苏联体制,成立了三级铁路检察院和法院系统这项制度一旦建立便依据“路径依赖”的原理运转起来后来“文革”中虽有中断,但“文革”结束之后,1979年全国人大制定检察院组织法和人大组织法时,恢复建制,继续保留铁路系统独立和专门的司法权,并且“不明身份”地运转至今2011年3月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透露,铁路检察院转制划归地方的计划被批准,这意味着作为垄断的产物,铁路独立的司法权在运转二三十年之后,在铁道部长刘志军“下台”后才开始要废止早年为了寻找中国的出路,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苏联模式当做解救中国的法宝,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养育了一批又一批红色专家和学者,捍卫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中国政治的任务,而且成为马克思主义工程师的利益所在;苏联模式在特殊国际环境下支持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但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在即使俄国人都选择放弃的情况下,依然被一些中国左派人士视为制度优势,维护它成了许多人的利益和“饭碗”。
三、政治制度的分类研究三、政治制度的分类研究 政治制度制度实践特征描述基本功能宪政制度 民主制通过自由选举组成政府 规定一个国家公共权力的目的、来源、结构、产生方式、组织原则、相互关系等 独裁制通过非自由选举方式组成政府,包括世袭君主制、军人政权等 国家组织结构制度 联邦制由不同独立和自治的地方政治实体联合组成统一国家 规定了国家不同地域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结构形式 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议会制度一院制由单一民选机构组成立法机关 规定一个国家公共权力的目的、来源、结构、产生方式、组织原则、相互关系等 两院制由两个相互独立的机构(上院和下院)共同组成立法机关 司法制度审判制度 司法独立,承担不同职能的职业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参与司法过程,审判过程采用辩护、陪审团、上诉等制度和程序 规定了国家司法体系的作用、组成和运行方式 监察制度律师制度现代政治制度一览表现代政治制度一览表现代政治制度一览表现代政治制度一览表行政制度 内阁制以总理为首的行政内阁向议会负责的行政体制 确定了行政机关的地位、组成、责任、运行方式 总统制总统作为行政首脑直接向选民负责的行政体制 官僚制度 文官制度职业文官(公务员)独立负责国家日常行政事务 职业行政官员管理国家日常事务,以免由于政权变更造成社会动荡和混乱 选举制度多数代表制赢得多数选票者就赢得选举 规定公民通过选举产生国家政权 现代政治制度一览表现代政治制度一览表选举制度比例代表制按照所得选票比例分配政治权力 机关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政党制度一党制一个政党垄断执政机会 确立了社会各种政治势力和党派的地位、赢得政权的方式和规则等 一党居优制一个政党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其他政党处于从属地位 两党制两个政党通过竞取选票赢得执政机会 多党制两个以上政党通过选举分享政权 国家组织制度:单一制和复合制国家组织制度:单一制和复合制 v 单一制国家: 特点:特点: 1、各行政区域宪法和法律统一; 2、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一致; 3、统一的中央政权机关掌握最高国家权力; 4、地方权力必须受中央权力的统辖; 5、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6、中央机关统一行使外交权 国家:国家: 英国,法国,新西兰,中国和日本 v 复合制国家:联邦制与邦联制 联邦制联邦制国家是由两个以上独立的政治实体(州、共和国或邦)根据联邦宪法组合而成的国家。
1.联邦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地方政府同时拥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系统,它与联邦政府之间不是隶属关系;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范围内,地方政府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3.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政府拥有外交权不过,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可以在联邦宪法允许范围内,与外国政府就某些次要事项签约,有些联邦国家的组成单位还可以以独立资格加入国际组织 复合制国家:联邦制与邦联制 邦联制邦联制国家实际上是一种国家联盟,它是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联盟体①各成员国独立行使国家主权,相互平等,只在某些方面采取一致行动;②邦联一般不设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没有统一的军队、赋税和国籍;③邦联设有成员国协商机关,其成员主要由各成员国的政府首脑担任;④邦联成员国之间的共同活动以各方共同签字的条约为基础 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府组织形式:总统制和议会制政府组织形式:总统制和议会制 美国总统制行政体制模式 选举人选举人选选 举举总统总统选选 择择内内 阁阁掌掌 管管各部各部/部部长长立法机构立法机构说明:简单用“分权”来描述美国总统和议会之间的关系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它是各种制度的分立,而不是立法和行政的分权这意味着,在美国,总统和议会分享政府权力:总统力求影响议会,但不能向议会下达指令总统的权力实质是说服的权力(能力)美国总统制所体现的既要一致又要分立的原则,可以准确地表述为“separated institutions sharing power”(分立共享)半总统制行政体系模式半总统制行政体系模式 选选 民(民(Voters))选选 举举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总总 