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高考生物训练题: 纠错笔记 专题02 细胞的代谢.doc
35页专题02 细胞的代谢易错点1 无法准确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如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跨膜运输既能通过③方式,也可能通过④方式B.膜外侧的糖蛋白能与机体的免疫、体液调节等有关C.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D.人体内神经元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通过②方式内流【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不清楚,认为离子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死记硬背导致错误的出现同一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也可能有差异,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判断的标准: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的为主动运输;只需要载体的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的为自由扩散此外逆浓度梯度的均为主动运输熟悉各种运输方式是基础,掌握各自的判断标准是关键另外,记住特例有助于快速突破这类试题:神经细胞中K+外流、Na+内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均属于协助扩散;自由扩散针对气体、水、脂溶性物质等,其扩散速度与浓度成正比保护和润滑等功能,所以可能它与机体的免疫(淋巴因子识别受体)、体液调节(激素识别受体)等有关,B正确;大分子有机物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转运,但要消耗能量,C错误;人体内神经元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通过②方式即协助扩散内流,D正确。
参考答案】C1.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1)①根据分子的大小、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进行判断:②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③根据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判断:若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则是主动运输,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浓度相等2)不同条件下运输方式的判断①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有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②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协助扩散3)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如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在兴奋时Na+内流和在恢复静息状态时K+外流都是协助扩散2.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氧气浓度(3)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B.水分子跨膜运输总的方向是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C.无机盐离子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D.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答案】D不能通过,D错误。
易错点2 不会正确分析有关酶促反应的图解2.某科研小组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以等体积等浓度的H202作为底物,对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如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将图甲中的萝卜提取液换成等量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则O2产生总量明显增多B.实验二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相同时间内H2O2的剩余量,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酶的含量不同C.过氧化氢酶制剂的保存,一般应选择低温、pH为7的条件D.实验一可以看出,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其原因是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错因分析】读图识图不准确,不会对用梯度法测定的pH曲线图进行分析,认为对比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pH是最适pH,误选答案;对高效性的实质不理解,未看清图中的纵坐标而错选答案注意纵坐标为物剩余量,从而确定反应是否进行记忆特殊酶的相关数值;如胃蛋白酶最适的pH为1.5;α一淀粉酶的a最适温度为50~65 ℃等;另外学会看曲线的方法:横纵坐标首先要确定,若曲线上升,说明横坐标是限制曲线上升的主要因素;若出现和横轴平行的曲线走势,则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之外的因素。
若遇到两条或多条曲线,要理清曲线之间的关系,进而进行相关的分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探究酶活性相关实验的分析实验一验证酶催化的高效性,若将图甲中的萝卜提取液换成等量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则O2产生速率提高,O2产生总量不变,A项错误;图二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相同时间内H2O2的剩余量,在相同pH下两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酶的数量或浓度不同引起的,B项正确;酶制剂通常在适宜的pH和低温(0~4 ℃)条件保存,C项正确;酶与无机催化剂Fe3+相比,降低的活化能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因此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D项正确参考答案】A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2.酶的作用原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原理: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二、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三.酶的特性1.高效性(1)含义: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2.专一性(1)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2)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3.作用条件温和(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2)酶活性①含义: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速率 ②主要影响因素:温度和pH(3)酶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曲线①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②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③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因为此条件能使酶的空间结构稳定2.如图甲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乙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答案】B易错点3 对ATP的有关知识认识不足3.ATP是细胞直接的能源物质dATP(d表示脱氧)是三磷酸脱氧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dA—P~P~P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在DNA合成过程中,dATP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B.细胞内生成dATP时有能量的储存,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C.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D.dATP具有高能磷酸键,可能为细胞的某些反应提供能量【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是答错本题的主要原因。
首先要明确生物体内的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可以相互转化不清楚ATP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最易断裂,不清楚dATP和DNA化学组成间的内在联系,就会错选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ATP的相关知识DNA的结构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而dATP,是三磷酸脱氧腺苷在DNA合成过程中,dATP不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A错误;细胞内生成dATP时要形成高能磷酸键,有能量的储存,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B正确;根据题意,dATP与ATP结构类似,从其结构简式可知,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C正确;d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可能为细胞的某些反应提供能量,D正确参考答案】A一、ATP的结构1.ATP的全称: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二、ATP和ADP的相互转化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式):ATP ADP+Pi+能量;ADP+Pi+能量ATP2.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PT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远离A的那个P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磷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AD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Pi结合,重新形成ATP。
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3.ATP的形成途径 :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低,所以ATP与ADP总是不断地进行着相互转化在动、植物细胞内能使ADP转化为ATP的途径有: 动物与人: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三.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生理过程归纳转化场所常见的生理过程细胞膜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细胞质基质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消耗ATP:一些吸能反应叶绿体产生ATP:光反应;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线粒体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核糖体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3.下面有关ATP和ADP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中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B.ATP转化成ADP时,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C.细胞可以利用热能将ADP转化为ATPD.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是以ATP作为能量“通货”的,说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答案】D易错点4 没有掌握细胞呼吸的过程、场所及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技巧4.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①~⑤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和②都是线粒体的组成部分 B.在②和③中都能产生大量的ATPC.在②和③中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没有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对呼吸作用的反应式、生物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等知识不清楚,是做错题的主要原因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CO2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首先,熟练掌握呼吸作用过程图解其次,识记不同种生物呼吸作用的类型和反应式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据图可知为有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H],并产生少量ATP,所以①为细胞质基质,甲为丙酮酸;粒体基质中完成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将丙酮酸和水分解为CO2、[H],并产生少量ATP,所以②为线粒体基质,乙为[H];粒体内膜上完成需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O2反应生成H2O,同时产生大量ATP,所以③为线粒体内膜据分析可知,①为细胞质基质,A错误;在②线粒体基质中产生少量ATP,B错误;在②和③中所含酶的种类不相同相同,C错误;据分析可知,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D正确。
参考答案】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 同 点 反应 条件 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呼吸 场所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粒体中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 产物 CO2和H2OCO2和酒精或乳酸不 同 点 释放 能量 1 mol葡萄糖释放能量2 870 kJ,其中1 161 kJ转移至ATP中,生成38 molATP1 mol葡萄糖释放能量196.65 kJ(生成乳酸)或225.94 kJ(生成酒精),其中均有61.08 kJ转移至ATP中,生成2 molATP特点 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有机物没有彻底分解,能量没完。












