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玉器的特点研究.doc
5页专门史09级 郑开瑞近儿十年间,随着我国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考古出土的东周楚国玉器的增 多,学术界、艺术界、文化界对楚国玉器研究开始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主要标 志表现在以下四个方而:一是考古发掘的东周楚国玉器冇了较多的岀土;二是相 关的发掘报告、玉器图录陆续的出版;三是关于楚玉的专题性论文不断发表;四是 玉器研讨活动频频举办并获得了相当科学的结论这些,都是楚国玉器无论是对 于艺术赏析、文化传统、文明特色的追根溯源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研究对彖和 内容)楚玉的源头研究楚国玉器的源头,除了文献资料外,主耍依据只能是墓葬出土的玉器实 物从文献资料看,西周时楚人尚无用玉的记载,楚文土当时用“璧”和剖璞得 玉的记载证明,在春秋早期,楚国已经使用玉器,而且很可能在主要使用周王室 与列国炀赠、掠夺玉器的同时,已经开始了独立雕琢玉器工艺的历史,因此,楚 玉的源头可追溯到春秋早期或西周晚期当然,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不能 回避“什么是楚玉”的问题我们觉得,楚国早期使用各种来源的玉器,按照比 较宽泛的标准,也是可称Z为“楚玉”,不一定非要是楚国自己的工匠设计生产 的玉器才可以叫楚玉,因为这些玉不仅为楚国的土室公族所使用,在当时的政治 生活中发挥特定作用,同时它们的存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乃至于工 艺传播、借鉴产生过重大影响,如果把它们完全排除在“楚玉”的源头之外,那 么“楚玉” 乂怎么可能凭空生造出现呢?至于这些处于源头时期的楚玉和后来形 成楚国特色的楚玉有很大的变化,这也是吸收、消化、创新、变化的结果,属于 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不可以用同一个标准来严加衡量。
即使按照这个标准或思路来寻找春秋早期的楚玉,考古界目前也不能提供明 确的实物资料因为我们现在参考的考古文献,楚墓年代最早的也仅仅是春秋中 期的1979年在河南浙川下寺发现的春秋墓群,年代为春秋中期至晩期其中2 号墓墓主“王子午”,亦既楚令尹子庚,为楚庄王之子,卒于楚康王八年,公元 前552年此墓岀土玉石、骨、料器921件,其中玉璧2件,璧边起突棱,正、 背均刻云纹装饰品冇玉牌、玉算帽、玉环、长方形穿孔玉饰,管状玉器、玉虎、 玉鱼、玉82件,还有其它十个多类型的器物其中属于第一期甲组M春秋中期 后期的墓有MS、M7, 36、MS出土玉环1件,玉人1件,玉17件,通休饰大小不 一的卷云纹,玉蚕5件、玉鱼2件M7出土玉牌、玉环、弧形玉器、玛瑙珠、 料珠等;M36岀土玉磺1件,两端兽首,一而饰蟠尴纹,半环形第二期乙组墓 有4座大墓,巧座小型墓,属于春秋晚期前段(大致相当于公元前570 一 521年), 其中Ml出土 253件玉石器,右璧、块、缓、牌、梳、算、环、柄形器、方形穿 孔器、珠、方柱器等,M3冇62件,璧、琼、牌、虎、兔、孤形饰、扁条形饰、 节状钮等:属于春秋晚期后段的丙组墓2座,出土玉器不多,M10出玉柄铁匕首、 方形玉饰,Mn出土玉环、玉管等。
上述这些玉器一般都因为出土于楚墓之中而 被视为“楚国玉器”,其实也存在着将复杂情况简单化的问题下寺楚国墓地出 土的数目众多的玉器证明,在春秋中晚期,楚国王室公族使用玉器己非常普遍, 它们对研究推论楚国用玉的源头时间是一批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氏璧”是一个泛称楚国“卞和献玉”历史故事及其后来因此而形成的“和氏璧”影响深远,围 绕着“和璞”而衍生的一系列历史故事折射出中国人特有的内涵十分丰富的思想 蕴含,因此,解剖“和氏璧”,不仅具冇文化学上的典型意义,更拥冇了认识春 秋战国时期社会观念的普遍意义那么“和氏璧”的概念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 