统(统(President))提提名名总总 理(理(Premier))选选 择择内阁(内阁(Cabinet))执行管理执行管理各部门(各部门(Ministries/departments))批准并可撤销批准并可撤销行政机关行政机关((executive))主主 持持议会制行政体系议会制行政体系 选选 民民选选 举举 立立 法法 机机 关关选择和解散选择和解散首相或总理首相或总理选选 择择内内 阁阁 执行管理执行管理政政 府府 各各 部部国家元首国家元首形形式式任任命命行政机构行政机构议会制与总统制比较议会制与总统制比较 议会制和总统制下行政首脑责任制比较 责任制比较因素(Source of accountability) 总理/首相(Prime ministers) 总统 (Presidents) 政党(Party)强适度到弱内阁(Cabinet) 强x立法机关(Legislature) 弱强公众(Mass public) 强很强政党制度:一党制、两党制,还是多党制政党制度:一党制、两党制,还是多党制 v一党制(一党制(One-party system))①所谓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极权主义国家,另一种是民族主义国家②极权主义国家,如法西斯主义国家,实施一党制③民族主义国家一党制主要存在于非洲国家,如加纳、坦赞尼亚、津巴布韦、扎伊尔等v 两党制(Two-party system) ①两党制是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②在政治体系中,尽管也有着一些小党存在,但是,只有两个主要的政党真正拥有选举和立法的有效实力,具有赢得政府权力的现实可能性③以选举为基础,两党中赢得选举的政党(多数党)一般可以单独执政,而另一个在选举中失败的政党(少数党)则成为反对党④政府权力在两党之间轮流交替,二者都可以通过选举上台,一方执政,另一方就成为在野政府 v 一党居优制(一党居优制(Dominant-party systemDominant-party system)) ①一党居优制是在多党竞争局面下一党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政党制度 ②日本被认为是一党居优制的典型③印度国大党(The Congress Party in India)在1947年领导印度实现独立以后,享有30年连续执政的权力④一党居优制下居于统治地位的政党内部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派别分化。
政府权力实际上在这些不同派别之间进行分配一党居优制被认为是一种不很健康的体制一党长期执政往往与政治的腐败相联系 v 多党制(多党制(Multi-party systemMulti-party system)) ①一般说来,采取多党制的国家社会政治力量结构呈现多元化特点②多党制国家一般没有哪个政党能够在选举中长期保持绝对优势,因此,执政党或者是偶然在选举中获得相对多数的政党,或者是联合获得选举多数的几个政党的联盟 ③多党制被认为不利于实现政府稳定 选举制度:多数代表制与比例代表制比较选举制度:多数代表制与比例代表制比较 ①多数代表制规定,候选人(candidate)要赢得选举,必需获得特定选区的多数选票(vote)②多数代表制的典型案例就是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所实行的“First past the post”制度③多数代表制建立在按地域推举代表的传统观念之上它将全国看成一个整体,通常将多数议席分给赢得选举的政党,所以,它鼓励在议会中占有多数的单一政党组阁执政 选举制度:多数代表制与比例代表制比较选举制度:多数代表制与比例代表制比较①比例代表制规定,政党所赢得的席位严格按照其获得选票的数量来分配。
②比例代表制建立在非常现代的按政党而不是按地域选举代表的观念之上③在这种体制下,单一政党赢得多数而组阁的政府很少见,而联合执政却比较常见 选举制度的不同形式选举制度的不同形式 Majority System---胜者全得(胜者全得(Winner takes all))简单多数制简单多数制(Simple plurality)-“first past the post”system①基本程序:一次选举,得票领先者获胜②应用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南非绝对多数制绝对多数制(Absolute majority)-alternative vote①基本程序:投票排序候选人首先淘汰排位最后的候选人,根 据第二轮投票重新分配选票,依此反复,直到某个候选人获得多数通过②应用国家:澳大利亚(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绝对多数制绝对多数制(Absolute majority)-second ballot①基本程序:如果没有哪个候选人获得多数,两个得票领先的候选人面对“决赛”②应用国家:法国(总统选举) Proportional System---Proportional System---根据选票比例分配议席根据选票比例分配议席候选人名单制候选人名单制(List system)①基本程序:根据政党的候选人名单投票。
在大多数国家,选举人也可以对名单中的某一个人表示支持②应用国家:以色列,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国家,大多数欧洲大陆国家,包括东欧国家 (Single Transferable vote,STV)①基本程序:投票排序候选人第一轮选举中所得票数超过定额(即席位数量+1)的候选人即可当选,他所获得的“多余”选票,可以转移到投票人的第二次选择中如果没有候选人能够达到选票定额,排位最后的候选人首先被淘汰,他所获得的选票也可以转移持续这个程序直到全部席位填满为止②应用国家:爱尔兰共和国,马耳他,塔斯马尼亚,澳大利亚(在上院选举中,投票人也可以投某一政党的票)四、制度评价的尺度四、制度评价的尺度 •适应性适应性 指的是一种组织和程序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及其存续能力 •复杂性复杂性 意味着一个组织由庞大的下属机构构成,隶属关系和职责明确,并具有高度的专业化水平 •自主性自主性 政治制度的自主性指的是政治组织和程序在与社会势力和利益集团关系中的独立性或中立性,即它是否具有独立于社会势力之上的自身的利益和价值 •内聚力内聚力 反映了政治组织和程序内部的凝聚力和协调性,表现为整个组织内部存在基本共识,具有内部协调机制和起码的组织纪律。
