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设计5107.pdf
7页1 《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 8 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 1~6 课) ; 设计制作 (第 7 课) ; 综合应用 (第 8 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 2 课聚焦板块提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这个问题, 直接指向了本课的研究主题 探索板块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并观察比较运动形式是否一样;第二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引导学生在物体上贴圆点,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研讨板块“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这一问题是基于学生对探索活动 2 的观察和记录后的交流研讨拓展板块是让学生画出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将研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关注中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形式并不陌生,也可以说出摆动、转动、滚动等名称,并且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形式时, 会发现如果观察物体的不同部位, 运动形式是不一样的。
但是由于三年级学生物理抽象能力还比较弱, 很难对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抽象的描述所以我们通过在物体上“贴圆点做标记”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 ,方便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2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 1. 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2. 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开展交流研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难点:对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各种物品(指尖陀螺、钢尺、溜溜球、玩具车、弹弹球、弹簧彩虹圈、陀螺、发条青蛙等) 、圆点(不干胶圆点或彩色橡皮泥) 、直径小于钢尺圆孔的小棒、印有教科书拓展板块图片的纸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出示跷跷板、秋千、雨刮器、摆钟的图片提问: “请你说说这些物体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 1~2 名学生简单描述。
2. 小结并引出课题:看来,这些物体的运动是不一样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运动” (出示课3 题) 设计意图:通过常见物体运动简单描述, 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运动是各种各样的 二、探索 活动一 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较运动形式是否一样 1. 播放“玩具小车”和“弹簧木马运动”的视频,然后提问:玩具小车和弹簧木马的运动形式一样吗? 2. 学生发表观点 预设:学生尝试描述这两种物体的运动形式,如玩具小车车身向前移动、车轮向前滚动; 弹簧木马前后摆动……当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时, 教师提示可借助手势 3. 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活动,我们发现不同的物体运动形式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同一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会不同,引出后续问题的研究本环节中,通过语言和手势描述物体的运动,也为后面用线条和箭头来描述圆点的运动形式做了铺垫 活动二 贴圆点,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 1. 谈话: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好办法——通过贴小圆点的方式帮助我们进行描述。
2.演示实验:弹拨钢尺,观察和记录运动形式 (1)出示一个彩色橡皮泥小球后说明: “我们可以用一个方便粘贴的彩色橡4 皮泥小球来做小圆点 ” (以钢尺为例进行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具体做法) 在钢尺无孔的一端贴上圆点,将有孔的一端压在桌面上弹拨无孔的一端,观察圆点的运动形式并用线条和箭头在记录纸上画下来;换个位置贴圆点,再用弹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 观察并在记录纸上画下来比较前后两次的圆点运动形式是否一样 (2)个人活动:尝试用线条和箭头在记录纸上画圆点的运动形式 (记录范例:圆点贴在无孔端,如图 ;贴在有孔端:不动) 3. 分组实验:甩动钢尺,观察运动形式 (1)边示范边讲现在我们换一种让钢尺运动的方法,将钢尺有孔的一头套在小棒上甩动, 在钢尺的不同位置贴上圆点, 观察钢尺的运动并在另一张记录纸上画下圆点的运动形式注意,甩动的幅度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2)分组活动 (3)汇报交流:请一名学生展示记录纸,其他同学发表看法 4. 研究更多物体的运动 (1)提出要求:其他物体的运动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继续研究 (2)分组活动:将圆点分别贴在指尖陀螺、溜溜球、弹弹球、弹簧彩虹圈等物体的不同位置,观察其运动,在不同的记录纸上画下圆点的运动形式。
设计意图:在物体上“贴圆点做标记” , 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 “质点”的过程,既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体现了本单元想渗透的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具体的物体进行抽象用粘彩色橡皮泥的方式代替贴圆点,是为了方便粘贴和取下先用钢尺演示并示范如何记录,再5 分组对更多物体进行观察和记录,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降低了难度,使描述更准确 三、研讨 1. 提出要求:根据记录单上画下的圆点的运动形式,对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 2. 组内分类,达成共识 3. 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将记录纸条放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呈现或者粘在黑板上,并介绍分类情况和说明分类理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4.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和这些类别相似的物体运动形式?(学生根据经验回答 ) 5. 小结:物体的运动形式各种各样,这些运动形式可以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在学生分类过程中,不需要学生强行将其归纳为科学的提法, 只要学生的分类有自己的依据,都应承认和鼓励 四、拓展 1. 播放人坐在旋转木马上运动的视频,提出观察要求:在图片上画出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 2. 全班交流 预设: 人在旋转木马上前后摆动或者上下平动; 人和旋转木马一起围着中间的轴在转动;人既在上下平动,又在绕轴转动……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研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延伸到日常生活现象的关注中。
五、课堂小结 6 1. 通过本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 物体都能运动; 运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进行分类…… 2. 提出希望: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用贴圆点的方法观察它们的运动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运动 弹拨钢尺: 玩具小车车头 : 指尖陀螺: 甩动钢尺: 玩具小车车轮: 弹弹球: 弹簧彩虹圈: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的活动手册共有 1 项内容,用于探索活动 2 的记录,用线条和箭头记录圆点的运动轨迹比如,圆点贴在玩具小车的车头时, 可以记录为 “” ;圆点贴在玩具小车的车轮时,可以记录为“” 实际教学中,仅凭活动手册中7 的一条记录纸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记录需求的, 教师可能要为每个学生提供 10条以上的记录纸,以便其记录组内多种物体的运动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