历史典籍对“和氏璧”记载甚多,归纳其精神实质,主要涉及这些方面:(1) 从年代上看,卞和、和璞、和氏璧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春秋早期,一直影响到 秦汉以后;(2) 从价值上看,和璞、和氏璧是当时一种著名的宝石,价值连城,成为财富的 一种彖征《淮南子》载“和氏Z璧,得Z者富,失Z者贫”;(3) 从社会影响上看,战国时期秦昭玉欲以十五座城池易赵惠王之“和氏璧”、“完 璧归赵”的故事名扬天下;(4) 从思想观念上看,卞和献玉,抱真守缺的坚贞不屈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尊崇 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重要内容;(5) 从玉器的类型看,和氏璧是楚国生产的最为著名的一种玉器类型,在当时楚 国的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冇着极其广泛的彩响;(6) 从玉器的品质与颜色看,和氏璧应是一种质地致密、颜色纯正的口颜色玉璧, 尤其可能是用今新疆和出产的白色籽玉材料雕成,工艺极其精美。
和氏璧具有的 独特魅力述冇哪些? 一个用玉制作的璧为什么会冇这么大的社会影响?和氏璧到 底是一个璧还是一个泛称,表示由楚国制作的具有特定品质、颜色、形制和花纹 工艺的璧的总称?这些向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围绕着和氏璧流传过程中的一系列 问题就不能有合理的解释,和氏璧蕴含的人文特色就不能获得科学的揭示结合 楚国用玉的丿力史和相关文献记载可知,楚和氏璧并不是一个玉璧的特称,而是指 楚国制作的质地优良、工艺精良一类玉器的泛称楚和氏璧在当时享有盛名,既 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量使用玉璧的间接证明,也是楚国生产制作这一类玉器 工艺别具一格,精美程序远远超过列国玉璧的一种折射反映《史记•廉颇•蔺 相如传笫二十一》记载:“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愿以十五城请易 璧”,秦、赵外交斟酌的结果是“归璧于赵”“赵亦终不予秦璧”,这就是历史上 著名的“将相和”“完璧归赵”典出Z处史料这里捉到赵惠王得到了和氏璧, 学者往往视为是楚国的国宝乃至天下之宝“和氏璧”流入赵国的证明赵惠文(战 国策•赵策一)里,乂记载燕昭王时的苏秦奉命入齐,乂至赵国与奉阳君李兑商 谈李兑送苏秦明月Z珠,和氏Z璧,黑貂Z裘,黄金百锐,苏秦得以用,西 入于秦”,仅仅作为一种资助,李兑就送给苏秦大量财物,其中居然有“和氏之 璧”,这个“和氏之璧”显然不可能是被赵国视为国家之形容词的“和氏之璧”。
李兑所送的,只能是相当丁楚国和氏璧一样品质的璧这个记载如果没冇什么问 题,便说明了 “和氏璧”在当时是楚国璧的一种泛称,还可以是一种通称,通称 当时有一定价值的珍贵玉器三)楚玉重神、重佩、重璧的三大丿力史特色我们知道,中国玉器文化就其文化发展的总体特点而言,在西周时期已经从 商以前的“神玉文化”向“礼玉文化”阶段发生演变,这里主要是指三晋两周区 域为代表的周文化直接传播的中原地区而在一直自称蛮夷Z地楚国等南方土著 民族中,对玉的神灵崇拜应该要比中原的观念待续的更晚,而对玉的礼制文化的 内涵的尊崇程度要比中原地区呈弱化态势,就是说西周时期的楚民族文化的创造 者们当时如果已经有规格的获得玉器这种具有早期神灵性质的特殊物质材料的 器物后,更多的可能仍然是把它用于宗教祭祀与邦国外交方面,对玉器神灵性质 的尊崇,是楚国上层统治者使用玉器的一大特点,表现形式则是玉器的使用集中 于楚国极少的一部分具冇宗教权、行政权的王公贵族阶层,我们从后期的《国语》、 《左传》和《越绝书》中关于楚人对玉的神灵性质的观念认识和对玉器的使用, 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春秋时期楚国贵族墓地已经出土的玉器类型,乂可以加强 这一认识。