现代文明政治的制度设计现代文明政治的制度设计•“治官”重于“治民” •“公域”与“私域”分而治之 •“主权”与“治权”统分结合 III. III.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一、文化与政治文化一、文化与政治文化Ø文化的广义与狭义理解§广义: “人文化”的过程和结果,它体现为“人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人在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的生存方式,它包括在“人文化”改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 §狭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文化是人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淀形成的对自然与社会的精神反映,即所谓的“精神文明”政治文化及政治文化研究政治文化及政治文化研究•研究历史:亚里士多德 、孟德斯鸠 、马克斯·韦伯、托克维尔 、阿尔蒙德和维巴等六、七十年代采用社会调查方法,与现代化理论结合•定义: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政治文化的特性政治文化的特性•政治文化是人们参与现实政治生活过程的经验积累,具有延续性,通过政治社会化传播和沿袭。
•作为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一般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二、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方法二、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方法Ø政治文化分布研究§同质文化:大多数公民对某些基本问题持有大体一致的看法,即该社会的政治文化高度一致§极端文化:大多数公民对某些基本问题呈现出两个极端对立的看法,即该社会的政治文化两极分化 §多元文化:社会成员就基本问题所表达的意见分散,或者不同地域、阶层、团体的人们具有多重的完全不同的看法政治文化中倾向性一致和对立的分布情况5025075100各种立场的公民人数百分比两极分化的政治文化高度一致的政治文化极端左翼温和左翼中间温和右翼温和右翼极端右翼政治文化结构研究政治文化结构研究§体系文化:主要反映国民对于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和宪法性安排的态度和看法§过程文化:是人们对政治过程的一整套看法,它反映公民对于政治参与的基本态度 §政策文化:国民对于国家政策的基本看法,它反映公民对于重大问题的政策倾向和价值取向政治文化类型研究政治文化类型研究(来自阿尔蒙德和维巴)(来自阿尔蒙德和维巴)§地域型:以封闭状态的部落和结构单一的小型社会文化为典型人们不关心自身区域之外的事务,国家政策也很少影响他们的生活。
§顺从型:民众被动地接受统治,认识到自己不可能对政府产生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被动服从政府管制,对于政治体系没有期望,既不想也没有能力去参与政治生活 §参与型:政治体系直接影响成员利益,社会成员相信,参与政治不仅是自己的权利,也是维护自己利益的手段民众积极要求参与政治过程,以便影响政治决策公民文化与民主政治公民文化与民主政治政治文化的形成研究政治文化的形成研究•政治文化如何形成、如何传播?这是政治社会化研究力图解决的问题政治学家借助社会学的“社会化”概念,着重研究社会成员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政治人的过程,即所谓“政治社会化”过程政治社会化研究从政治行为者个体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们什么时候(when)、如何(how)从政治生活中学到了什么(what),从而揭示了政治文化形成和传播的途径三、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三、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Ø定义:定义:§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是政治文化的代代相传的方式 §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变迁的过程作为学习和实践过程的政治社会化作为学习和实践过程的政治社会化①儿童时期:以政治认同、归附、忠诚、服从等政治认知和感情培养为内容,以直观感性形象的政治事物和行为作为学习对象,以服从和直接模仿为学习方式。
主要途径是家庭和学校 ②青年时期:以政治思想、理念和行为规范为内容,形成个人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观念主要由学校和社会承担 ③成年时期:通过日常社会生活、大众传媒、政治活动和政治实践来实现,内容主要是为个人进一步提供政治知识和技能,完善其政治人格 作为文化传播过程的政治社会化作为文化传播过程的政治社会化①家庭: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 ②学校:专门的传播机构,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 ③大众传播工具: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④社会政治组织:宣传自己组织的主张和信仰,吸纳新成员,使其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播如,政党 ⑤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⑥其他:如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 四、政治文化比较分析:传统与现代四、政治文化比较分析:传统与现代政治后果l政治宽容:竞争方妥协,合作双方求同存异,共同分享决策机会l政治竞争制度规范,规则第一l合作政治:党派竞争l政治文明:定期的竞争性选举,监督机制 l政治迫害:胜者为王,败者为寇l政治无规则,权术第一l冲突政治:斗争和革命政治,关系政治,帮派政治l政治野蛮:谋杀,政变,战争,暴力,革命,恐怖 区分现代政治和传统政治的重要标志区分现代政治和传统政治的重要标志社会成员是否承认政治竞争和政治冲突的合法性社会成员是否承认政治竞争和政治冲突的合法性Ø把不同意见和利益冲突看成是对错之争 ——不承认政治竞争的合法性,民主机制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Ø不把冲突看成是对错之争 ——政治竞争的合法性将得到认可,民主机制成功运行的几率就大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