春秋时期楚玉器的第二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佩饰玉器极其发达,屈原的诗 歌里有相当多的战国时期的佩玉记载现有学术界根据考古出土的玉器实物已经 把楚国使用佩饰玉的历史上溯到春秋时期,“玉佩饰不仅制作越来越精细奇巧, 组合也愈趋复杂化”,“玉器装饰纹样的变化则体现了与青铜器艺术共同的时代特 征,活泼的蟠蟀纹大量的出现,一些环曲流畅的阴刻线纹相互勾连,满布在隐起 的兽面、龙、虎等各种形状的图形之上,造成一种空前繁富华丽的作风”玉器 造型艺术风格的这种变化成为春秋时代共同的时代风格下寺楚国墓地岀土兽而 纹玉方牌佩饰、虎形玉佩、条状牙脊形玉饰,在一个扁平玉片上,通过运用浅浮 雕陷起和阴刻技法,交错琢磨出繁密的蟠璃纹和云形细线纹,变形龙纹,构思奇 妙,错综复杂,令人赏心悦目这种工艺上的创新,可以产生强烈的动感和立体 效果,是中国玉雕艺术独具魅力的关键所在下寺牌饰四角起有雅脊和通体饰蟠 璃纹的特点,与春秋晚期吴国王室墓地出土的玉长条齿纹佩饰、晋国赵卿墓出土 的齿脊条状饰、脊齿玉瑛冇十分相似Z处,既反映了春秋时代玉器的共同特色, 也为我们分析其相互间的关系、交流与影响提供了线索下寺墓出土的肖生虎形 玉佩多达十儿件,其I式虎佩形制上常为方首、弓腰、卷尾,纹饰上灵活运用粗 细阴刻线,刻工精细熟练,形成了生机无限的华美装饰效果。
形体、纹饰与刻工 的完善统一,是楚国生肖玉虎佩突出的特点春秋时期楚国流行使用过去作为宗教祭祀用具的玉器,同时赋予它新的代表 着财富、礼物、地位、等级的社会功能,工艺上又富于变化创新,玉璧这一传统 玉器类型在新的历史时期被充注了新的牛命活动力,成为楚国玉器类型的代表性 作品西周的玉璧多为索面,仅个别有阴刻龙纹璧与缓、环、块制作工序相近, 冇的块上也冇龙纹、鸟纹或人首纹山春秋时期,素而玉璧仍然流行,但在玉璧、 玉块、玉环、玉缓上的雕刻阴刻线和隐起浮雕花纹的现象突然大增,增强了它的 艺术观赏性和珍贵程度,也扩大了璧作为神玉、礼玉之外的社会功能楚国玉璧 在春秋时期冇着极其广泛的彩响,文献记载的楚国“和氏璧”的珍贵成为列国王 侯追觅的目标璧之由来已久,人们为何独独青睐楚国之璧?其璧的奥妙何在? 现在看来,楚国玉璧之珍贵,除去玉材料的产地问题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之外, 玉璧的形制与花纹的创新变化和与众不同应当是主要原因下寺楚墓岀土的边缘 有齿脊是一种新的形制,采取浅浮雕减速地隐起工艺和阴刻线工艺琢磨出繁密有 序、构图严实的蟠尴和勾云纹,创新构思设计与精妙琢磨,应该是楚国玉璧与其 它环状玉器深受各国诸侯、王公贵族喜爱的深层原因。
也就是说在春秋时期,楚 国玉器以其形制新颖、花纹新奇、工艺精巧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最终形成了楚玉 的一种“文化”特色,“和氏璧”成为楚国玉器的一种泛称,大概就是这种历史 背景下的产物吧?楚国玉璧等环状器流行的蟠迪纹饰,是春秋时期新见的一种纹 饰,楚国在其流行不久便大量采用并进而将其推向极致,充分说明楚人在吸收中 原文化时“采众之长”的能力和宽阔胸怀随着楚人与晋国的交往和对南方吴越 之地的扩张和占领,具有吴国风格的玉器工艺和北方晋国风格的玉器工艺相继为 楚人吸收,吴、晋地区也十分流行的蟠尴纹工艺成为楚国玉匠工人继承传统时借 鉴吸收的源泉,最终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中国南方工艺卓越、设计奇妙、风格独特 的楚国玉器文化,并对随之而来的汉代玉器的工艺传统产生了直接的有益的影 响参考文献:[1] 张正明.楚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2] 郭立•新东周玉器的分期[J] •中原文化,1938(3).⑶曹桂岑.河南出土楚国玉器的研究[J).东亚玉器・I, 1998.[4] 马世之.中原楚文化研究(Mj・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5] 杨权喜•楚文化[M). “前言”和“楚文化渊源探索”部分,文物出版社,2001・[6] 皮道坚.楚艺术史(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